“还要多谢皇阿玛赐给儿子贴心人。”胤禛认真的说道。
“她一个小姑娘,是怎么想到用鸭绒来填充衣物呢?”
一连几样利国利民的东西都是钮祜禄氏发现的,康熙心里有些纳闷。
对此胤禛早有准备,不慌不忙道:“钮祜禄氏素有童心,思维跳跃,她一直苦恼给儿臣准备一份特别的生辰礼。
几日前她在食用一道鸭子汤时,联想到冬季鸭子在水中完全不怕冷,猜想可能是鸭子身上的鸭毛鸭绒有很好的保暖作用,于是才有了这个想法。
她也是想了很久才想出处理鸭绒的办法,又花了好几天时间才做好儿臣的这件羽绒服。
儿臣第一次穿上时,就想到若是天下百姓都能有这样的衣服穿,配合蜂窝煤取暖,就不在惧怕冬天寒冷,冻亡的人数定会大大减少。
这羽绒服内衬不宜水洗,钮祜禄氏尝试过,水洗之后鸭绒会结块,蓬松起来很麻烦,清洗的时候要把内衬和外衣解开。
儿臣由此想到,边关将士们,更需要这样轻便保暖的衣服。”
“你有这样的心意实在难得,推广的的事就交给你了,不过,蜂窝煤和冰铺的事你可还忙得过来,需不需要朕另外派人去接管?”
别人胤禛可不放心,连忙推荐了十三弟胤祥。
康熙没有反对,都是自己的儿子,老十三能力也不错,他很放心。
“你府里的钮祜禄氏屡次立下大功,朕有功必赏,就晋封她为侧福晋吧。”
皇上此言一出,胤禛有些傻眼,忙跪下道:“儿臣如今只是贝勒,按例不能请封侧福晋,皇阿玛此言儿臣惶恐。”
胤禛觉得钮祜禄氏立下的功劳完全可以胜任侧福晋之位,只是他一向谨慎,逾矩的事从来不做。
他不知皇阿玛是不是在试探他,于情于理都不能直接应下。
康熙朗声道:“朕是天子,金口玉言,说出去的话如何能收回,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至于你说身为贝勒不能有侧福晋,朕封你为郡王,如此,便合适了。”
听罢这话,胤禛更加摸不着头脑,本能推拒道:“皇阿玛,儿臣何德何能……”
康熙挥挥手打断他,和颜悦色道:“无需多言,你入朝以来领办的差事都做得很好,朕都看在眼里。
日前各地上奏,蜂窝煤出现后,冻死的人大幅度减少,此事你和钮祜禄氏当居首功。
如今又发现了鸭绒这样保暖防寒效果更好的填充衣料,功在社稷,朕赏罚分明,你当得起这个郡王之位。
听说你府里的钮祜禄氏及其母家开设的煤炭铺推出开业优惠和老客回馈活动,很多穷苦的老百姓咬咬牙也买了煤炉回去。
也算是挽救了一些生命,对百姓有怜悯之心,对国家亦有贡献,如今朕就盼着她能为你多添几个子嗣,也不枉朕将她赐给你的初衷。
你也老大不小了,子嗣上也抓紧点时间……好了,朕还有折子要看,你先回去吧,旨意稍后下达。”
“是,儿臣告退。”
难得皇阿玛如此絮叨,胤禛一直安静地听着,时不时点点头附和,听到最后,这才行礼退下。
胤禛走出乾清宫,忽然脑海里想起有天晚上钮祜禄氏说的话。
她说被一个赖头和尚批命,称她有大富大贵之相,能逢凶化吉,是个有福之人。
如今看来,钮祜禄氏的福气不但能有益于大清,对他也大有裨益。
不然,解释不通皇阿玛忽然封她为侧福晋,封自己为郡王的举动。
在此之前毫无征兆。
当年皇阿玛初次给他们这些成年皇子分封爵位。
比他只年长一岁的三哥封了郡王,到他只得了多罗贝勒爵。
八弟才十七岁也封了贝勒,这让他很不是滋味。
胤禩自幼备受皇阿玛喜爱,年纪轻轻就得了贝勒爵,当时胤禩还没有入朝参政。
若是皇额娘还在世,他也不会境地如此尴尬,皇阿玛不喜他喜怒无常,早有训斥,德妃不喜他自幼不在身边,关系疏离。
如今他终于成了郡王,还得感谢他的小福星。
人在府中坐,功劳天上来。
舒瑶不知道,在这一刻,她在胤禛心里的地位又上升了不少。
其实这件事固然有舒瑶几件功劳的因素在里面,让他两双双晋封。
其实,最关键还是因为康熙对佟佳皇后的愧疚之情导致的。
上次弘昀宫中落水一事,康熙派暗卫调查。
查到了弘昀落水乃乌拉那拉氏为弘晖报仇所为。
而弘晖之死除了李氏还有德妃的手笔。
究其原因,都是他没有考虑妥当,当年让胤禛回到德妃名下,出于对德妃的放心,他就没有多加关注。
他不知道德妃心里对于胤禛竟然怀恨在心,对乌拉那拉氏这个表妹所选的四福晋也一同恨上了。
德妃表现出来的温婉柔顺、慈母心肠,和她的所作所为令他不寒而栗。
若不是为了胤禛和胤禵,他一定从重处罚。
要是舒瑶知道康熙这个想法,肯定要呸他一句,说什么为了儿子,说到底,康熙最在乎的是他自己的面子,是整个皇家的面子。
不论是德妃谋杀亲孙子还是儿媳意图谋害庶子,都是皇家丑闻。
这样的事只有紧紧捂着,没有挑破大白于天下的道理。
康熙今日之举,看似因功劳给舒瑶晋封,其实也有给那拉氏和李氏教训的意味在里头。
李氏谋害弘晖,断无晋封的可能,加上她中了那拉氏的慢性毒药,之后的日子也不好过,他才没有插手惩罚。
那拉氏身子亏损,无法再为胤禛孕育嫡子。
钮祜禄氏是满女,家教良好,体格强健,屡次立下大功,又得胤禛心意入府盛宠。
将来为胤禛开枝散叶的重任还得交到她身上。
郡王和侧福晋之位,都算是康熙对胤禛的补偿。
胤禛去户部点卯,又简单处理了一下紧急的政务,才带着对羽绒服很感兴趣的十三阿哥回府。
巳时初,梁九功捧着两道圣旨从乾清宫出发,前往四贝勒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