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釜底抽薪(1 / 1)

盘古科技和米国这一次直接站在了对弈的两边,这是盘古科技发展和夏国崛起一定会经历的过程。

从苏一事件到剑桥大学实验室举行西方学术界联合绞杀盘古科技会议,从全面禁止盘古科技产品输入再到联合西亚产油国对盘古科技实施资料窃取和报复。

这一切的事件都有米国人的影子。

盘古科技这一次对米国可以说是釜底抽薪,直接将其最引以为豪的自由扔在地上,让米国人自己去狠狠去践踏,盘古科技的策略会吸引米国最顶尖的科研人员去夏国工作。或许真正能够到夏国的人数并不多,但是缺口打开以后,对米国人才战略将会有毁灭性的打击。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吗?当然没有。

萧铭对形式的判断非常准确,一切事情都就绪之后,他将正式向全世界抛出虚拟天堂计划,并且对全世界的科技工作者抛出橄榄枝。

虚拟天堂第一步将会对全球科研工作者开放,诚邀他们成为虚拟天堂的公民。这种邀请不仅仅是针对那些年迈的科技工作者,优秀的年轻人也可以先行到夏国的科研机构工作,提前获得虚拟天堂的名额。

高思绮这才发现萧铭原来在下这么大一步棋。

网络全球的顶尖人才为盘古科技和夏国所用,如果计划能够成功,会给世界造成怎样的冲击?

夏国将会以绝对的人才和科技优势成为全球最发达的国家,没有之一。这种发达不是领先第二名三五年,而是几十甚至上百年。

萧铭手中的中、高等科技目的核心科技还需要人去实践。

就在米国继续打压华裔科技工作者,继续对本国的顶尖科学家禁足时。

萧铭将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

萧铭本人早很早以前就淡出了盘古科技集团的管理,公司的管理都是由林立、钱怡、马彦军等轮值董事长出面。

这一次,萧铭亲自出面,媒体们都知道有重要的事情要发生。

江城,盘古科技总部。

秋日的园区是银杏和枫叶的天堂。

记者们并没有时间去欣赏如此宜人的风景,他们在会议室焦急等待着萧铭的出现。

“这一次会是什么大事,萧总居然亲自出面了。”《新景报》的记者凌晨五点就在这里抢位置。

“应该和这段时间米国科学家来夏国有关系,你没有听见过坊间的传言吗?盘古科技研发了一项伟大的科技,能够改变人类命运的科技,这是吸引米国科学家的原因。”

“什么重大的科技?米国的科学家来夏国定居和工作,难道不是因为盘古科技的癌症治疗中心可以为他们治病吗?”

“应该不仅仅如此,这段时间来夏国的米国顶尖科研人才不仅仅有老年人,还有许多年轻人。我听说这些科研人才在被米国禁足的情况下通过多种途径才前往夏国,有些人因为被米国海关禁止登机,还采用偷渡的方式。”《寰宇时报》的记者告知了自己知道的消息。

身边的记者一听,大跌眼镜!

米国顶尖的科研人才……通过偷渡的方式前往夏国!

这种事情居然发生了!而且不止一起!

“我的天!我严重怀疑这些顶尖的科研人才来自战乱国家,米国的高级人才偷渡到夏国,自我有记忆以来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在过去的几十年,我听说的都是夏国人想法设法偷渡到米国!去实现他们所谓的米国梦。”

“时代变了先生们。”《寰宇时报》的记者的面部表情是骄傲和自豪:“稳定的国家,稳定的科研环境,优质的科研内容,还有全球最大的科技巨头盘古科技做引导,这是全球人才梦寐以求的国度!我们要对自己的国家充满信心!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夏国一定是全球人才最向往的地方!”

萧铭的记者发布会定在早上十点举行,现在距离发布会还有一个小时时间。

会议室的楼上,萧铭办公室。

夏国对外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盘古科技的高层都在。

“那么就这样定了。”萧铭说道:“在江城靠近民沙县的地方圈出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新建的科技城。这里需要建设相应的生活、学习、医院、商业等配套设施,今后全球的人才以及他们的家属都会在这里工作和生活。”

萧铭在为未来设想,他可以肯定,夏国的外籍人才会爆发式的增长,让这些顶尖人才一下就融入夏国国内的环境还是不太现实。

那么建设一座科技城,让国际科技工作和夏国科技工作都居住在一起,在这里形成良好的科技氛围,再让外籍人才慢慢融入夏国生活环境,这件事是可以期待的。

科技城形成以后,还能够对外形成辐射,和盘古科技园区、江城大学城配合形成完整的人才发现、培养、落脚区域,这对盘古科技以及夏国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萧铭手中的科技目录只是一个初纲,很多细节需要有人不断的去发现、优化、变现,这些都是需要人去做的事,那么未来江城将形成自己的造血能力,培养这样的人才。

夏国涉外部门的负责人说道:“上面已经下文了,这件事由盘古科技,由萧总你全权决定,你说规划哪里,我们就建设哪里。别的不敢保证,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住房的建设我保证能够在五年内完成。”

“不用着急,人才的吸引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完成,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钱怡走过来,对着萧铭附耳说道:“时间到了,记者都已经在会议室等着。”

萧铭点点头,向客人表达歉意后离开办公室前往会议室。

会议室已经坐满了记者,空中还飞翔着蜻蜓自摄性摄像机。

时代在进步,长枪短炮的时代虽然没有彻底结束,但是新的技术已经改变了记者们的工作方式。

以《寰宇时报》为例,过去做一个采访需要一名记者一名摄像一名文字编辑,现在一个人就可以全部搞定。

萧铭来到了发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