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帝国轮廓(1 / 1)

帝国雄心 天空之承 6036 字 2023-09-23

第103章帝国轮廓

浓浓的秋意透过明净的窗玻璃照在小桌和坐在小桌旁边的男子身上,他一身灰色西服,看着还不到四十岁,但发际很高,有秃顶的前兆。

“一杯‘利萨’”

说罢,“不速之客”径直坐在了男子对面。靠窗似乎还有很多空位置,男子好奇地抬起头,看到一张并不陌生的面孔,以及,四周围纷纷投来巨大好奇目光的学生们。

“尊敬的总理,您……”

“好久不见,施佩尔先生”胜利者的表情中并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罗根脸上的笑容更像是这令人愉快的天气——或者如同服务员用最快速度端来的特色咖啡,恰到好处

“呃,好久不见”阿尔伯特.施佩尔有些迟疑地合上了书本,黑色硬壳封页上写着《社会建筑学》。

罗根姿态随意地端起咖啡啜了一口,望着那本书说:“一本很有内涵的书,前几天我正好看了很不错”

“噢”施佩尔摸了摸随意敞开的衣领,忽然想起些什么,以少见的微笑说道:“对了,还没有恭喜您……”

“没关系,我来这里并不是想听恭维话的”罗根开门见山地说,“我诚挚地邀请先生前来担任内阁副总理,唯一的副总理”

施佩尔有着意外的反应,他怔怔地看着罗根:“总理阁下为什么觉得我能够胜任如此重要的职务?”

“直觉和判断”罗根依然保持着笑意,有关历史的东西,他只能以个人推论的形式说出来,否则的话,人们早就把他当作疯子丢进疯人院了。

须臾,见施佩尔没有回应,他问道:“怎么,先生没有信心?”

施佩尔摇摇头:“说实话,我宁愿当个普通的教书匠,这样活得轻松,没有什么负担至于当副总理,我心里确实没底”

“教书匠就没有负担了么?没有教好学生,耽误的是别人的一生;没有治理好国家,耽误的却只是别人一时——从这点来看,治理国家似乎还没有那么大的负担呢”罗根打趣地说,紧接着,他收起笑容认真解释道:“之前担任副总理并负责工业生产的时候,发现先生在统筹军备生产期间做出的规划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当时就觉得惊为天人再想想当初不列颠战役开始之前先生组织施工的航空设施,若没有这些基础,我们很难打败英国人”

不知是被这些话打动,还是原本就没有放弃从政的理想,施佩尔满脸坚决地站起来:“从没有哪位领袖愿意一而再地亲自邀请普通教书匠担任要职,就凭这一点,我也甘愿奉献出自己的全部”

“以先生的能力,肯定会让国民受益、国家受益的”说罢,罗根郑重其事地向自己的新搭档伸出右手——有了施佩尔的协助,他相信,那些躲在明里暗处等着看自己出丑的人一定会大失所望

从柏林到基尔,这数百公里似乎就是计划到实施的距离。在德国海军司令部,罗根认真查阅了海军造舰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并视察了正在日耳曼尼亚船厂建造的舰艇。他很快发现,海军在舰艇建造方面的顺序较政府和国会所批准的方案有了一定的调整,尤其是潜艇建造出现了延迟和削减:海军原计划在1942年开工建造作战潜艇60艘,当年完工54艘,到了11月份实际开工仅仅33艘,完工25艘。于是,他将造舰计划的主要负责人——海军总司令京特.古泽海军元帅、海军总参谋长赫尔莫斯.海耶上将,连同满脸委屈和不甘的潜艇舰队指挥官卡尔.邓尼茨召集起来。

“大型战舰优先于小型舰艇,航空母舰优先于战列舰,这确实是我们修正造舰计划时的一个原则。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安排,最主要还是考虑到我们德国海军的现有条件、战略目标以及潜在竞争对手状况。毫无疑问,大型战舰仍是海军的绝对核心,但它们高昂的造价和对人员、技术的要求都大大限制了它们的建造数量。诸位,请试想一下,我们会派遣一艘战列舰去执行侦察和巡逻任务,或是深入受到水雷和潜艇威胁的区域作战么?未来在一些诸如殖民地叛乱的低强度作战中,我们根本没必要动用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在这种情况下,驱逐舰、潜艇等体积相对较小、造价相对低廉但续航时间并不短的轻型舰艇就显得非常实用了”说完这些,罗根细心观察着这几位海军将领的反应。鉴于当年希特勒一手独揽军政大权导致的诸多弊端,新宪法要求军政分离,原则上总理是不得直接干预具体军事决策的,然而当个人威望与宪法体系发生轻微摩擦时,人们有时候更倾向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何况罗根初登总理宝座就脱去了军服,在各种场合都穿着简便朴实的平民装束。纵然如此,由于长期在战略方面展现出了过人的判断力,上任后不仅没有削减军队开支,反而大幅提升了军队现役与退役人员的待遇,军队将领们大都十分信任和支持他们的新总理。

“尊敬的总理,我在这里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年迈的京特.古泽心平气和地说,“我们削减潜艇数量,主要是考虑到德国海军作战任务的变化。当下,我们的潜在竞争对手主要有三个:美国、日本和意大利。若是海上战争发生在广袤的大西洋或是遥远的印度洋,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将是绝对的主力,航速慢、单艇控制范围有限的潜艇只能扮演非常次要的辅助作用;若是战争发生在地中海,我们部署在南欧和北非的飞机将让意大利人不敢出海,而中近程攻击潜艇显然可以比远洋潜艇发挥更为实际的作用如此一来,建造先进的远洋潜艇就显得不是那么迫切和必要了总理阁下,您觉得是否有道理呢?”

为了保持相对轻松的讨论气氛,罗根先点了点头,然后转向邓尼茨:“我能否听听潜艇部队总指挥官的想法?”

邓尼茨当然不知道自己如今还“屈居”海军上将之位,完全是由于眼前这位新任总理改变了历史的原有进程,而从大局的角度出发,德国潜艇部队发展迟滞总比独木难支要好得多。

只见邓尼茨挺起胸膛,不卑不亢地说道:“诚然,我们的潜艇在这场战争中取得的战绩不如上一场那么惊人,但我们还是创记录地击沉了英国航空母舰,并在封锁英国本土的作战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眼下,德国海军的战略目标已经从破交战转向保护本国海上航线、与敌主力舰队作战,但从潜艇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兵器在今后的战争中仍有相当大的作用空间”

“作战空间,好,这个词用得好”罗根旗帜鲜明地对邓尼茨的意见给与了支持,接下来,他以自己最擅长的手法分析道:“诸位三十年前,没有几个人能够判断航空母舰会从丑小鸭变成大天鹅,而从1912年到1942年,这三十年间潜艇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技术进步的程度并不逊色于航空母舰,至于说三十年后,它的战略作用恐怕要比我们今天所能够想象到的更大如今的潜艇最多只能有24节的海上航速和10节的水下航速,但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个数字会有很大的提升,而且随着雷达和火箭技术的不断进步,单艘潜艇的控制范围和控制力都会有很大提升,它们的隐蔽性又将是其他任何舰艇都无法比拟的就我个人的看法:哪个国家放弃了航空母舰的发展,就等于放弃了未来对海洋的控制权,而哪个国家放弃了潜艇的发展,便放弃了海洋战略的侵略性与报复性”

“敢问总理阁下,何谓侵略性?又何谓报复性?”京特.古泽显得很是不解,当初让这位海军老将接受航母控制论就已经相当不易了,要再让他充分理解潜艇的发展和作用,同样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打个很简单的比方:在未来的某一天,德国和美国突然发生了争端。德国海军有一百艘潜艇,按照正常部署和轮换比例,有十艘部署在西大西洋,而这十艘装备远程攻击武器的潜艇可以在第一时间威胁美国的沿海目标,使美国政府投鼠忌器,甚至在美国海岸区域引发恐慌,这就是侵略性若是某一天我们突然遭到了美国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攻击,部署在本土和其他陆上地区的远程武器遭到损坏而无法进行反击,只有部署于海洋各处的潜艇凭借其隐蔽性躲过了第一轮打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潜艇仍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对美国的目标实施打击,这就是报复性若是没有这些技术先进的潜艇,那么要等航空母舰或者战列舰从巡航区域驶入攻击区域,初期最宝贵的时间就白白浪费掉了,而当主力舰队出现在西大西洋时,美**队很可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应战准备”罗根用尽可能易于理解的语言解释了一番,末了还补充道:“诸位,由于潜艇的隐蔽性,长期部署在敌方近海并且昼伏夜出是完全有可能的,但航空母舰和战列舰这些水面舰艇就没办法做到了”

“那么所谓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古泽元帅不依不饶地追问起来。

罗根只好简单解释说:“诸位或许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炼狱计划有所耳闻,这并非坊间夸大其辞的传言,而是真实存在的。物理学家们早就在理论上证明了那种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存在——普通炸弹大小的一枚就能够摧毁一座城市在这里请恕我不便透露更多,但武器技术的发展确实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这样一来,古泽元帅勉为其难地表示了理解。

相比之下,思维活跃的海军参谋长海耶更愿意研究和接受新技术、新思路,他紧接着向罗根请教了潜艇“侵略性”与“报复性”在操作层面的设想,并且基本得到了令自己满意的答案。至于潜心钻研潜艇技战术的邓尼茨,自是像得到了一把通向神殿的金钥匙,恨不得和罗根秉烛夜谈,将潜艇战略和发展的话题说到更深处。

“好了,作为政府内阁总理,本不该对军队事务过份了解的”罗根巧妙地将自己刚刚的行为定性为“了解”,而在场的三位海军高级将领显然也不愿意捅破这层窗户纸。

“话说回来,太平洋战事有什么新进展?”罗根问这个问题的时候,眼睛望着海军总参谋长赫尔莫斯.海耶。两人早先就有过合作的经验,私下里相处得比较不错,而且如今海军的高级将领们大都接近或达到了退休年龄,年富力强并且才能出众的将领之中,海耶是最倍受期望的一个。

古泽元帅以为新总理是在问自己这个海军总司令,便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噢,还不是老样子美国海军么,在总体实力上是占有优势的,但心理负担可能比较重,迟迟不敢来一场日德兰式的大决战,步步为营很是谨慎;日本海军嘛,眼下实力上稍处劣势,所以希望毕其功于一役,其联合舰队主力如幽灵一般行踪不定,但主要作战舰艇通常都集结在一起,很少分散我看,他们的战争短期之内是难有结果的”

对于古泽元帅的分析,罗根并不表态。这时,海耶微微一笑,似问非问地对罗根说:“听说……日本政府有意从意大利人手中购买主力舰和潜艇,并且是以黄金现货交易?”

罗根摇摇头:“自从战争开始以来,日本人确实从那些遭到侵略的亚洲国家搜刮到不少金银财宝,只需要拿出其中一部分,或买或造几艘实力雄厚的大型舰艇是绰绰有余的,但罗马的那位元首唯恐自己在地中海的主导地位不牢靠,恨不得多添几艘战列舰和成群的潜艇,哪里肯用海军的宝贝跟日本人换黄金?倒是听说墨索里尼准备拿出意大利最先进的舰艇技术图纸跟日本人交易,可惜……日本人压根看不上”

“有趣,这真是有趣得很”海耶拍手称道,“只要美国政府出得了价钱,我们就组织一支精锐的远洋舰队前往东非和印度洋南部海域吧保准吓得日本政府拱手交出先前占领的英国和法国殖民地”

“趁人之危不好,不好”罗根讪笑着说道,“这样会让太平洋战争过早结束的,那我们岂不是没有精彩海战可以看了?”

听了这话,众人皆会意地笑了起来。

寒意渐起,在见证了德国陆军众多新式武器的库麦斯道夫试验场,又一次迎来了高级别的宾客们。

“火力超群,装甲坚厚,这款坦克若是出现在战场上,绝对会让每一个敌人为之胆寒,可惜啊可惜,它有些生不逢时放眼欧洲,已经没有哪条防线需要它去冲锋陷阵”望着试验场上“面目狰狞”的钢铁战车,刚刚成为德国大十字勋章第11位获得者的国防军总参谋长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不禁发出异样的感慨。想当初苏军大举入侵,其装备的t-34和kv系列坦克一度重挫了德军装甲兵的自信心,若是早两年拥有这种重型坦克,那些优秀的德军坦克手们也不会白白逝去——这既归咎于德国陆军的过份自信,亦受到了**者个人意志的影响。

“不可惜,不可惜好东西往往来得晚,而成熟的技术条件方能造就完美的作品”罗根神态平和地望着试验场上似曾相识的重型战车,由于还未装备部队,它尚只有“六号坦克”的试验称号,但踌躇满志的新总理已经给它想好了昵称:虎王

继承了88毫米高射炮的精准度和破坏力,这款重型坦克所装备的56倍径88毫米炮无疑是同时期各**队中威力最大的坦克炮。同时,120毫米的炮塔正面装甲超越苏军kv-2重型坦克成为当仁不让的no.1,且沿用了五号坦克防弹效果颇佳的50度倾角设计,能够轻松应对各国主流或非主流的反坦克火炮动力方面,迈巴赫提供的650马力汽油发动机稍显不足,仅能够让这款试验重量为63吨的重型坦克以35公里的最大公路时速行驶,但这并不是该型坦克的最终性能。鉴于装备柴油发动机的苏军坦克在战场上有着不俗的表现,德军早已利用航空柴油机技术着手研发适合坦克使用的柴油发动机,而在缴获了苏军柴油机实体以及部分技术图纸后,这一研发进程得以加快,并有望在1943年初投入生产——这意味着量产型六号坦克将具备更为出色的机动能力和战斗行程,从而尽可能避免成为大笨熊式的战车

“欧战结束了,我们最主要的潜在对手都隔着汪洋大海,继续在这种重装坦克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有价值么?”坐在罗根另一边的陆军总司令冯.克莱斯特元帅并无恶意地重申了自己的见解。作为一名务实的将领,同时也是一位性格鲜明的坦克战专家,他更加青睐于性能全面的坦克,尤其强调冲击力与机动力相结合的均衡。现阶段已经批量装备的五号“豹”式坦克就是冯.克莱斯特元帅所中意的款式,他赞同在现阶段继续改进和使用“德国豹”,并坚信只需要200辆这种坦克就能够横扫自命不凡的意大利陆军。至于陆军的下一代主力坦克,冯.克莱斯特虽然赞成尽早着手研发,但已经进入样车试验阶段的六号坦克不仅不符合他脑海中的新式主战坦克的轮廓,而且试验成本达到了五号坦克的2.7倍之多,根据军火公司的预计,即便投入量产,六号坦克的成本造价依然要较五号高出许多

“有价值,当然有价值”罗根耐心地解释道,“兵器的价值分为两种:一种是战术上的,一种是战略上的。例如我们的俾斯麦级战列舰,它们的声威传遍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在与德国发生海上纠纷时都得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但直接的海上冲突并不会轻易发生,我们就可以说这些战列舰的存在就是以战略价值为主的再例如我们现役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虽然在战争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发挥,但随着战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种俯冲轰炸机飞行速度慢、自卫能力弱的缺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即便我们装备再多的斯图卡,敌对国家也不会感到恐惧。它们只有在真正的战场上,在得到制空权保障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这便是战术作用强过于战略作用再回到眼前这款新式坦克上,元帅,正如您所担心的,高昂的造价和并不理想的机动力会制约它的战术作用。在五号坦克能够胜任基本作战任务的情况下,我们并不会装备太多的六号坦克,而只是将它作为一种‘陆军王牌’,使它的存在对潜在敌人构成巨大的威慑,并且作为德国坦克工业技术的一种象征,有助于提高装甲部队官兵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此外,我觉得随着技术的进步,大规模坦克战爆发的几率会越来越低,取而代之的将是立体式的作战模式。坦克集群的正面冲击很容易受到敌方空军和新式杀伤性武器的制约,坦克的作战和生存能力将成为其各项性能中最关键的部分”

冯.克莱斯特想了好一会儿,笑着摇摇头:“您说的这些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好吧,我继续保留我的意见,同时无条件支持您和您的决策”

“这不是我的决策,只是我个人的建议”罗根口气随和地纠正说。

这句话听得多了,便也没有人认真当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