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走霉运的太子(1 / 1)

“谢玉病了?”

何天放下手中的书卷。

“同济堂那边传来的消息是这么说的,说是肝火太旺,心气不顺,需要吃一阵子药,好生调理一番。”王公公细声说道。

“那倒是有趣。卓家的人刚到,谢玉就病倒了。能打听到,是真病假病?”

“去宁国侯府看病的郑大夫是我们的人。”

何天颔首,看来是真的了,倒是有点出乎意料。

无妨,就让谢玉慢慢养病吧,有些事情也是需要时间发酵的。

起身伸展了一下筋骨,何天悠悠说道:“让下面的人动起来吧。礼部不用去管,但是工部那个老狐狸就别留着过年了。”

“是。”

……

另外一侧,梅长苏翻开一块竹牌,坐在他对面的靖王看了一眼:“先生要对太子的礼部下手?”

梅长苏把竹牌一把丢进旁边的炭炉里,看着它慢慢变色发黑,解释道:“金陵城里,太子摆在明面上最大的牌分别是户部,礼部,工部,台面下还藏着个宁国侯。

现在户部尚书栽了,太子在户部没有合适的人手,尚书这个位置落不到他手上。宁国侯是个老狐狸,不到十足把握的时候,是不会走到台前来的。

那只要把太子剩下的礼部和工部给拔掉,那在世人眼里,我们大梁的这位太子,就没了羽翼,只剩下一个徒有其名的太子头衔。连投靠他的人都保不住,还有多少人敢再靠过去?”

“可是先生不怕誉王一家独大吗?太子和誉王相争,本来就已经落于下风,若是这些依仗都没了,那他还拿什么和誉王斗?先生此举,倒是让我觉得,更像是在为誉王谋算。”萧景琰一头雾水。

他没有跟上梅长苏的思路,加上心里对于梅长苏这个突然说要投靠他的麒麟才子,萧景琰还有很深的戒备,他看向梅长苏的眼神就有些古怪了。

对于萧景琰的反应,梅长苏早有预料,耐心地解释着:“殿下,太子能不能和誉王斗,其实关键不在于他本人,而是要看陛下的态度。知父莫若子,梁帝的性格如何,殿下比我清楚得多。”

萧景琰无言,从祈王兄被赐死的那天起,他就看透了这个父王的本质。

见他的脸色,梅长苏继续道:“自从祈王一事,陛下就如惊弓之鸟,对皇子们的戒备之心日重。担心太子势力膨胀,他扶持起了誉王,换着借口给誉王抬升地位,七珠亲王。太子和誉王之争,既是他们内心的欲望驱使,也是陛下一手推动形成的。如果太子被彻底压倒,最紧张的,应该是陛下才对。”

萧景睿面露嘲讽:“先生所言在理。所以先生是想要挑起誉王对父王的不满?”

梅长苏摇摇头,双手一摊:“不是。我推算了两天,但是都没推算出准确的结果。但是无非就是那么几个,陛下亲自出手,打压誉王,扶持太子,让两者重新恢复平衡。或是陛下在两人之间做出选择,要么废了太子,将东宫之位许给誉王,要么废了誉王,让这场持续多年的二王相争彻底落下帷幕。”

顿了顿,梅长苏眼帘垂落,澹漠道:“再或者,如果这时候,有别人进了陛下的眼,给了他一个新的选择。”

“先生之意,那个别人,指的不是谁,就是我吧。”萧景琰说道。

梁帝的皇子中,还在金陵的只有五个,去掉太子和誉王,只有他,六哥,八弟。

矮个子里拔将军而已。

“以前我认为,殿下是唯一的人选。但是...”梅长苏脑海里闪过一道被迷雾笼罩的身影,摇头道:“但是,现在看来,殿下的对手多了一个。”

萧景琰浓眉紧蹙,脸上写满问号,低头思索。

片刻后,勐地抬头,萧景琰用难以置信的口吻说道:“先生之意,是...”

梅长苏肯定地点点头,一脸凝重地道:

“没错,就是你的六皇兄,福王殿下。”

“父王竟然有私生子?”

一片寂静....

两人四目相顾,空气中弥漫着莫名尴尬的味道...

.........

随着年关越来越近,金陵百姓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一场无声的风波在不断酝酿。

东宫里,东西被砸碎磕破的声音响起一片,宫里的太监和侍卫都紧紧地低着头,像个鹌鹑一样瑟瑟发抖,对殿内发生的事情充耳不闻。

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去犯主子的霉头,怕给自己引来杀生之祸。

殿内,谢玉安然落座,眼观鼻,鼻观心,等到噪音渐渐消退,殿内重归一片宁静之后,他才睁开眼睛,沉声道:“殿下,东西砸都砸光了,气也该消了,接下来要紧的是,如何挽救当前的劣势。”

太子眼里怒火未消,带着绝望的语气道:“救,还能怎么救?户部没了,工部没了,今天连最后的礼部都没了。反观誉王那个混蛋,除了一开始丢了一个庆国公,什么损失都没有。现在他的人正在抢着争工部尚书的位置,我的人呢,还在床上躺着呢!”

太子嘴里骂骂咧咧着,随手又把一个青玉凋花瓷瓶给砸到地面,摔了个粉碎。

户部没了,他也就认了。

陈年旧桉都被翻了出来,人证物证俱在,他这个太子还没有指黑为白的本领。

但是工部尚书那是什么鬼?

一个五旬老翁,玩什么不好,你玩女人。

结果趴在女人身上玩出了马上风,整个人直接瘫了,连话都不清楚了。

太子觉得自己的霉运还没结束,为了让母妃复位,他以年终尾祭为理由,派出了最后的一员文官大将,礼部尚书。

誉王那个混蛋提议要来一场朝堂论礼,理清楚这其中的关系。

他本来是胜券在握的,这么多年来他在礼贤下士这方面一直都做得不错,找到了一群大儒名家,准备打个翻身仗。

结果誉王他居然不讲武德,请出了梁国文坛最具威望的周老先生。

太子找来的那群大儒名家,基本上都在周老先生膝下听过课,当面要执弟子之礼的呀。

所以结果很明显,太子折腾了这么一番,反倒是把最后的礼部也给赔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