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奥斯卡(1 / 1)

最爽新人生 老眼儿 4487 字 2023-09-25

大数据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科技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就是基础。

虽然直到周方远重生前,真正的人工智能都还遥遥无期,但可以预料,人工智能,就如同人脑,需要吸收大量的知识和数据来形成自己的思维基础。人可以通过学习,不断的让自己的思维发生进步,人工智能亦是如此。

就在周方远考察大数据中心的时候,在遥远的太平洋彼岸,《魔兽2》正式上映。

虽然想要弄全球同步,但实在是不容易,而且如今已经到了秋季,正是米国秋季档的重要时期,所以《魔兽2》只能是和国内稍微错开了一些时间,当然也不长,也就一周左右。

这一次,远方集团可是为了《魔兽2》下了大本钱,在米国全境租用了3万多块大型广告牌,以及几十家报纸,来为电影造势。

光是这些花销,就高达两千万美元,更不要说还有其他的宣传支出。这么疯狂花钱,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票房,最主要的,还是想要图谋一下明年的奥斯卡。

尽管每一年都有人在唱衰奥斯卡,但“政治正确”也好,“影响式微”也好,对于国内的观众来说,奥斯卡早已成为一个标准、一种权威。

奥斯卡在国内的影响力来源已久,早在民国时期引进的大批米国电影中,就已经包含不少奥斯卡提名电影。经年累月的耳濡目染、好莱坞电影的扩张与发展,使奥斯卡在华夏的认知度远高于欧洲三大电影节,即便它代表的始终是米国而不是世界。

据相关资料,1929年,金陵最豪华的“国民大戏院”开张,首日就放映了第一届奥斯卡三项提名的《第七天堂》。而作为“一种电影标准”的奥斯卡,它的颁奖的标准又是什么?它似乎不像戛纳等欧洲大奖那样重视电影艺术、作者风格,但也似乎无意一味迎合大众审美。

用曾经提名奥斯卡最佳女演员的莉莉汤姆林的话概括,奥斯卡奖是“米国庸俗之经典”,也有人归纳奥斯卡“提名看实力,得奖靠运气”。

又或许如同国内专门从事奥斯卡研究的严敏所说:“奥斯卡奖不啻是米国电影的晴雨表,每一届的评选结果既是对上年度米国电影业绩的总结,预示着来年米国电影的趋向;又颇能显示米国电影在社会思潮和大众趣味影响下艺术电影类型、流派的演变和技术的精进。”

在叫座与叫好之间,奥斯卡以自己的方式维系着微妙的平衡,而它的每一次选择,在“意外爆冷”亦或是“意料之中”等等的背后,暗含、博弈与输出的是奥斯卡、好莱坞,以及米国社会的价值观。

奥斯卡的审美体系来源于它独特的评审机制。奥斯卡奖的专业名称为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这个“学院”也就是所谓的“评委”,由取得一定成就的业内人士组成。

截止目前,学院人员已经超过9000人,业界人士的门槛保证了专业性,而巨大的基数(尤其是演员)又兼顾了市场性。

奥斯卡的评选方式借鉴于米国政治选举,即偏好投票制。在世界上纷繁多样的电影奖项中,仅有奥斯卡和米国制片人工会奖采取这种制度,也因此,工会奖最佳影片常常被视为奥斯卡的前哨站。

偏好投票制的具体操作方式就是给每个奖项的参选影片选出心中的第一、第二、第三……在这些影片中,第一名喜好度超过5%的就能够获得提名,超过50%的影片将脱颖而出,获得对应奖项。而除了最佳影片这一奖项可以由全员参与以外,其余奖项仅对应该行业的“评委”才能投票,比如最佳摄影的投票者都是摄影师,最佳导演的投票者都是导演……这就导致了一些专业的奖项会比较“排外”,一些跨界新人在评选中相对劣势。

另一方面,这个机制也导致作为全员投票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往往是迎合学院大众口味的保守与正确。过于风格化、个人化,亦或是过于阴暗、激烈的影片一般撑不到最后。

因此,学院的选择,常常与学院的构成人员挂钩。

曾经的学院是白人的天下,根据数据,2016年,学院的7000名成员中,94%为白人,77%为男性。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而15、16连续两年,奥斯卡的演员奖项都没有任何黑人入围。

在“奥斯卡太白”的质疑声中,学院也在努力改变和平衡这一现状。17年学院公布了新成员邀请名单,人数达到928人。新成员中,38%为有色族裔,49%为女性,使有色族裔和女性成员占比分别增至16%和31%。同时,学院的成员也明显开始“年轻化”。具体表现于他们对于独立、小众、边缘的电影接受能力增强,而不是一贯的厚大薄小,偏爱史诗片与正剧片。

当下的主流文化与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影获奖片的重要因素之一。最典型的例子是第81届奥斯卡拿到最佳影片的《平民窟的百万富翁》。当年同时提名最佳影片的是《本杰明·巴顿奇事》、《对话尼克松》、《米尔克》、《朗读者》等强劲对手,最后却是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获胜。

《平民窟的百万富翁》横扫第81届奥斯卡,拿下8座小金人。

它的获奖原因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上映之时恰逢2008年的金融危机,这部小人物逆袭的乐观励志影片无异于经济萧条时期的强心针与安慰剂。

另外奥斯卡还有一个潜规则:公关。

每个行业都有潜规则,更何况像奥斯卡这样的好莱坞年度总结大会。且不说获奖,取得提名就能让名利翻番,不仅影片的票房能被迅速拉动,演员的价值也随之倍增。没人会错过这个为自己“正名”的机会,看18年Netflix为《罗马》所做的努力就知道了。

另外17年7月,Netflix挖走著名战略公关师Lisa Tabacka(曾参与公关7部奥斯卡最佳影片)加入,为“冲奥”做足准备。同时,Netflix也为《罗马》斥下巨资——超过2000万美元的公关费,这一价格,几乎与它买下《罗马》发行权的数字相同。

Netflix未必有多热爱艺术电影,但《罗马》的提名与获奖,对Netflix却意义重大,它给予的是Netflix立足电影界的信心,表明的是好莱坞对于这个外来侵入者的承认。

Netflix的大手笔不是个例。早在2009年,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为《社交网络》投入的公关费就达到了2500万美元。除了这些“天价”,一部电影的奥斯卡公关费一般为几十万到几百万美元不等。

那么,如此轰轰烈烈、声势浩大奥斯卡的公关,是如何影响投票的呢?

每年报名奥斯卡的影片数不胜数,光是提名的就有几百部,许多学院成员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看完所有影片,这就使得制片方和发行方有机会趁虚而入。

首先要做的就是扩大知名度,邮寄DVD影片、包场举行放映会属于正常操作,邀请明星到场造势更能加分,制片人流连各类酒会刷存在感见怪不怪,在著名媒体如《综艺》、《好莱坞报道》上抢夺眼球也必不可少。

还有一些手段更加“高阶”。比如寄送DVD的同时附赠一些小礼品,以及放映结束后的高级晚餐与豪华住宿,更有甚者邀请评委参加私人聚会、制造丑闻抹黑对手……

据说《撞车》光是制作给评委的DVD就花了25万美元。

这门“奥斯卡公关学”并不是当下的专利,而是伴随着奥斯卡奖发展而来,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最早的奥斯卡公关出现时,学院全体投票的机制甚至还没确立。

1930年举办的第二届奥斯卡,默片时代最著名的女演员琼·克劳馥凭借《贵妇人》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这一结果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与信任危机。原因是在颁奖之前,琼·克劳馥将当时的“中央评选委员会”全体成员请到家中,招待茶点。

琼·克劳馥为冲击奥斯卡,在《贵妇人》中一改米国甜心形象。

琼·克劳馥直接定义了“公关”与“冲奥”,也让当时的奥斯卡不得不做出危机处理,撤销中央评选委员会,改为学院全体成员投票。

而真正将奥斯卡公关发扬光大的还是哈维·韦恩斯坦。他曾是在玩转奥斯卡游戏规则的著名高手,他参与制作的电影获得了300多项奥斯卡奖提名,最终获奖次数超过70次,尽管韦恩斯坦已经倒台,但他的公关手段似乎依然影响深远。

奥斯卡著名的几起“冤案”都有韦恩斯坦的影子。

奥斯卡每一次选择的背后,原因庞杂而多变,根据奥斯卡自己定义的宗旨,它“承认并坚守电影艺术与科学的卓越之美”,意欲通过电影“将世界联结在一起”。

也就是说,奥斯卡的主题,有纯粹的电影艺术与技术,也有面向大众的责任与义务,还有平衡世界多样、输出米国文化的包容与中庸。

至于说哈维·韦恩斯坦,这也是个不得了的人物。

此人乃是TWC的老板、米拉麦克斯的创始人。哈维是当今世界电影界极有影响力的人物,25年来,他领导的米拉麦克斯公司制作和发行了大量经典电影,也为他赢得了“现代电影的挽救者”的美誉。

上世纪70年代,韦恩斯坦和他的弟弟鲍勃共同开设了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作为好莱坞的独立电影发行公司。在好莱坞大厂商时代,独立电影非常小众,大制片厂商不太看重独立电影,由于新好莱坞时代的到来,米拉麦克斯起家的定位就是挖掘独立电影,这也是为何韦恩斯坦有“现代电影挽救者”的美誉的原因。

直到随着A24等独立电影制片公司的兴起,银幕上才能看到更多优秀的独立电影制作;而哈维·韦恩斯坦,正是这类电影公司的先行者。可以这么说,奥斯卡后来偏爱独立电影,也是因为韦恩斯坦很早以前就为独立电影开拓了市场——毕竟奥奖是要参考电影的商业性的。是韦恩斯坦潜移默化得改变了奥斯卡学院派传统的审美品味。

除了很会看剧本,韦恩斯坦他还挖掘了一个非常不得了的导演——昆汀·塔伦蒂诺,自从昆汀的处女作《落水狗》开始,昆汀的每一部电影几乎都是和韦恩斯坦合作的。

再有就是韦恩斯坦“奥斯卡推手”的名声在外,拿1999年第71届奥斯卡举例,《莎翁情史》竟然能干掉《拯救大兵瑞恩》这么纯正的奥斯卡相电影和《美丽人生》,两部优秀的二战题材电影。

要知道,上世纪最受奥斯卡评委青睐的就是二战片,因为那时候的奥斯卡评委中,有很多人是参加过或经历过二战的老艺人,有二战情节。再加上奥斯卡向来以主流价值导向为评奖标准,90年代苏联解体,米国荣升唯一的超级大国,那时米帝的意识形态高涨。

《莎翁情史》这么小格局的爱情电影,能打败“以小见大”的《拯救大兵瑞恩》,实在是不能不让人让人吃惊。退一步讲,即便它能以小概率拿下素来偏爱主流价值观的奥斯卡,可韦恩斯坦的公关手段之强悍,竟然还让格温妮丝·帕特洛拿了影后,打败了凯特·布兰切特和《她比烟花寂寞》的艾米丽·沃森……

真是活见鬼了。

因为上世纪韦恩斯坦在奥斯卡上的成功,有的人甚至说“奥斯卡是韦恩斯坦口袋里的游戏”。他第一次玩这种公关游戏的作品是刘易斯首次封影帝的《我的左脚》,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

他之所以成为金牌制作人,和他在奥斯卡上的成功有很大关系。而他在奥斯卡上的成功得力于他频繁打奥斯卡竞选规则擦边球的公关手段,如果是一个经常关注米国政坛,或是一个喜欢看政治题材美剧的人,可能有所察觉:韦恩斯坦的公关手段,太像一个政客的政治竞选手段了。

永远是那大三样:公关游说,软磨硬泡;操控媒体的舆论导向;最后,还有明里暗里抹黑对手。

韦恩斯坦本人也的确是一个政界活动家,大约和政客有样学样,沿用了一些总统竞选的策略,到他的奥奖竞选之路上。好莱坞无人不知,韦恩斯坦是民主党的有力支持者,他曾为奥观海竞选捐款,多年来都和政界人士走得很近,是奥观海一家的座上宾,连川普都说他和韦恩斯坦认识很多年了。所以也有人说,韦恩斯坦如今能从好莱坞之神的地位拉下马来,是和现在的政治风向转变有关。

不过此人能力不俗,人品却是极差,这一点,从未来他的落马以及墙倒众人推的情形就不难看出。

但是不管他人品如何,《魔兽2》想要在奥奖上有所斩获,说不得,还得靠此人的在其中斡旋一番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