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7.华语乐坛(下)(1 / 1)

最爽新人生 老眼儿 4409 字 2023-09-25

90年代末,经过金融危机后,随着港岛“四大天王”的逐渐淡出,进入新世纪后港岛乐坛,只出现了谢廷锋、医生等人的辉煌。这其中,港岛歌手谢廷锋更是以一年两张专辑200万销量成为华语最畅销歌手。

等到2000年,英皇娱乐宣布成立musicplus音乐家唱片公司,将医生、谢廷锋、容祖、陈老师、郑西怡、twins等归入旗下,发展不过5年时间,便成为港岛乐坛此时最当红的唱片公司之一。1999-2002年,是谢廷锋最辉煌的时期,推出首张国语大碟《谢谢你的爱1999》,勇夺当年宝岛唱片销量榜的冠军专辑总销量也过百万。医生则被认为是香港流行音乐新时代的指标人物之一,也被人认为是张学友的接班人。

同时期的宝岛乐坛周董凭借同名专辑《jay》腾空而出,紧接着的第二张专辑《范特西》又迅速风靡整个亚洲流行音乐界。专辑中大热单曲《双截棍》将rap开创出华夏风,以华语乐坛少见的风格而传唱至今。2002年—2006年,周董连续推出《八度空间》、《叶惠美》、《七里香》、《十一月的萧邦》、《依然范特西》等多几张大碟,确立了他在流行乐坛无可争议的地位。

1999年,王力宏凭借《公转自转》、《不可能错过你》等专辑,以及干净清爽的形象,确立在宝岛乐坛“优质偶像”地位。萧亚轩凭借个人第一张专辑《萧亚轩》以50万的销量登顶当年台湾销量冠军。在空前繁荣的“r&b浪潮”中,还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歌手,jj、潘玮伯、小猪、黄立行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2000年,梁静如凭借《勇气》一炮而红,99年出道的“少男杀手”jolin也在这一时期正式转型,《看我72变》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宝岛大卖37万张、亚洲地区150万的销量首次荣膺宝岛年度销售女歌手冠军。

这几年,就是21世纪开始的前后这几年,是华语乐坛最后的巅峰期。

等二十一世纪后,选秀时代开始出现,并且迅速造就了不少选秀红人,比如21岁的春哥就成为了华夏首个民选偶像。mp3、ipod等音乐播放器陆续出现,数字音乐已经打败实体音乐成为了主流,多数的音像店在失宠后被迫转型,2003年,宝岛地区本土滚石唱片公司关闭了实体唱片发行渠道,到2009年,数字发行占到整个亚洲音乐市场的60%。

大势所趋形势所迫,许多唱片公司都把重心放在了无线音乐,也造就了一批网络歌手,2005年,红遍全国的《老鼠爱大米》创下了单月600万次的彩铃下载记录,由此带来的1200万元的收入相当于当时70万张传统唱片。这一年被很多业内人士称为“华夏数字音乐元年”。此后,传统音像店逐步走向寒冬。

2011年,徐量和汪苏笼两个网络歌手的纯自然下载量收入高达500万,超过了环球等老牌大唱片公司。而后,更是随着苹果宣布ipod停产,智能手机逐渐成为人们听歌的最佳工具。有数据显示,2011年在我国11亿音乐用户中,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据7亿。除了传统唱片歌手,当下也是许多小众独立歌手最好的时代,他们通过网络平台也比以往取得了更大的传播效应。

总而言之,04-05年这个阶段,既是各路大神疯狂输出的年代,也是网络歌手开始展露苗头的年代,说是诸神之战神仙打架,真的一点都不为过。

再往后,华语乐坛的兴盛终于终结,随着老一批音乐工作者退居幕后,中青代的年龄逐渐走高,年青一代的音乐人,却没有了前辈们的才情,更多的,全都是些流量小生。

人们开始对华语乐坛的表现感到失望,人们终于有一次开始怀念当年的盛景。

犹记得1982年还在做实习医生的罗大右创作完一系列作品,开始自己录制,他拿着样带前前后后找了好几家唱片公司,但都被拒绝,只有滚石愿意“赌一把”。结果《之乎者也》一经发布,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投入当时的音乐市场,掀起了宝岛乐坛史上的一场黑色风暴。中送给张艾嘉的《童年》,在1986年被成方圆带入内地,广为传唱,而另一首《光阴的故事》成了陈可辛在《中国合伙人》中对青春的怀念。

罗大右一跃成为宝岛年轻人的精神偶像,但受困于宝岛当局,他不得不远走米国。这个时候,原来在罗大佑身边还是小透明的李宗胜,在张艾嘉的力荐下崭露头角。1989年,李宗胜为陈淑桦推出《跟你说听你说》,把宝岛唱片业推进到工业时代,他成为90年代宝岛乐坛流行音乐的第一推手。除了《爱的代价》《真心英雄》等歌曲,大众所熟悉的可能更多是他培养的新一代流行歌手,如林亿莲、周华建、许如芸、莫文慰、梁静如、张兴哲等等。

这时,在纽约待了4年的罗大右也回来了,属于他们的时代才刚刚开始。不过当时他首先选择转战港岛,而这时候的港岛乐坛已经进入谭张争霸结束的前奏曲。

80年代中期,整个港岛音乐因谭咏麟和张国荣的崛起而星光熠熠,但两家粉丝的争锋相对令交情不错的谭张备受困扰。这一矛盾爆发在1987年的年度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上,谭咏麟宣布从此不再参加任何音乐歌曲比赛的节目,两年后,张国荣也遗憾暂别歌坛。

天王天后纷纷交出权杖,港岛乐坛在90年代初期瞬间失语,但很快空缺便被新四大天王填补。1992年,港岛当时发行量最大的《东方日报》用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册封”刘德華、张学友、黎明和郭富城四人,至此,四大天王诞生,垄断了港岛乃至整个华语乐坛近10年。而且港岛音乐人的影响力不再囿于港台地区,而是进入内地,推动我国娱乐产业进入一个巨星云集的时代。这是属于80后的青春:金庸武侠和四大天王。

时间滚动到1997年港岛回归,四大天王和港岛群星在人民大会堂同台演唱,内地人一睹真人风采,阔别乐坛多年的张国荣也在这一年重返演出,门票被一抢而空。与此同时,一位18岁的少年首次演唱了自己写的歌曲,几年后华语乐坛进入最后的黄金十年,他则成为唱片时代最后一位天王巨星,他就是周董。华语乐坛风风雨雨数十年,有太多的人创造经典、写尽沧桑,他们不是现在流量时代转瞬即逝的流星,而是如同恒星般留在一代人的记忆里。

我们通常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罗大佑让流行歌曲不再局限于小情小爱,张学友创造出亚洲流行歌曲的新纪录,黄家驹关注社会、民族国家的原创音乐拉升了港岛乐坛的格调,而周杰伦以极富争议性的唱歌形式,引领了当下年轻人的时尚潮流,这是华语乐坛更加大众化、通俗化的一个节点。

但时代向前,音乐行业的成就和价值却急剧缩减,我们无法找到一首流行歌曲发人深省地拷问人的神经,又或抛开沉重、深刻的内容,充满自由地满足听者的感知,也再没有一个音乐人能驱动整个时代。在周方远所熟知的未来里,一个流量明星可以不靠作品冲顶排行榜第一,一个歌手曲曲抄袭、矢口否认,她的歌还能流连各大榜单。

这是华语音乐的断层,而这种断层很大程度上映射了音乐传承的失败。

周董最早的时候喜欢罗大佑和张学友,十五岁的时候开始喜欢黑人音乐,尽管后来他的歌曲不再受别人的影响,但他曾说过他的目标是像罗大佑一样成为一个时代的“音乐教父”,让大家在想到这个时代的时候就想起他。张学友很早就被冠上歌神称号,而他的偶像是上一代歌神许冠杰,他曾说,在许冠杰面前没人敢称是巨星;刘德华也曾经说过一句话,黄家驹带领我,进入了音乐的殿堂。

在歌坛前辈面前,无论张学友、刘德华还是周杰伦,他们都保持一贯的谦逊和尊敬,而这种情感出于他们对上一个时代音乐发展的感同身受和精神触动,这有些像薪火相传,代代延续了对音乐执着的热爱。但未来这种情况会发生改变,当外界层层加固的数据,在流量明星及其粉丝周围构建起一口高度不断上涨的无形之井,他们可看到的天空就愈发狭窄,也就逐渐不自知。

就像某kun粉丝的逻辑:某kun的数据最好,所以kun的实力最强,人人都会记得kun,都会知道kun。所以,某老演员、表演艺术家因为不认识kun,不幸地被喷了。

而相对应地,当歌坛前辈也不再认可新人,传承也就断层了。李宗胜直言,“我很热爱这个行业,我太看重这个行业,我看到太多不相干的人来搅和我觉得非常不开心”,而郑钧更是爆粗口,“我一听,这就是屎啊”,网上一阵赞同。

当然,更根本的是,资本和流量抢占了乐坛的空白,助长和利用了他们的无知。

从某种程度上讲,kun也有些不幸,他一个人集中了舆论抨击流量明星的所有炮火,而且他的名声一次比一次响亮,可战斗一次输得比一次惨。

比如说kun在遭到b站联合围剿,大量up自发制作各种恶搞视频,大面积不间断轮流炮轰之后,粉丝团官方宣布永久退出b站,并称以后再也不会在b站更新任何视频和动态;微博决战,又被周董的夕阳红粉丝团破了蝉联内地榜64周连冠的记录,最后,相关数据站和粉丝团官微不得不发布声明,宣布退出微博各项数据榜单的竞争。

但这也不是华语乐坛的胜利。

当外界把两个不同等级和高度的人,硬是拉到一个规则下比拼,这本身就是对位高者的一种讽刺,受益者不过是制定规则和搭台子的一方。

根据微博发布的财报显示,微博用户活跃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与媒体、综艺节目、体育赛事合作,以互动形式带动,比如春晚摄影大赛;二是通过超话社区、粉丝群等产品促进用户之间互动交流。越来越娱乐化的微博,显然少不了kun、han、tf这种流量大户,但迎合流量明星的远不止微博。qq音乐的排行榜增加了“歌手社交媒体活跃指数”,作为衡量音乐作品的指标之一,网易云音乐的“云音乐歌手榜”排名规则,选取了歌曲播放量、收藏量、分享量以及歌手话题活跃度四个项目进行综合计算。

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皆能以流量进行量化,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也不例外,这让华语乐坛陷入沉睡的魔咒。

2010年港岛音乐力量式微,这主要来自造星运动的反噬,与张、刘、郭、黎四大天王的时代不同,90年代末崛起的港岛小生多受益于形象包装和宣传造势,可真要说出他们的经典作品已经很难。即使是郑尹健、陈惠琳,所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两三首主打歌曲。与此同时,宝岛乐坛、综艺也相继告别黄金时代。

这本是内地音乐借助互联网势力勃兴的时机,但数字音乐的碎片化再难创造出周董式的天王巨星,相反社交媒介的繁盛却衍生出一套造星机制。此时,恰好韩流侵袭过后,年轻一代的审美和偏好逐渐受到影响,外表俊美的新式偶像闯入他们的视野,所以平台、媒体、经纪公司及背后的资本,都把小鲜肉作为造星的对象。而音乐只不过是支撑起明星光环和人设的辅助工具,流量和数据则变成了强硬拉升其音乐造诣的必要手段。

港台音乐没落,但至少他们辉煌过,内地音乐还不曾崛起,就已然被舆论所抛弃。满腔热血的黄家驹曾痛恶港岛音乐的浮躁,说“港岛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而如果他看到现在的华语乐坛,恐怕更要失望了。不过还好,作为“老年人”,周方远亲身经历过诸神之战的年代,也有幸自己能生长在这样一个年代。反正他本人,对于那些流量明星是完全没有兴趣的,也根本理解不了粉丝的脑回路,当然了,粉丝经济他还是能明白的,粉丝价值他也相当清楚,所以该赚的钱还是要赚,毕竟集团是要吃饭的嘛。

当然了,在零五年这个当口,流量明星还没有露出苗头,现在还是网络明星和传统明星的战场,作为国内数得上号的音乐平台,远方音乐和qq音乐,也在各自的平台上面,为双方提供尽可能广阔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