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狐直笔,开创了史官如实记录历史的先河,而后来齐国的太史一家为直笔付出了惨烈的代价,但足以震撼中国历史。史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呢?
太史,是中国历史上很古老的一个官职,自夏代以来便有此职。在春秋时期,太史官的主要职责就是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同时还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的职位。
到春秋时期,已经形成了“君举必书”的制度,即国君的一切都要被记录下来。于是,史官也有了具体的分类,据说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史官,其中大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君命,外史掌书出使,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所以史官的工作还是很具体的,但不管是何种史官,有一件事是绝对不能随便的,那便是如实记录史事。
一般太史官这个职位,是世袭的。老爸去世前把职位交给自己的儿子时,往往会要求儿子一定要做到四个字:太史直笔!
太史直笔,就是如实记录历史,就是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史事是怎样的,就必须客观如实记录。这需要太史官必须不畏强权甚至不惜牺牲!
在中国的历史上,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太史官啊。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西汉时期的司马迁了吧,这位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作为汉朝的太史令,宁可遭受最令人耻辱痛苦的宫刑,也要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
在晋国这位记录了赵盾弑君的史官董狐之前,中国历史还有一位著名的史官,也是董狐的祖先,西周初期的辛甲!
辛甲,商末周初年史官,原来是商纣王帝辛时期的史官。商纣王是一个相当作为的商王,但正因为他取得了很多业绩,所以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到后来骄傲自满恣意妄为,更因为宠信妃子妲己后,变得荒淫暴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辛甲多次劝谏,据说向纣王进言七十五次之多,但纣王不听。辛甲失望而投奔西周,受到周王重用,任周太史,受封于长子(今山西长子县)。他在太史任内,倡导百官“官箴王阙”,以针砭国君缺失为己任。
据说,与辛甲相关的最重要的箴言便是《虞人之箴》。虞人,是当时管理田猎的官员称谓,《虞人之箴》就是管理男猎的官员向帝王提出的谏言。
“茫茫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仆夫。”
什么意思呢,就是讲一个叫司原的虞人对国君的劝谏,大致意思就是大禹时代,划国家为九州,州州水陆相通,让百姓有所居而乐,畜禽有草食而繁殖,人兽和谐相处,良性循环,这就是德政啊。
到后来,后羿弑君夺位,却贪恋渔猎,不理国政,过度使用武力,从而损害国家根本。所以臣斗胆劝诫国君不要这样。
《虞人之箴》的历史地位很高,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而辛甲作为史官,经常给君王提类似的建议,其根本理念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叫什么?这便是道,天道的道,而辛甲也就奠定了其在道家思想上的地位。
辛甲受封于长子,后来此地便成了晋地,辛甲的后代便世袭封邑,董狐,便是其直系后代。有人说董狐出自姬姓,这个值得怀疑。因为辛甲本是商王朝太史,能够在商王朝担任太史这样重要官职的,一般应该是商朝王族中人,商王为子姓,故有可能辛甲应为子姓。
那到了董狐时为何成了以董为氏呢?因为太史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董督典籍。董督在中国古代是很常见的一个词,董督典籍,就是掌管、监督典籍的意思。
董的本义是鼎董,这是一种比蒲草细小的草,指监督管理,后指主管、统帅等。我们现在最常见的一个词“董事长”,就是源于此意,指一家公司里的管事的最高领导。有一个成语“不知薡董”,说是连薡董草都不认识,比喻愚昧无知。
关于姓氏渊源,一般有这么几种:帝王君主赐氏,以原故国名为氏,以封邑为氏,以官职为氏,以某个著名祖先的字为氏等。还有便是以从事工作的具体职责为氏,比如董督典籍作为太史的重要职责,其后人便以董为氏。这便是董狐之董氏来源,到这个时候,已经成为晋国一大家族了。
当然,现在的董姓,据说主要源于己姓。黄帝后裔己叔安在夏王朝时被封于飂(音同六,又作蓼或廖,在今河南唐河县一带),其后代有以廖为氏的,成为廖姓来源之一。飂叔安有一个儿子擅长养龙,专门为帝舜驯养龙,被舜任为豢龙氏,赐姓为董,封之于鬷川(今山东定陶县),其后裔便以董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