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4章(1 / 1)

她顿时也笑,“也笑是那样吧。”

随即我给黄省长打了个电话,首先也是把情况向他做了简要的汇报,不过我在犹豫之后还是没有把红瓷的事情向他做汇报,因为我觉得事情还没有明朗之前,如果我把这件事情讲出去的话可能会引起不好的连锁反应。

他听了后说道:“这样吧,我给侯局长打个电话。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的领导我都认识,不过关系很一般,而且我出面为你们的事情去活动,其它市知道了不大好。这样吧,看看侯局长的想法,他会对我讲实话的。”

我不住道谢。

随即我给苏雯打了个电话,“今天你们俩自由活动吧,我在房间里面查阅一下资料。如果有什么急事的话我与你们联系,你们要保持电话的畅通。”

我从行李箱里面取出笔记本电脑,开始查阅关于红瓷的一些资料。从网上的资料中我初步了解到了关于红瓷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般人认为,中国瓷器以青蓝白诸色闻名,红色为主色调的瓷器并不多见。事实上,中国红瓷历史源远流长。红瓷的发展历史可分为晚唐的始创期、元明的成熟期、明清的极盛期、当代的复兴期等几个特性明显的阶段。

红瓷始于晚唐,但从工艺角度分析,红瓷的技术成熟期是元朝。元朝景德镇发展并创新了前朝以来的釉里红技术,开始了批量生产釉里红的历史。

明清是红瓷发展的极盛期。明洪武是釉里红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极盛期,此时釉里红大多色较淡,红色晕散,纹饰以花卉为主,有较多扁菊花纹是一大时代特征。明宣德是釉里红瓷发展的又一高峰,该时期红瓷创新分为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两大类。

到了清康熙年间,红瓷制造工艺相当突出,红瓷成品色调浓艳鲜亮,有不同的浓淡层次,品种也较为多样,有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加彩、釉里三彩等。雍正年间所制红瓷在工艺上达到历史最高峰,其红瓷成品红艳,尤其是青花釉里红在色彩、设计上皆有前期未有的新意,青花色调浓淡不但很鲜亮,且时有晕散。但仍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红瓷器。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近五十年后,才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研制出了真正的大红瓷器,因此这种瓷器被称为中国红瓷。

也就是说,现在我们见到的红瓷才算是真正的红瓷,即使是在明清时期,那时候的红瓷也是偶然所得到,或者是说,那时候的红瓷技术并不成熟,并不能每次得到稳定的红色,而且得到的红色也不像现代工艺那样鲜艳纯正。

现代工艺能够得到纯正的红,那是因为引进了现代工业染色剂硫硒化镉,但硒遇高温易挥发,只有把硒“抓”住了,瓷器才可能实现纯正的大红。硫硒化镉在一千二百度高温的时候容易挥发,烧制出来的瓷器不会出现红色,现代工艺采用包裹的方式才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就更加说明了古时候红瓷工艺的不成熟,烧制出来的东西也极不稳定。这才显得红瓷的珍贵。

r/>

我又查阅了雍正时期胭脂红的价格,发现一只烧制得不是特别纯正的红瓷碗的价格都已经高达数十万人民币。而我看到的图片上的那种红色却要比网上所见的要鲜艳、纯正得多。我估计,那样的东西如果能够找到的话,其价值肯定在两百万以上。毕竟那样的东西太过稀罕。

而且,网上根本就查不到纯正红色的瓷器图片,这就显得古代红瓷的更加珍贵。

接近中午的时候黄省长给我打来了电话,他笑着对我说道:“侯局长对你印象很不错呢。说你这个人很直爽,而且很儒雅。”

我不好意思地道:“主要是您教育得好。”

他大笑,“小冯,你很会讲话,也善于处理好场面上的事情。所以侯局长才第一次见你就对你有很好的印象。侯局长的意思是说,你在北京等两天,等他与国家发改委和交通部的领导交流了意见后再根据情况看下一步怎么办。”

我心里顿时有了数。

此时,我已经明白了一点,侯局长这个人办事还是比较靠谱的,而且他也相信我不会随便把那件事情随便告诉别人。当然,昨天他对我也是有防范的,不然的话他不会让小胡出面来对我讲这件事情,而应该是他本人。当然,这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大家都不是很熟悉,防范也是一种必然。

中午的时候苏雯给我打来了电话,她说发改委主任出去玩了,她一个人在房间里面,问我中午吃饭的事情怎么安排。

我说:“最近两天没事,你自行安排吧。对了,明天晚上有一个演唱会,你想去看吗?”

她问我道:“谁的演唱会啊?”

我说:“瞿锦。她和我很熟,前不久才到我们江南省来过。如果你要去看的话我让她送票的时候多送两张来。”

她说:“好啊,我想去看。冯市长,我在北京没有熟人,以前只到过北京一次,我想去看长城,您可以和我一起去吗?”

我说:“这样吧,要去的话我们三个人一起去,一般去长城都是一大早出发,顺便也参观一下十三陵。不过我可以想办法去借一辆车,我们下午去,晚上回来。”

她说:“我马上打电话问问他。”

随即,我给庄晴打了个电话,问她的车能否借给我用一天。她说她在哈尔滨,不过她可以让她一个朋友马上把车开到我住的酒店来。

不多一会儿后苏雯打电话来告诉我说我们的那位同行去朋友那里了,而且他去过长城好几次,也不想去听演唱会。“他说,如果冯市长您有急事的话,他随时赶到。”

我倒是很理解,毕竟我们江南的人很少到北京,到了这里,拜访一下同学、朋友什么的也是应该的,只要不耽误工作就行。

“那我们去吧,一会儿有人把车开过来了,我们去外边随便吃点东西。”我对苏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