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诗酒人生(1 / 1)

越长安 舟曳 2421 字 2个月前

鱼幼薇今天能够坐在这里闲聊,充分说明他爹的病已经好了。即便是没有好彻底,那病情也应该稳定下来了。

“鱼小姐,不知叔父的病情怎么样了?”周卓心里藏不住事儿直接问道。

“比以前好多了,这两天我爹都能下床走路了。”

“这就好,不过这是一个比较慢的病,需要长时间的调理。而且现在已经是初冬了,更不能让叔父着凉,一旦着凉很容易引起旧病复发。”周卓对鱼幼薇叮嘱说道。

“谢谢周公子,你人真好!”鱼幼薇望着周卓由衷的夸赞道。

好印象是继续交往下去的前提,既然鱼幼薇能够夸赞自己这就说明此前的努力没有白费。

周卓心里乐开了花。

就这两个人说话的间隙,温庭筠问道:“不知兄弟今天来我这里,有什么事情?”

“唉--”周卓长长的叹了口气随后说道:“吹牛皮害死人呐!这几天,我爹一直让我帮忙给他谋取一个知府的位置,你说我不过一介书生,自己连个位置都没有,何谈为他谋取位置?”

“你爹都已经是凤翔同知了,怎么还不满足?”温庭筠不仅说道。

就是呀,副厅级干部是好多当官的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她怎么还不满足呢?

“我也这么认为,可是我爹他就是不满足呀,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温庭筠沉默了一会儿,说道:“知府乃是比较高的职位,如果没有空缺真的不好弄。”

“温兄说的太对了,为了这事这两天我头疼的不得了。”周卓实话实说道。

男人为事业,女人为感情。

就这两个男人说当官的时候,鱼幼薇姑娘说话了,“先生,周公子,天下没有解不开的局也没有难住人的事。周公子如此聪明肯定会想出办法的。”

想出办法?你以为我是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啊!要知道,观世音菩萨也明白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在关键时刻还得求助自己。

周卓何等聪明的人,鱼幼薇姑娘虽然只是轻轻地一句话,他已经听出来了姑娘不想说他爹做官的事情,于是话音一转对温庭筠和鱼幼薇说道:“鱼姑娘好不容易来一次,咱们就不要说这些伤心事了。我看姑娘聪明伶俐,文采过人,今天过来找温兄肯定是有了新作,不妨说出来我们听听。”

“对对对,你爹当官的事情需要从长计议,今天咱们还是先说说快乐的事。”温庭筠随后转过头问鱼幼薇,“不知你今天又有什么大作,不妨当着我们二人的面读出来,让我们也欣赏欣赏。”

“既然二位如此恳切,那我就把自己最近的新作读给二位听,也请你们给我把把关。”鱼幼薇毕竟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温庭筠和周卓的鼓励下,便把自己的新作朗诵出来了。

《早秋》

嫩菊含新彩,远山闲夕烟。

凉风惊绿树,清韵入朱弦。

思妇机中锦,征人塞外天。

雁飞鱼在水,书信若为传。

就在鱼幼薇朗读自己新作的时候,温庭筠已经安排下人准备好了酒和菜,诗酒人生,朗读诗歌的时候酒是一定不能少的。

温庭筠过的本来就是寄居生活,大多数时候要靠别人的接济,虽然有酒有菜但也是很普通的。

一盘秋葵,一盘菠菜,还有一盘小吃,然后就是一壶酒了。

菜虽然很简单,酒水也不一定很高档,但只要跟对的人坐在一起喝喝酒,聊聊天,吃点菜,谈谈心,那也是人生最惬意的事情。

再说了,山里湿气大喝点酒有助于排解湿气。

鱼幼薇姑娘读完自己的大作之后,温庭筠拿出一副思索的样子微微的点点头说道:“能写出这样的好诗,说明你进步了。”

鱼幼薇乃是整个大唐王朝很有名气的女诗人,诗文水平自然差不到哪里去?但是放在温庭筠面前还是有不少的差距。

能够得到温庭筠的赞赏,鱼幼薇当然很高兴了,“能够得到先生的认可,幼薇很高兴。”

“周卓兄弟你以为幼薇这首诗写的怎么样?”温庭筠征询周卓的意见。

面对二位大神,周卓还能说些什么呢?拍着双手很夸张的说道:“鱼幼薇姑娘的这首诗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绝对是一等一的好诗。”

就算是夸人也要有个边际,夸赞的话太过了会让人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幼薇不过是一个初学者,担不起这么大的夸赞。周公子也是饱学之士,何不当作先生的面,也把你的大作给我们读一读,我也好学习学习。”鱼幼薇对周卓说道。

你们竟然想听我的诗歌?我能写诗歌吗?周卓一听这话连忙说道:“在二位大家面前,我还是不献丑了。”

说实在的,鱼幼薇也就是说说而已,人家并没有想真正让周卓写文章。

既然他在推辞,鱼幼薇转过脸对温庭筠说道:“今日有幸至此,先生为何不来一首大作呢?”

“对对对,直到今天我还没有亲耳听到先生的大作,温兄何不来一首呢?”周卓跟着吆喝道。

面对两个求知若渴的年轻人,温庭筠也不好再推辞,端起酒杯来到屋外。此时的屋外已经滴滴答答的下起了小雨,若有若无,远处的山处在一片朦朦胧胧之中。

此时的温庭筠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于是触景生情开始朗诵自己的大作。

《早秋山居》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同样是喝酒聊天,跟对的人坐在一起,能够聊出千古忧愁,跟不对的人坐在一起,能够喝出满地污秽。

“温兄果然是千古奇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千古佳句。我佩服的很。”这一次周卓说的是心里话。

“先生的文章写的太清苦了,何不积极上进一些呢?”鱼幼薇说道。

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这句话虽然是一个俗语,但也说出了最朴素的真理,那就是欣赏诗歌也是要有水平的。

对于温庭筠的诗歌,周卓仅仅了解那么一两首,最著名的就是商山早行,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最为熟悉。

当初为了背这首诗歌,周卓也是费了好大的劲,不仅了解了这首诗的全部内容,更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也背下来了。

按照时间推算,这个时候的温庭筠还没有写商山早行,至少应该是明年的事情。

“世事难料,温兄也不必这么悲伤,说不定明年或者后年就会有好事来。”周卓也跟着安慰道。

此时的温庭筠已经是快50岁的人了,放在人们年龄普遍不大的唐代,他绝对是一个中年人。

“我已年近五旬,多年来追求公民,可几乎是一事无成,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啊?”温庭筠不由得对自己身世感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