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环球时报》(1 / 1)

哈迪帝国1945 昨夜大雨 4455 字 2023-09-26

  翌日,

  伊丽娜就带着团队前往拉斯维加斯,组建新的拉斯维加斯电视台,ABC现在人手充足,弄一座地方台并不难。

  哈迪在洛杉矶还有一件事情要完成。

  他和米高梅的交易,还涉及到洛杉矶时报,现在哈迪拥有11%洛杉矶时报股份,已经成为这家报纸大股东之一。

  他看过安迪拿来的公司股东报表,洛杉矶时报属镜报公司,股东还包括美洲银行与摩根家族。

  洛杉矶时报总部就在洛杉矶,哈迪让安迪帮自己预约,昨日得到通知,公司将召开股东会和管理层会议,迎接公司新的大股东。

  今日哈迪来到洛杉矶时报总部,见到了管理层和几位股东代表,哈迪现在的实力,虽然和摩根、美洲银行这些大财团没法比,可在西海岸,尤其是洛杉矶,没人敢不重视。

  哈迪和股东、管理层寒暄后,社长向哈迪介绍洛杉矶时报现在的情况。

  编辑部有职工350余人,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有常驻记者,每天获得的资讯几千条,需要筛选最值得报道的信息登报,同时洛杉矶时报也是三大报纸中刊登广告最多的一家,收入一直还不错。

  洛杉矶时报是美国三大报纸之一,不得不说实力很强。

  哈迪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ABC能和洛杉矶时报展开深度合作,尤其是在新闻这方面,希望洛杉矶时报能给ABC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新闻,最主要是要及时推送。

  对于新闻来说,时效性非常关键,往往你比别人早播报几分钟,观众反应的效果就截然不同。

  社长当即表示愿意与ABC合作,当然,提供新闻并不免费,洛杉矶时报也会多一笔收入。

  双方这次见面谈的很愉快。

  离开洛杉矶时报,哈迪和安迪上车,哈迪想了想说道:“安迪,我们还需要有一家自己的报社,那种全球性的大报。”

  “和洛杉矶时报合作您觉得还不够吗?”安迪诧异道。

  哈迪摇摇头,“和洛杉矶时报合作,我们只是多了一个收声的渠道,我们还需要一个能够发声的地方。”

  “ABC不就是发声的地方吗?”

  “电视台只是一方面,ABC现在只覆盖全美,而且电视台覆盖的家庭,只是那些有电视机收音机的家庭,局限性很大。”

  虽然通讯业发展很快,电视电台已经逐渐成为主流之一,可现在报纸依旧是最大的信息通道,最重要的是可以在多个国家发行,不像ABC只在美国国内。

  报纸后世虽然没落,那也是到90年代后,被逐渐普及的新媒体取代,可现在是1947年,在这几十年时间里,报纸仍会是最大的传媒手段。

  “老板您想怎么做?”安迪问道。

  来的路上,哈迪脑海里已经有了初步思路,说道:“咱们有钱,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收购。”

  “全美有50个州,咱们在每个州收购一家小报社,把他们串联起来,就可以成为一家大报社,欧洲有4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收购一到两家报社。”

  “亚洲有四十多个国家,咱们每个国家收购一个报社,比如日本、朝鲜、印度。”

  “还有南美洲、非洲这些地方,都收购一些报社,扩充消息来源。”

  安迪惊讶的看向哈迪,

  “老板,这可要花不少钱,最少千万起步,而且前期还要投入不少资金养活这家报纸。”

  对安迪来说,建立这样的报社有些得不偿失,如果要新闻,已经和洛杉矶时报合作,如果想要发声,可以打广告,投稿,还有ABC等等,没必要自己花这么大投入和精力弄一份报纸。

  哈迪笑了笑,“安迪,咱们赚钱是为什么?”

  安迪有些被问愣住了。

  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其实那花不了多少钱,随便一个百万富翁的生活就已经非常美好。

  为了所谓实现自己的价值,有些时候金钱只是一个数字。

  为了让社会更进步,世界更美好,这是政客们用的词,不适合商人。

  “我想不明白,那老板您赚这么多钱是为了什么?”安迪问道。

  “哈哈哈哈,为了爽,为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等老子拥有一家自己的世界性大报,到时候想骂就谁骂谁,想曝光谁就曝光谁。”哈迪笑着道。

  安迪愣住了。

  好吧。

  这很符合老板的性格。

  哈迪刚卖掉ABC广播公司20%股份,手里有大笔现金,而且他的产业全都在赚钱,现在拿出2千万都轻轻松松。

  再说就算收购报社,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完成,这笔投资恐怕需要几年时间。

  “没问题老板,您需要我做什么?”安迪问道。

  “帮我找一个好社长,今后报社发展好坏全靠这个人,如果人不合适会浪费我的时间。”哈迪道。

  “我明白了老板,我会物色合适人选。对了老板,这家报纸您打算叫什么?”安迪问道。

  哈迪想了想。

  “环球时报”。

  安迪的动作很快,帮哈迪挑选了几个人才,哈迪看过这些人的简历之后,感觉其中一个还不错。

  这人现在是洛杉矶《每日论坛报》的社长,论坛报在洛杉矶排不上号,每天的发行量只有一万多份,报社总人数只有6个人,处于半亏损状态。

  就这样,

  这份报纸依旧坚持自己的风格。

  内容比较严肃,主要写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法律、人权、科学、文学、学术等内容。

  报道这些内容的,一般都是国际性大报,而一些小报为了生存,往往走专业路线,比如金融报,股票报,娱乐报等等,写严肃内容的小报根本没有生存空间。

  你既没有权威性,也没有广泛的信息来源,怎么可能干的过那些大报。

  可这位马克?基恩社长,却已经坚持了两年。

  当然,能不能继续坚持下去不好说,不赚钱还亏钱,普通人可坚持不住。

  可能这和他的出身有关,他毕业于牛津大学伍斯特学院,后来在纽约时报工作,28岁就做到副总编,后来二战爆发,马克基恩毅然参军,最后成为一名战地记者。

  甚至在战场上他冒着枪林弹雨深入法国腹地,报道了大量战地新闻,还写了不少战地文章。

  二战结束后他退伍,没有回纽约时报,而是自己办了一份小报《每日论坛报》,从自己的角度报道世界新闻。

  哈迪在办公室见到了马克基恩,哈迪感觉这个马克基恩和汤姆汉克斯长得有些像,都是那种长脑袋。

  “马克先生应该知道我们这次见面的内容吧。”哈迪道。

  “是的,安迪先生和我说了,哈迪想组建一家世界性大报,需要一个合适的人手负责。”马克道。

  “那你愿意吗?”

  “我当然愿意,做世界性大报一直是我的梦想。”

  “那你说说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马克基恩把自己的简历说了一遍,随后说道:“我会5国语言,英、法、德、意、西班牙,有这五种语言,可以在全世界大多数地方沟通交流。”

  “收购报社,在其他国家建立驻地,需要经常飞来飞去,我今年34岁,浑身充满干劲。”

  “我有很丰富的工作经验,纽约时报副总编,战地记者,自己创立报社,所以各方面的问题我都能应付。”

  哈迪点点头,这些确实是他优于其他人的地方。

  “那你有什么要求,比如股份分红,薪水?”哈迪问道。

  “老板,我不要股份分红,薪水按照正常薪水就可以,但我有一个要求。”马克基恩语气变得有些严肃。

  哈迪知道,往往不看重钱的更难搞定。

  “说说看。”

  “我希望《环球时报》报道的新闻,力求真实,不要为了某些政治目的而偏颇,那就失去了新闻的目的,变成了操控舆论。”

  马克基恩说完直视哈迪,眼中没有一点畏惧。

  哈迪想了想,说道:

  “《环球时报》的原则,是力求真实,无畏无惧,不偏不倚,不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这是我的想法,你觉得怎么样。”

  哈迪说完,马克基恩眼睛骤然变亮。

  “哈迪先生,您真是这样想的?”

  “当然。”

  马克基恩变得更加激动,“我就想办一家这样的报纸,哈迪先生,如果您让我做社长,我一定竭尽全力把《环球时报》壮大起来,有您的财力支持,我相信今后《环球时报》不会输给《泰晤士报》、《卫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这些大报。”

  哈迪站起来,向马克基恩伸出手,“那好,接下来的工作就交给你了。”

  马克基恩激动的和哈迪握手。

  “老板,您准备给我多少钱?”马克基恩问道。

  这家伙称呼变得还真快。

  “你想要多少?”

  马克基恩想了想,“我初步计划,先在美国国内收购20家报社,然后在欧洲收购5家报社,再设立10个通讯站,在亚洲设立两个通讯站,日本和香港,在澳大利亚收购一家报社,在南美洲收购3-5家报社。”

  “这样咱们的报社就算立起来了,按照这个规模,恐怕需要200万美元以上。”

  马克基恩看向哈迪,虽说哈迪刚刚说全力支持,可他不知道老板会支持到什么程度,毕竟200万在这个时代可以一笔巨资,堪比后世两亿美元。

  哈迪淡淡一笑,“没问题,我会划拨给《环球时报》200万资金,不过这笔钱会由安迪的财务组负责审核。”

  马克基恩大喜。

  “太好了老板,您放心,这钱我不会乱花的,每一笔都会让它发挥最大价值。”

  说完这句话马克基恩停顿了一下。

  变得有些讷讷道:“老板,第一家报社,您看收购《每日论坛报》怎么样?”

  哈迪听了哈哈笑起来。

  《每日论坛报》正是马克基恩那家快要倒闭的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