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有形无形的大压力(1)(1 / 1)

“妈,你不要把什么事都捅到法院去,让别人看笑话。”

“行了,我现在是想去法院去不成,都被这个姓韩的给搅合的。”她嘀嘀咕咕着,没空跟秦何啰嗦似的,趁他没反应过来把门锁上,又出去了。

秦何觉得说不过母亲,可没考虑过他张口闭口的叫着“妈”,表面是无奈,其实心里有种放松感。是那种确实应该做点什么,但不知道怎么做,正好有人替你去做了的放松感,虽然明明知道母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至今为止,他仍然认为以他的身体状况,表达对沈溪爱意的最好方式就是尽快离开她,别拖累她,越快越好。以他对沈溪的了解,沈溪是不会要钱财的,她是清高、自爱的女孩,就像是夏天开在弄巷里的栀子花,娇羞纯洁,永远不会被庸俗蒙上灰尘,跟她谈钱,是对她的亵渎。

秦何哪能体会到人们被困在庸俗里的难处。

他毕业后,事业发展顺利,即便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钱也能满足小荷的日常开销。因家里有房产,没有还贷压力,二层小洋楼堪比别墅,所以对别人住上大房子这种事从不眼红,想买的东西能买得起,买不起的也无所谓,花钱花的随心所欲,对钱并不看重。

他没吃过没钱的苦。对婚姻,对家庭便有着罗曼蒂克的情怀,他用自己的观点来赎犯下的“罪过”,他被锁在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得到了解放。

李婆在施长信面前牢骚没发够,跑到幼儿园来闹了,还是那一套,逢人就哭。从希望法院出个材料震住沈溪,到写匿名信,再到明人不做暗事,大大方方地指责沈溪,手段越来越低劣,她的控制心理也越来越强。

她本就不是那类能为了目的,克制住自己脾性的人,反正撕开脸面了,索性豁出去了。

她一点都不觉得哪里做的不合适,认为是在打响重要的“家庭保卫战”,其它办法制不住沈溪,那就通过“行政手段”,找领导!

“沈老师,累了?”同办公室的薛老师问她。孩子们午休的时间,沈溪交代阿姨看着,回了趟办公室,完善连夜赶出来的性教育课程的课件,一会便体力不支了,在桌上趴会。也就是这位薛老师常说赵昕看好沈溪,薛老师跟公婆的关系也紧张,尤其是和公公不和,所以理解沈溪的处境,不会拿家庭矛盾来说事。

沈溪抬起头托着腮,干笑。

“哎,沈老师,你家小荷上英语培训班了吗?”

“没有。”

因为工作上的便利,小荷上的是这所双语幼儿园,从小英语就不错,上了小学后考试成绩也说得过去,沈溪从没动过送她去上英语培训班的念头。

“小荷上三年级了吧?”

“嗯。”

“三年级是道坎啊。”

沈溪一脸困惑:“三年级就是坎了?”

薛老师比她更吃惊,端起茶杯娓娓道来:“到了三年级学习难度、压力都逐渐加大,一定要在三年级之前培养好孩子的学习自控力,千万不能让他有惰性,而且孩子越大,叛逆心理越强,再去调整坏习惯太难了。一二年级还能靠死记硬背,三年级往后这套就不管用了,有好习惯跟没有好习惯的学生差距会越来越大,你不信等单元测试了看啊,有的孩子一二年级能考九十几分,到了三年级只能考八十几分,七十几分,上了五六年级很可能就不及格了。”

“啊?这么严重啊?”

薛老师看了眼她的电脑:“你休息时间也在忙工作?这样可不行啊,教育孩子才是女人终生的事业,你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做得好不好还不是领导说了算,但教育孩子就不一样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沈溪领悟了会,发现她的话挺有道理,一下子不困了,不为了小荷,她哪有意志在遭受上午的打击后还坐在这呢。

“你现在还不让小荷去上英语培训班,要等到什么时候啊,等上了初中就来不及了,你们家边上的学校是还可以,但你就不想让小荷参加择校,上更好的初中吗?对了,市里统一的英语考试你们参加了吗?”

“什么统一考试?我不知道啊。”

“你这个妈妈太不称职了吧,英语统考的成绩在择校时至关重要,报名名额都靠抢的,哪一场不是秒光,我抢了好几次才抢到呢。”

怪不得,沈溪忽的想起来,薛老师之前老是借用他们的电脑,神情紧张地在几台电脑前飞来飞去。

“我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给她报了英语培训班,每年加一门主课培训,循序渐进,她也不会觉得压力特别大,现在几门培训课程能轻轻松松hold住!”

“啊!我记得甜甜也上的是我们这幼儿园,不是有外教么,还要上外面的培训班啊?”

甜甜是薛老师的女儿,沈溪此刻无比自责,她不仅做不好妻子和儿媳,连妈妈也做不好呀。

“是有外教,客观的来说,外教的英文水平也不会比培训班里的老师差,但是你有没想过,我们园里教英语有硬性指标吗?你教会孩子简单的日常用语,家长们就很满足了,宗旨是寓教于乐,落脚点还在‘乐’字上。但培训机构不一样啊,你想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就交多少钱的学费,合同上白底黑字写明了,没教会全额退款。我女儿在白天鹅学了三年英语,幼儿园毕业后,小学三年级前的课文全学会了。”

“这么超前,学得太早了吧。”

“这还早啊,我朋友家的孩子刚满25个月,已经准备去上英语培训了,这不我才问你要不要一起么,三个人成团能打八折,白天鹅受向往妈妈的影响,最近活动优惠力度挺大的。”

25个月?沈溪想着小荷25个月的时候中文说得还不利索,她每天操心的无非是小荷吃没吃好,穿没穿暖,如此一对比,因她的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似乎已让她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