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文代会闭幕了!(1 / 1)

次日,11月16号,下午文代会闭幕式召开。

林正军特意换上了干净衣服,打扮得精神抖擞,参加会议。

大领导们讲话,殷切嘱托,寄予厚望,希望文学承担解放思想推动改革的先锋角色。

而后,会议结束,顺利闭幕。

大家站在大会堂下面的台阶上拍了大合照。

各个国家级协会、各个省文联和协会再合影。

而后就是各种合影。

林正军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以后自己成了着名企业家可以挂在办公室附庸风雅,显摆显摆。

他先拉着巴金合了一张。

巴金说:“正军同志以后在创作上,可以大胆一点,别人不敢发,我们《收获》就敢发!”

“我一定写!”林正军傻乐。

他对文学史了解得还是不够深入,不知道巴金这句话分量多重。

历史上,《收获》是最具有探索精神的文学期刊,发了很多别的杂志不敢发的作品。

80年代中期,先锋小说曾被当成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表,被思想界理论界疯狂批判,没有杂志敢于发表。

但《收获》在87年连发四期先锋文学专号,形成了一股席卷全国的文学思潮。

作为《收获》创始人的巴金德高望重,职务极高,相关部门谁也不敢和他对抗,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比如余桦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并不先锋,只是尺度大),也是只有《收获》敢发,并且不做删减和修改,全文照发。

又拉着曹禺合了一张,曹禺乐呵呵地道:“正军,什么时候给我们人艺写个剧本啊,我们也闹剧本荒呢!”

“哈哈,有空我一定写。”林正军笑道。

而后,他又被刘新武、王蒙这些青年作家拉过去合影。

到了晚上,又在大会堂的宴会厅举行晚宴。

和开幕式晚宴不同的是,这次没有大领导参加,全是文艺界的人,因此氛围很放松。

等大家喝了几杯酒后,氛围就变得更加轻松随意起来。

刘新武是好酒之人——后来他和王小波就成了酒友——就开始和几个内蒙的作家拼酒了,结果,当场就败北了,现场直播,吐了一地。

酒过三巡,酒桌上开始传出哭声。

林正军瞅了一眼,是孙玉敏老师。

也不知是想到特殊十年受到的折磨,还是想念死去的戏曲家,还是看到很多文艺家都垂垂老矣,以后,都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总之她触动了心事。

文代会马上就要结束了,有的代表团为了赶火车,买的就是今晚后半夜的车票。

离别在即,孙玉敏的哭声仿佛一下子打开了大家心中的泪闸,几位泪点低的代表,紧跟着便哭了起来。

林正军心里也有点不是滋味。

他前世生意人,冷酷世俗功利,虽然投资过影视行业,但也只是把文艺家当成赚钱的工具。

今生搞文学,也是为了给自己的产品打广告,纯纯误打误撞!

来参会的时候,他都姗姗来迟,一心想的都是怎么收拾朱勇成,怎么多搞钱,怎么人前显圣,让周家对自己刮目相看。

参会,都只是顺带的。

可逐渐地,他竟然被艺术家们感染了,甚至亲自动笔写作品了。

写作不光帮助了他的商业扩张,也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就感。

让他认识了很多可爱的文艺家,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过去那个混乱的时代,理解了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而后,开始有老艺术家承受不住愁绪和喧闹,陆续退席。

回京西宾馆的路上,林正军坐在公交车上,一言不发,离愁别绪渐渐在心头浮现,大家也都闷闷的,不太开心。

回到京西宾馆。

不大会儿,陕省代表团的代表就收拾行李下楼,坐上从市公交车公司调来的公交车,要出发火车站了。

林正军和刘新武、王蒙一起下楼送了一送。

他帮路遥提行李,再次嘱咐他注意身体。

路遥拍了拍林正军的肩膀,笑道:“你是有天分的,好好写,别浪费天分,回头给我们《延河》投稿啊!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

“嗯,我会的。”

林正军目送他转身上车。

公交车缓缓开动。

林正军的愁绪因为路遥的话而荡然无存,反倒是充满了对于未来生活的无限向往。

公交车消失在视线中,林正军不禁抬头望向天空,时值仲秋,夜风微凉,一轮明月升起来了。

……

次日,京西宾馆。

中原省的代表们也返程了。

燕京代表们也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热闹的宾馆因为突然少了三百多号客人,顿时变得冷清起来。

林正军并没有随团返回。

因为他还一点琐事要处理,比如,参加《山楂树之恋》的选角。

林正军先去北影厂招待所找唐晓芙。

路过303房间的时候。

就看到周阳光、梁晓声、葛尤瘫在椅子上,在陶醉地听着:“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