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李家军的改革大会(1 / 1)

次日,李家军的各路大小首领纷纷汇聚于汤阴县城,昔日空旷寂寥的县衙大厅,此刻变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尽管这些首领间彼此熟稔,平日里却因各自肩负的不同职责,难以如此整齐划一地聚首一堂。

岳鹏带着几分戏谑的神情望向王长刀,打趣道:“老王啊,听说你在那繁华的邯郸城又添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小娘子?瞧你这脸上隐约的伤痕,莫非是咱那醋意十足的嫂子,给你留下的印记’?”

此言一出,大厅内的气氛顿时微妙起来,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了王长刀身上,即便是他这般平日里脸皮比城墙还厚的汉子,此刻也不免有些不自在,脸颊微微泛红,连笑容都显得有些僵硬。

王长刀嘿嘿一笑,眼神中带着几分狡黠,低声嘟囔道:“古时候有位智者不也说过嘛,食与色,乃男儿骨子里的天性。我王长刀纳个妾室,享受一番齐人之福,又能碍着谁的眼了?岳鹏你小子,嘴巴跟漏风的似的,啥都往外倒,小心哪天我让你知道厉害。”

正当满堂宾客被一阵欢声笑语紧紧包裹之时,李振与不良缓缓自后堂踱步而出,仿佛两道不经意间掠入这欢乐海洋的微风。

李振嘴角挂着一抹温文尔雅的笑意,目光好奇地扫过众人,轻声问道:“是何等趣事,竟能让诸位笑得如此开怀?不妨也让我二人分享这份喜悦,一同沉浸在这份欢畅之中吧。”

王长刀眼疾手快,一把拉住岳鹏的臂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转而朝李振轻松说道:“无妨无妨,不过是几个小子闹着玩,拿我寻开心罢了。”

众人陆续落座,会场内渐渐归于宁静,李振适时地举起手,轻轻一挥,示意众人安静下来,正式开启了今日的会议篇章。

他立于大厅最前端的高台上,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能穿透每个人的心田:“诸位心中或许正疑惑,为何今日我们齐聚一堂。其实,今日会议的议题,直白而深刻——改革!”

随着李振的话语轻轻落下,整个大厅瞬间陷入了一种异样的寂静之中,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众人的心弦紧绷,暗自揣度着这背后的深意。

眼下的李家军,兵强马壮,气势如虹,近期更是屡建奇功,接连挫败了金军与宋军的凌厉攻势,每一场胜利都如同为他们的版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邯郸、濮阳、鹤壁,这三座城池的相继沦陷,无疑让李家军的势力范围大幅度扩张,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正是在这风光无限之时,李振却提出了改革的议题,犹如平静湖面上投下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让人不禁疑惑:为何要在胜利的巅峰,选择这样一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猜测与期待,大厅内的气氛变得微妙而紧张,仿佛一场风暴即将来临,而这一切的序幕,正是由李振那句简单却掷地有声的话语缓缓拉开。

王长刀大大方方地扯着嗓子问道:“嘿嘿嘿...大头领,这回是不是又要征兵了?”

李振轻轻瞥了王长刀一眼,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缓缓说道:“这回可不一样,咱们不但不征兵,反而要来个裁军之举,打算缩减李家军的战斗兵力呢。”

在场的诸位头领瞬间交换起了低语,各自心中盘算。他们各自统领着一方势力,手下的小团体犹如血脉相连,紧密而复杂。此刻,裁军的命令如同寒风骤至,让人不禁打了个寒战。无人愿意从自己麾下的勇士中割舍,那份情感与忠诚,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命令与服从。

李振的声音沉稳而坚定,穿透了在座众人的困惑与不解:“我理解,每位兄弟心中都藏着疑问与顾虑,但为了李家军的未来,为了我们能在这片天地间屹立不倒,眼前的改革,势在必行,且需雷厉风行。

此番变革,不仅仅是人数的精简,更是对战斗力的重塑与升华。我们要将李家军锻造为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而非一盘散沙。因此,军队将实行分级制度,让每一支队伍,每一位士兵,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

与金军的交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了李家军隐藏的诸多瑕疵。近来,为了扩充军力,我们仓促征兵,导致兵员素质参差不齐,战斗力与斗志如同风中残烛,忽明忽暗。倘若任由这股风气蔓延,李家军的辉煌,恐将重蹈宋军的覆辙,沦为他人眼中的笑柄,软弱可欺。

我们不愿,也不能让这样的未来降临。所以,无论前路多么崎岖,改革的车轮必须滚滚向前,碾过一切阻碍,只为守护我们共同的信念与荣耀。”

一番言辞掷地有声,底下的那些头目,无论大小,瞬间噤若寒蝉,皆因他们深知李振所言非虚。在与金军鏖战的那些时日里,确有诸多军官前来禀报,道是战场上残酷无情,不少新兵初尝战火,便难以承受那份煎熬,未及交锋,便纷纷弃械而逃。

尽管军中严令如山,逃兵当场格杀勿论,可这一连串的事件,仍旧如同一记重锤,狠狠敲击在李家军的士气之上,令其元气大伤。

李振轻声说道:“昨日,我与不良先生细细筹谋了一番,拟定了一份章程,今日特地带来,欲与诸位共商大计,还望大家能各抒己见,共襄盛举。”

言罢,不良先生缓缓从袖中取出一纸,其上密密麻麻,满载着他们二人昨日深入探讨的各项改制条目,字里行间透露着深思熟虑的痕迹。

首要之务,乃是重塑李家军的各级军衔体系与隶属架构,旨在削弱对李振个人的过度依赖。如此变革之下,李家军的行动将不再事事仰仗李振的指示,尤其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局,这样的调整尤为重要。

昔日,那位被尊称为蒋校长的统率,便倾向于以这种方式遥控麾下大军,他甚至不惜坐在远离硝烟的办公室内,仅凭一部电话机,便试图精确指挥前线机枪手的一举一动。

这种做法,无异于将实战化为空洞的沙盘推演,蒋校长的这番调度,无形中让各级将领成了旁观者,只动口不动手,战场决策的权力与责任,在无形中被架空。此番改革,正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确保李家军的每一员都能在关键时刻迅速响应,自主决断,让战局的每一丝波动,都能被灵活而精准地捕捉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