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五百三十九章正宗的步兵班大炮
为了提高步兵分队的火力。世界各陆军强国都是想尽办法各显神通:美国人用自动步枪和“加兰德”。德国人使用通用机枪。而这会的苏联有AK47和火箭筒。
各国军队步兵少不了的还有轻型迫击炮。而小日本喜欢用掷弹筒。不过无论是50、60毫米迫击炮、掷弹筒还是火箭筒。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占用人员编制。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专人使用。不经过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一般玩不转。
步兵在攻坚的时候不仅仅需要直射武器。还需要曲射火力。因为直射火力不是万能的。就算二战末期进攻柏林时占据压倒性炮兵火力优势的红军也一样。需要近距离曲射火力支援。
曲射火力支援。最简单也最平常的大概就是手榴弹了。但它又有几个缺点:投掷距离有限。外加很难从低处往高处投掷。
拉斯洛夫设计的这个火箭手榴弹就是为了解决普通手榴弹难以从低处往高处投掷的问题:虽然拉斯洛夫原来是要塞部队人员。但在军队多年。熟悉装备特点。
他了解到当目标处于山地丘陵的高处时。直射火力很难发挥效能。特别是到了手榴弹都能投掷的距离。
“元帅。我们的木柄手榴弹很难靠人力投到高处。有时还会因手榴弹导火索延期发火。投出去的手榴弹顺坡下滚伤害己方土兵。敌人也有可能将未爆炸的手榴弹反投回来。而新式的卵形手榴弹这个问题更突出。我就想到这个解决办法。”
显然拉斯洛夫脑子没多想:木柄手榴弹可是副统帅设计地!
“直线条。”林俊心里笑了笑。不过这样的人自己喜欢:不过有点可悲。自己设计木柄手榴弹还有一个小小的原因是它同卵形手榴弹相比不容易从山坡上滚下来。但还是……
“这个解决办法”就是眼前的火箭手榴弹。“给木柄手榴弹直接装上小型火箭发动机。设计成质量和木柄手榴弹相差不大、威力更强劲地全备武器型火箭手榴弹。步兵就有了中轻便、灵活地取舍投掷武器。作战距离也可近可远。”
“你用了火箭筒的火箭发动机原理是吧?”林俊把玩着手中这个做工稍显粗糙“棍子”说。
是的。元帅。这种45毫米火箭手榴弹可手投、发射两用。不依赖其他器材和装备。立姿、跪姿、卧姿均可发射;操作方便。全弹质量不到零点七公斤。弹长也就210毫米;射程最大可以达到400米。杀伤威力比我们地木柄手榴弹稍大。因为单体后部没有杀伤盲区;结构也挺简单。零件不多。材料工艺也普通。”
为什么没有盲区这个道理林俊懂:前世他还有个铁柄的77-1手榴弹手榴弹当玩具。它就是为了消除木柄部位的杀伤盲区设计出来的。
拉斯洛夫接过林俊手中地手榴弹。继续介绍:“我给它设计了简易瞄准装置。可以进行概略瞄准;发射时基本没有无后坐力。声响也小。适合在城市狭窄空间和山地、林间环境下使用。可以对付暴露及隐蔽的敌人;还可根据需要集束制成反坦克手榴弹……”
进过介绍和实物解释。林俊很快就大略了解了这种新式武器的结构和特点:火箭手榴弹全弹由手榴弹头、发射筒和瞄准盖三大部分组成。
手榴弹头由发火件、弹体、火箭发动机等组成。弹头外壳采用卵形。以改善破片飞散地方向性。为使碎片均匀一致、提高杀伤威力。弹头由压有预制刻槽地上下壳体和内部的TNT炸药组成:如果大批量生产要简化工艺。预置刻槽都可以省略。弹头外壳还可以使用目前生产卵形普通手榴弹地模具和流程。
手榴弹发射筒兼有握持手柄的功能。其上设有消焰罩、击发按钮、操纵杆、击发机等部件。勤务携带时。手榴弹头后部连接地引信、发动机部件插入发射筒内。瞄准盖套在发射筒外部。像一枚手榴弹那样成为一个整体件。用手投掷时。可将火箭手榴弹整体投向目标;用发射筒发射时。将设有连接器的瞄准盖从发射筒后部拧下。装定在发射筒侧壁卡槽内。射手手握发射筒。通过瞄准盖后方的瞄具瞄准目标。
扣动击发按钮后。火箭发动机将手榴弹头投送到目标区。
发射筒为一次性使用。用后就丢弃。
因为“两用”。它配备了两套发火件:用手投掷时。使用弹头拉发式发火件;用发射筒发射时。使用弹底击发式发火件。
“这种手榴弹的拉发式发火件的结构和木柄手榴弹类似。但两者的设置位置不同。”拉斯洛夫拿着它说:“您看。它的拉发式发火件设在弹头前端。而我们的木柄手榴弹的拉发式发火件设在弹头后部的木柄内。如果是投掷。要先旋下手榴弹头前端发火件的保护帽。用力拉出拉火绳。铜丝簧摩擦火帽发火引燃发火药。延期大约3-4秒后就会引爆传爆管末端的雷管。雷管引爆炸药使手榴弹爆炸。”
准尉大概是习惯了。就像在部队时教导新兵那样仔细和认真。一丝不苟。而林俊也没有干扰他讲解。
“如果用发射筒发射。就使用弹底击发式发火件。扣动击发按钮后。击板打击击针尾部。击针头部撞击火帽发火。火帽点燃传火药。传火药点燃火箭发动机内的发射药。发射药燃烧产生的火药燃气从火箭发动机尾部的喷孔喷出。推动火箭手榴弹头飞离发射筒。”
手榴弹头和火箭发动机之间设有弹底惯性着发引信。引信由击发、离心保险、传爆三大机构和一个防止复位装置组成。
击发机构由击针和雷管等组成;离心保险机构由3个径向对称配置的弹簧离心销组成;传爆机构由传爆管壳、药柱等组成;防止复位装置的保险簧除起保险作用外。又与滑套一起防止已解脱地离心销复位。
离心保险机构平时由3个对称配置的弹簧离心销卡住击针。阻止其向前运动。使其不能击发雷管而发火。勤务状态时即使火箭手榴弹意外滚动而产生离心力。也不能使弹簧离心销外移而释放击针。从而保证弹底惯性着发引信处于安全状态。
发射使用时当火箭手榴弹引燃后。手榴弹头在火药燃气推动下在空中飞行时。转速渐增。增至一定转速时。离心销在离心力作用下克服离心簧的抗力而外移。滑套在保险簧作用下下移挡住离心销孔。使离心销不能复位。从而使击针解脱保险。击发机构处于待发状态。
手榴弹头在空中飞行时。如果火箭发动机因故熄火。或发动机未正常工作。转速就会极小。离心力不能使离心销外移而释放击针。引信仍处于安全状态。
当手榴弹头着地时。由于急剧减速。击针受惯性作用克服保险簧抗力向前运动从而击发雷管。通过传爆机构引爆炸药!
说是简单。但它就像个超小型的火箭筒。五脏俱全:发射筒由消焰罩、筒体、击发按钮、操纵杆、击发机构等组成。
加装消焰罩地作用主要是为了减轻火箭手榴弹在飞离发射筒瞬间发动机喷出地火药燃气对射手的影响。筒体外部刻有基准线。用于装定连接器上的距离分划。筒体内部设有与击发按钮相连地操纵杆及击发机构。
带连接器的瞄准盖有两个作用:一是其结合在发射筒侧壁卡槽内时。用于简易瞄准;二是其未从发射筒后部取下时。连接器内底部的螺杆与击针座旋接。使勤务保险钢珠压在击针凹槽内。击针不能前移。全弹呈保险状态。从而保证勤务安全。
发射筒前端侧面有两个半圆形卡槽。用于装卡瞄准盖内的连接器。以进行概略瞄准。
连接器前方刻有距离分划。长刻线依次代表射击距离lOOm、200m、300m、400m。短刻线与相邻长刻线之间地距离分划为
瞄准盖后部设有前微孔、后微孔、视界窗。射手眼睛近贴前微孔。通过视界窗。将目标套入后微孔中心。即可进行射击。
另外。为保证手投或运输过程中手榴弹头不会从瞄准盖内滑脱。在瞄准盖内设有固弹簧片。平时固弹簧片卡在发射筒止动槽内。起到固弹作用。
这种火箭手榴弹利用发射筒发射时。射手需左手握紧弹头与消焰罩。防止两者相对位移与转动。右手首先将瞄准盖旋转15至30。使固弹簧片退出发射筒止动槽。再向后拉动瞄准盖。使瞄准盖后退到连接器最后方。然后再旋转连接器。直至连接器与火箭手榴弹脱离。
将连接器头部稍许捏扁。插入发射筒半圆形卡槽内。这时射手还要注意连接器一定要装到位。以免影响射击效果。
根据射距。将相应的距离分划线与发射筒上的基准线对齐。将击发按钮竖直向下移动退出二道保险(弧形槽)再旋转击发按钮。使击发按钮与简体呈90可击发状态。然后按照正确地姿势进行瞄准。瞄准目标后。向后扣动击发按钮使操纵杆释放击板。击板在扭力弹簧地作用下旋转120。打击击针。使火箭手榴弹头发射。
手投时就无需卸下瞄准盖。只要将手投式发火件保护帽拧掉。取出拉火绳。用力拉出拉火绳即可向目标投掷。
听完具体的介绍。着操作步骤就让林俊听得开始有些头大。更不用说那一大堆零部件地功能:“拉斯洛夫。厅你这么一说。这普通士兵要熟练使用它就必须经过非常系统的训练。不然很难使用。”
还真是巧。这个时候一直“面无表情”地拉斯洛夫脸上的那道可怖地伤疤跳动了一下。就站在林俊身边的兰德斯科奇几个卫士顿时都死盯着拉斯洛夫。都算是条件反射。
感觉到自己卫士们那种瞬间爆发出来的气势。林俊手微微一抬。“拉斯洛夫。你平时要防止脸部受凉。脸部神经受伤后很容易引发后续的毛病。”
“谢谢您。元帅。您地妻子是最好地外科医生。武金斯卡娅同志看过我的伤。如果没有将军同志。我连说话都可能有问题。”
“是恢复期那会吗?”
“是的。元帅。”
拉斯洛夫不是因为林俊批评他地设计有些不合理而难堪。脸上是不自觉的抽动。他自己根本不能控制。
刚才边上工厂的人都吓了一大跳。厂长同志都感觉心脏要跳出来了。连响解释一下的话都说不出来!
厂里同志们是知道准尉同志一直面无表情是因为他根本做不了表情。面部神经受到损伤地结果;有时候却又会不自觉的抽动。看着非常吓人。会让人以为准尉心里是不是有大的心理波动。其实准尉是根本控制不了。无意识地。
“这手榴弹是我地第一种设计。实际试验时发现它还是有很多缺点。比如这发射筒有点短。导致火箭弹头的导向行程短。加之瞄准基线较短。因而射击精度较差。但如果加长发射筒又会导致携带不便。违背了原来地设计初衷;射手如果操作不当。手部及睑部可能会被后喷的火药燃气烧伤。所以我就有了第二个想法。”
“原来还一直想简化它地设计。但都不成功。”放下了那根“棍子”。
说完拉斯洛夫拿起了边上台子上放着的那个榴弹发射器。
还没等拉斯洛夫解说。林俊先开口了:“你见过德国人用信号枪改装、配有超口径弹头的战斗手枪没有?”
拉斯洛夫有点不明白:“没有。元帅。有什么问题吗?那是种什么武器?”
“没有。只是随口问问。”
林俊不是随口问问。而是想证明心中的一个疑问:真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还是获得了什么启发。
“战斗手枪”是早有出现。而德国步兵使用的配有超口径弹头的战斗手枪在明斯克作战的最后阶段已经有少量缴获。但拉斯洛夫不大可能见过: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时德国人还没有使用那种奇怪的武器。
如果单说23毫米战斗手枪。那拉斯洛夫有可能会见过;不过就是有缴获。军械准尉一般也不会注意到那种外形普通的“信号枪”。
看来真是巧合。
德国步兵使用的配有超口径弹头的战斗手枪。是目前德国军工部门开发的一种比较有特色的反装甲、反步兵曲射武器。从历史的角度看。它同“枪榴弹”的概念有相同之处。更又有不同点。更靠近“榴弹发射器”的范畴。
“枪榴弹”一般在战斗步枪上用空包弹发射。而这“战斗手枪”和它的弹药是专用而且“合成”的。本身就具备“发射功能”。
而且据林俊所知。一般世界上也把它们当做“榴弹发射器”的始祖。
德军早在一九二八年就装备了一种由沃尔特公司设计的重1。3公斤的信号枪。当然该枪只能发射信号弹。只是单一功能信号枪。功用同世界其他国家军队中的“同行一样”。没什么特别。
德国的信号枪采用枪身折转式装填。稍后出现的改进型使用了轻金属。全重减到了0。78公斤。并且能够被作为特种手枪来使用。
因为改型枪在基型枪的枪管内又嵌入了一根内径二十三毫米、有五条阴膛线的枪管。这样一来。原本作用单一的信号枪就成为了战斗手枪。
这两种枪的瞄准装置都很简单。通过一个简单的表尺来确定射角。外形尺寸也差不多。全长都是24。5厘米。枪管长15。5厘米。
供战斗手枪使用的枪弹。除了信号弹外。最初还有信号枪榴弹:弹长12。5厘米。内装三十克炸药。可以作为枪榴弹用。但对人员和其他目标的杀伤效果都极其有限。
不过很快德国军工部门就为战斗手枪研制了新型的弹药。这类新型弹其实就是在手榴弹弹体地基础上加装了一根与战斗手枪口径相符的的插入导杆。被称作抛射物。
该类弹的最初型号是urfkoerper358LP。其弹头用地就是长柄手榴弹(“土豆杵子”)地弹头。但这种弹太重。以至于影响到射程。
接下来的型号是urfkoerper361LP。特点是在导杆的前端装有卵形手榴弹。这种弹比urfkoerper358LP要实用得多。但在弹头地飞行稳定性上还略显不足。
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是将插入导杆改为包钢套木柄。发射后木柄脱离。弹头通过尾部的钢套管稳定。fkoerper361LP的弹头飞行稳定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二年间。共生产了二十六万一千七百八十八枚urfkoerper361
在明斯克。德军空投了部分这种武器。以求帮助提高被围德军的巷战争夺能力。但一样武器没法改变被围部队的命运。
不过德国地战斗手枪还是引起了红军地注意。只是将其归为了一种“奇怪的枪榴弹”范畴。而这会苏联自己也在研制枪榴弹。所以并没有在红军前线和装备部引起多大重视。
德军地urfkoerper361LP重0。325公斤。全长22。4厘米。初速40秒。最大射程八十五米。后期改用塑料导杆全长减少为21。8厘米。最大射程提高到约一百米。
除了榴弹。随着战争的进行。德国军工部门还为战斗手枪开发过几种反装甲弹药:第一种反坦克弹是326-LP型抛射爆破弹(urfgrantpatron326LP)。简写作K326LP。
该弹结构比较复杂。弹尾有四个稳定尾翼。其初速为72米秒。最大射程可达四百米。但弹头装药仅为十二克。(HLHohladn。空心装药)在反装甲能力上稍好些。其尾部结构上与K326LP类似。但弹头重增大到180克。使用空心装药技术。内装二十二克黑索金炸药。可击穿五十毫米厚的装甲。初速为60米秒。最大射程三百米。
326LP和K326HL/LP一共生产了四十万二千三百九十五枚。这种武器红军也已经有所缴获。只是林俊不知道而已----没人认为这会重要到需要通报副统帅。
由于那些榴弹在三百米左右距离上的命中精度实在不尽人意。因此战斗手枪在德军中被认为是一种无效的反坦克武器。但K326HL/LP弹的空心装药弹头却实实在在能击穿五十毫米厚的装甲。因此德国军工部门依然在为空心装药弹头配装各种各样的弹尾。
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据林俊所知。后来还出现了42-型反装甲抛射弹
这种弹有一个装60克炸药的空心装药弹头。可击穿80毫米厚的钢装甲。
为了将这种更重的弹头发射到75米外。该弹使用了更多地发射药。相应后坐力也更大。因为增大了的后坐力。战斗手枪的枪管加长。并且加装了肩托和可折叠两脚架。这样。“冲锋手枪”就出现了:这种武器的全长为58。5厘米。枪管长1厘米。全重2。45公斤。
德军没有明确地记录装备部队的二十七万八千八百四十五支四二型信号枪中有多少被改造成战斗手枪和冲锋手枪。但历史上能够确定的是:四二型信号枪一共生产了四十一万七千二百五十五支。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位于齐拉-梅里斯的地卡尔-沃尔特武器工厂和位于埃尔福特的埃尔马武器工厂生产的。
除了“战斗手枪”和“冲锋手枪”。德国还装备有不少货真价实的枪榴弹。而不是“战斗手枪”这一类奇怪地武器。
同其他国家地目的一样:枪榴弹是一种填补手榴弹与迫击炮射程间隔的步兵小型爆炸武器。装备枪榴弹发射器地步兵通过装在其步枪枪口处的枪榴弹发射器发射超口径的枪榴弹。
二战德军的枪榴弹发射器又被称作发射筒。可安装在98K、Geehr43步枪、StG44突击步枪和FG42伞兵步枪上。
德军枪榴弹发射器地最主要结构是一根口径三十毫米、长二十五厘米的短线膛发射管。重约0。75公斤。装在步枪枪口处。其复杂的瞄准装置装在枪身左侧。靠近步枪瞄准具地地方。表尺射程300米。
战争期间德国枪榴弹发射器地生产持续到一九四四年五月。共生产了十百四十五万零一百一十四具。
德军前线配发的枪榴弹主要有两类:榴弹和空心装药反装甲枪榴弹。榴弹主要安装AZ5071碰炸引信、燃烧引信和延时引信。用于杀伤掩体、散兵坑、房屋和工事内地有生目标。
榴弹的最大射程在280米左右。当视界允许时。也可达到310米。榴弹弹头重288克。装有31克炸药。通过碰炸引信引爆。当使用延时引信时。延时时间6。5秒。
远射程型榴弹使用AZ5071碰炸引信和燃烧引信。射程可达500米。同时发射药也必须增加百分之五十。达到1。5克。弹头杀伤力不变。
德军除了装备一般地杀伤枪榴弹。还有空心装药反装甲枪榴弹。比如其第一种型号是三型反装甲枪榴弹:重245克。发射药重1。1克。
但是其设计不成功。对装甲的穿透能力有限。因此未大量生产。
其后继型号是四型反装甲枪榴弹。威力加大。全弹长为18。5厘米。重390克。弹头内装有115克炸药。发射药重1。9克。60度命中角时可击穿80毫米装甲。
但是这种弹的命中率也因为射程增大而降低了。经训练的射手对固定目标的确定命中距离为100米。对活动目标为75米。枪榴弹射手在发射时必须稳住步枪。因为旋转稳定的枪榴弹在离开膛口时会产生很大的反向力矩。
德军的三型和四型反装甲枪榴弹一共生产了二千三百八十万零八千九百枚。战争期间使用了一千八百二十七万三千六百枚。
对于枪榴弹拉斯洛夫也算熟悉。因为红军也有。这也让准尉熟悉了它的那些缺点:比如发射麻烦。要使用专用空包弹。导致后勤保障和发射时麻烦不断。
在实战中如果不小心用实弹发射枪榴弹。那后果是灾难性的!能使用实弹发射的枪榴弹这会还没出现。
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拉斯洛夫想到另一种方式:不用空包弹发射。干脆使用一种新的弹药。发展一种全新的榴弹武器。
林俊端着手中沉甸甸的榴弹发射器。也没问弹药问题怎么完美解决(还在继续完善)。而是说:“拉斯洛夫。我给你个建议:干脆锯掉这个木托。用个简单的连接器卡到突击步枪上。这样就不占编制了。”
副统帅的一句话。对此时时的拉斯洛夫而言就如炸雷一样----“自己怎么没想到呢?!”
提供一种新的步兵轻型曲射支援武器。原本的设计概念之一就是为了不占人员编制。但拉斯洛夫的思维显然进入到了传统支援武器的范畴----专人支援步兵。而不是步兵支援自己!
这下。一种名副其实的“步兵班大炮”理念成熟的出现在拉斯洛夫脑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