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后花园见驾(1 / 1)

逍遥侯 大司空 3549 字 2023-09-29

李谷接着又宣读了几份诏书,符昭信被晋封为陈留县开国伯,一干衙内们都被封为开国子,刘贺仰和马光达俱是开国男。

办完正事之后,李谷笑问李中易:“高丽国主王昭何在?”

“李相公,这边请。”李中易客气的把李谷领到王昭的车驾跟前。

李谷见了垂头丧气的王昭,心里暗想,离国的大王还真象是丧家之犬,没了任何倚仗,也难怪王昭的心情很不好。

“大王一路可还安好?在下李谷,忝为大周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谷拱着手显得很客气,但也仅仅是拱了拱手罢了。

李谷是大周的次相,按照周制,宰相乃是百僚之首,地位高于附属小国的国王。

“原来是李相公啊,小王不适舟行过洋,身体不佳,还请李相公多多海涵。”王昭有气无力的回了礼,精神一直萎靡不振。

李谷也很体谅王昭的艰难处境,倒也没有刻意为难他,笑着拱手说:“天子异常想念大王,特命本相前来迎接大王进宫。”

“天恩浩荡呐……”王昭听说柴荣惦记着他,心里虽然暗恨,面上却显得异常之恭敬,漂亮话说了一箩筐。

李谷听惯了这些马屁话,他只是微笑,却不接腔。

等王昭说完废话之后,李谷淡淡的吩咐李中易和符昭信,“陛下召见汝二人,随我一起进宫。”

“喏。”李谷骑在马上,亲自陪着高丽国主王昭说闲话。李中易和符昭信跟在他们身后,一起进宫去见柴荣。

按照枢密院的军令,破虏军的将士们在军官的带领下。驻扎到了京畿北门附近的新建大营。

破虏军的新大营,就在黄河以南,距离开封城的北门——封丘门,不过区区五里之遥,控扼着从黄河南渡的咽喉要道。

只要京城有事,破虏军奉诏之后,在半个时辰之内。即可杀入开封,勤王护驾。

从性质上来说,破虏军如今的地位。和大汉朝的精锐北军,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眼人都知道,柴荣的这个安排,显然是把经过血与火的残酷考验的破虏军。视作心腹羽林军。用于震慑朝内朝外的各方野心家。

早就守候在宫门外内侍,见了李谷和王昭,赶紧上前行礼,谄媚的笑道:“圣人口诏,文德殿内陛见。”

文德殿,乃是大周朝第一重要的正殿,其地位和紫禁城内的太和殿,完全相同。

举凡大周朝最重要的大事。例如:皇帝登基、册封皇太子等,都要在这里举行大典。

李中易自从来到大周之后。还从没进过文德殿,这一回算是开了个洋荤。

王昭也是饱读诗书之人,他一听柴荣要在文德殿内召见他,心里不由大恨。显然大周的皇帝,想拿他这个第一位进京朝拜的藩邦国王做伐,在文武群臣的面前好好的炫耀一下,此次远征高丽的显赫武功。

于是,柴荣成了最大的受益者,然而,王昭却成了最倒霉的受害者,他的心里岂能无怨?

李中易跟在李谷和王昭的身后,缓步走进文德殿,这时,满朝的文武百官,已经等候他们多时了。

李谷归了宰相们的班次,李中易则被内侍领到了全新的位置,站到了文德殿内的第二排。

没办法,李中易虽然荣升为从三品的开国县侯,可是,撇开宰相和枢使们这些最高等级重臣不提,爵位在他之上的,还有亲王、嗣王、郡王、国公、公、开国郡公和开国县公。

不过,站在李中易前面的,大多是白发苍苍的老臣勋旧。

象李中易这么年轻,就跻身于紫袍重臣的行列,无论怎么看,都十分扎眼。

“下邦小王,臣王昭叩见陛下。”王昭捏着鼻子,大礼参拜,跪到了柴荣的面前。

柴荣摸了摸頦下的短须,客气的笑道:“大王远涉大洋,千里乘舟,来到开封,一路辛苦了,俗礼就免了吧。”

王昭心里那个叫一个气啊,他都跪着行过了礼,柴荣才说这种虚伪的客套话,这不是欺负人嘛?

“多谢陛下。”王昭也是没了辙,只得满面堆笑的谢过了柴荣的恩典。

“大王难得来一次吾国,就在开封城内多住一些日子吧?”柴荣含笑询问王昭。

王昭假假的一笑,说:“不瞒陛下,臣一向忙于政务,身子骨眼看着不太利落,也确实该享几天清福了。”

柴荣闻言后,不由微微一笑,这个王昭话里藏话,看样子是依然不死心。

“既然大王觉得累了,就多歇息几日吧。朕已经替大王选好了一个好住处,一应布置都按照高丽的习俗,置办齐全。如果大王住得不满意,随时随地都可以再改。”柴荣淡淡的吩咐,令王昭心里觉得格外的别扭。

连宅子都早就建好,还布置好了,可想而知,柴荣惦记着高丽国有多久了?

实际上,王昭还真冤枉了柴荣。柴荣当初派李中易出兵援救高丽的时候,还真没想过,会一举拿下三千里江山的高丽。

后来,由于李中易在高丽的进展太过迅速,而且收获异常丰厚,仅粮食这一项,就得了接近一百多万石。

柴荣仔细的分析了李中易的奏章之后,果断下达了密令,让李中易务必彻底控制住高丽国。

王昭没心思陪着柴荣闲聊,说了一些不咸不淡的家常话之后,就借口身体不适,匆匆告辞。

柴荣满面带笑,摆出天朝上邦至尊的高雅风度,不仅赐下许多财物,而且命次相王溥,亲自送王昭回新盖的王府。

等王昭离开之后。柴荣把李中易召出班次,笑着问他:“李卿,你给诸卿说一说。此次远征高丽,收获几何?”

李中易就把这一次征高丽的大致情况,绘声绘色的描述了一遍。当群臣们听说,仅仅铜钱就缴获了五百多万贯,不由暗暗咋舌,定国之功的收获,实在是大得惊人啊!

李中易拱着手说:“陛下。此次祸宽高丽国的元凶,倭酋藤原师辅,已被微臣擒来开封。请陛下明示,应如何处置?”

“就在开封府衙门前枷号十日,再斩不迟。”柴荣对于所谓的倭国,并没有多少概念。他只是从李中易的奏章里面。才略微知道一些关于倭国的事。

藤原师辅不过是倭国的区区一寇酋罢了,又不是俘虏了契丹的北院或是南院大王,柴荣也没多少兴致,召见一个海外的蛮夷。

在柴荣看来,可以从东北部威胁到契丹的高丽国,比甚少耳闻的所谓倭国,要重要许多。

平定高丽国之后,柴荣将来北伐契丹。又多出一条战略性出击路线,这个才是李中易封侯的最主要因素。

“范相公。李无咎的新职,政事堂应该议好了吧?”柴荣忽然扭头问站在最前排的首相范质。

李中易一听这话,心里也就明白了,大麻烦来了。

从李中易获得大捷,到率军抵达开封,至少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可是,朝廷目前对他的封赏,仅仅只确定了一个虚头巴脑的侯爵而已。

可想而知,朝中的重臣们,对于李中易应该升任的新职,一定分歧异常严重。

“回陛下,臣等公议,李中易善于理财,应是三司副使的最恰当人选。”范质看似在表扬李中易的长处,实际上,却有意无意的忽略掉了他同样擅长带兵打仗。

李中易的心里却基本有了底,相公们是想拿掉他的兵权,给一点点财权,由此可见,政事堂的宰相们为了安排好他的新位置,确实煞费了一翻苦心。

三司副使虽是差遣,在朝中的地位却不低,必须由正五品以上的升朝官出任,而且掌握的财权很大。

柴荣撇了撇嘴说:“那就再议吧。”显然不很满意范质的这个提议,却又不能当众打首相的脸,否则,范质必须马上叩首请辞。

于是,关于李中易职务任命,就这么被搁置了下来。

说句心里话,李中易对于即将出任的官职,完全抱着没所谓的态度。

在这武夫当国的后周时期,除了军权之外,别的东西对李中易来说,都是无关大局的小事。

如今,就算李中易离开了破虏军,他的烙印也已经深深的打入了这个团体之中。

能够对大周朝最精锐的枪杆子,发挥超乎寻常的影响力,这才是李中易在将来可能出现的乱局之中,游刃有余的最大筹码。

散朝之后,和符昭信一起往外走的李中易,被内侍又一次叫去了大内后花园。

还是上一次的老地方,李中易隔着老远,看见他的母亲薛夫人怀里抱着已经满周岁的一对双胞胎,异常拘束的坐在符贵妃和梁王柴宗训的对面。

转过花丛之后,李中易赫然发现,他的小妾瓶儿居然就坐在符贵妃的右侧。

这时,凉亭外,忽然传来柴荣爽朗的笑声,“小东西,你若干尿到朕的手上,朕一定打烂你的小屁股。”

李中易循声看去,好家伙,他的宝贝儿子李继易,竟然被柴荣抱在怀中,逗着玩儿。

“陛下,小儿无知,若弄污了您的龙袍,微臣全家老小,万死莫赎。”李中易慌忙跑过去,想从柴荣的手上接过李继易。

柴荣哈哈一笑,轻轻的捏了捏李继易那粉扑扑的小脸蛋,却故意扭过身子,没让李中易把儿子接过去。

“无咎,汝子与吾子甚是投缘。就在刚才,清哥儿告诉朕,他很喜欢汝子。”柴荣笑得很开心。

李中易心里却有数,柴荣这是有意提醒他,他们李家的上上下下,都和梁王柴宗训,产生了密不可分的瓜葛,再也难以分离。

“父皇,儿臣最喜欢和小侄儿一起耍子。”坐在凉亭之中的柴宗训,忽然站起身子,跑到柴荣的跟前,伸出小爪子,一把抓住了李继易肉肉的小手。

柴荣低下头,故意问柴宗训:“清哥儿,小侄儿连话都不会说,你喜欢他什么呢?”

柴宗训显然不怎么害怕柴荣,他笑嘻嘻的说:“小侄儿是我梁王府的官儿,又比儿臣矮了一辈,儿臣自然要多疼着他一点。”

唉呀,这才是五岁的柴宗训呐,怎么这么聪明呢?不会有人教过他吧?李中易的心里,难免有些犯嘀咕。(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ps:司空今天回晚了,正在赶工,两更肯定有保障的,请大家别心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