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四章 垦区(1 / 1)

大明新命记 哼哈大王 1772 字 1个月前

南浦港,原本就是一个百十户人口的朝人小渔村而已,根本没有港口。

之所以现在成了港口,拥有了两个可供大型船舶停靠的码头,完全是因为金海镇各路水师一再“光顾”的结果。

当然了,金海镇各路水师的一再光顾,也直接导致南浦本地的那个本就人烟稀少的朝人小渔村彻底消失。

而取而代之的,则是后来新设立的登莱东路水师团营跨海输送过来的三个登莱移民屯。

位于大同江入海口北侧一片高地上的屯子,名叫江口北屯。

江口北屯,往东十余里,在原来的朝人小村落遗址上,则建起了拥有一圈一丈多高夯土围墙的南浦屯。

而所谓的南浦港,就在这个新建的南浦屯围墙南边一里多地的江湾里。

至于南浦前屯,则位于南浦屯西北十里左右,是俞亮泰麾下登莱东路在黄海道沿海建立的最靠北的一个移民屯了,发挥着面向平壌方向的前哨作用。

当然了,隶属登莱东路的这三个移民屯,还只是大同江江口以北地区的。

如果加上大同江口以南沿海星罗棋布的其他十几个登莱东路的移民屯的话,现如今整个大同江出海口南北两岸之地,就算是已经落入登莱东路之手了。

事实上,自从杨振对俞亮泰放手放权、允许登莱东路跨海占地以来,沿着大同江口往南的海岸附近几乎所有突入海中的半岛地带,都已经被一拨又一拨渡海上岸垦荒屯田的登莱移民给占据了。

本来黄海道算得上是半岛土地开发较早的地区了,这里的朝人人口,也远比北方二道要多一些。

尤其黄海道北边的黄州城和南边的海州城,曾经也是人烟密集,商贸辐辏的繁华所在。

但是,自从天启末的丁卯胡乱以来,这个小小的半岛,先后历经数次大战,如崇祯九年的丙子胡乱,以及崇祯十四年的辛巳胡乱等,十多年的战乱不仅北方数道残破不堪,战祸更是波及到了南方。

尤其是原时空并未发生,但是本时空却异常惨烈的辛巳胡乱,更是直接导致北方二道朝人几乎为之一空。

连带着黄海道的黄州城、海州城等地,也是城池残破,乡野凋敝,大批人口南下避乱,昔日繁华早已烟消云散了。

整个黄海道,除了凤山城、黄州城、海州城、平山城这样的城池仍在和宁国的控制之下,拥有少量兵丁守卫之外,其他地区,尤其是沿海大片地区,几乎都是不设防的“无人之境”。

也因此,登莱东路水师团营跨海占地,然后输送移民定居屯垦的行动,并没有遇到多少像样子的抵抗。

最大的阻力,反倒是来自身在平壌城的沈器远那里。

沈器远手下有一些将佐官员出身黄海道,有的人得知自己老家的土地被突如其来的登莱移民所圈占,自然是非常不满。

为了笼络这些出身黄海道的将佐官员,沈器远曾经派人打着金海伯岳父的名头南下交涉,并前往登莱东路跨海移民的海上中转之地白翎岛,找长驻白翎岛的登莱东路管屯指挥行署抗议。

然而抗议无效。

沈器远使者的书信,辗转送到俞亮泰手里之后,俞亮泰一笑置之,根本没有将此事上报杨振。

因为俞亮泰非常清楚杨振对于登莱东路跨海占地、安置鲁豫淮北流民的态度。

本就是杨振亲口允准并且大加鼓励的事情,你再去请示,然后将矛盾上交,不仅耽误时间,而且反倒要招致杨振不喜。

这样的事情,俞亮泰是肯定不会干的。

因此,事情到他这里就打住了,沈器远的使者什么也没有得到,在白翎岛滞留一个多月后无功而返。

此后,沈器远也没有再另派使者,此事遂不了了之。

但是,因为有了沈器远派人前来抗议,登莱东路往黄海道沿海地方跨海移民屯垦的脚步,最北面也就止步于大同江口这一带了。

崇祯十五年五月十七日傍晚,抵达大同江口内南浦港的杨振,在自己的旗舰瀛洲号上,听取了俞亮泰的汇报。

其中有部分内容就是移民屯垦方面的事务。

由于沈器周陪同在侧,而且沈器远的心腹幕僚行人安五伦也在现场,为了照顾沈器周和安五伦两人的面子,杨振并没有当面细问具体屯所的数量以及移民丁口情况。

但从俞亮泰提供的手绘屯所分布图看,登莱东路在黄海道沿海地方跨海圈占土地,新建起来的移民屯所,往北,到了大同江口的北岸,往南,则几乎全面覆盖了海州湾的西岸所有岛屿和半岛地区。

看了俞亮泰呈递上来的手绘分布图,杨振心中高兴,但是又看了看端坐在舱中低眉顺眼小心翼翼的安五伦,便将此事暂时按下不提,而是问起了俞亮泰与高成友联合船队的实力。

“卑职登莱东路水师团营,已按团营例编建完成,此次前来南浦待命的大小战船八十一艘,其中四百料战船五十五艘,二百料及以下战船、哨船三十六艘,战兵辅兵共计六千五百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