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三章 宿营(1 / 1)

大明新命记 哼哈大王 2870 字 2023-09-27

徐昌永见杨振带着大队人马过来,立刻上前牵住了为首的杨振坐骑,一边虚扶着杨振下了马,一边对杨振说着话。

原来,他们扎营的这个地方,曾是李麻这些马贼队伍们在三座塔地区使用过的一个密营。

这里除了位置隐蔽,还有现成的窝棚可以住宿,有现成积攒的干燥柴垛可以取柴生火。

甚至在林下的一处山坳里,还有一处哗哗流淌的山泉溪流,可以用做人马饮用的水源地。

杨振下了马,将马缰递给了紧随其后的侍从麻克清,然后一边跟着徐昌永和李麻,沿着山林里的羊肠小道奋力往上走,一边听着徐昌永和李麻介绍营地的情况。

杨振原本打算着直奔三座塔其中的一座而去,利用起营州卫城弃守后遗留下来的那一片断壁残垣,好好安营扎寨的。

但是,徐昌永与李麻既然已经选择了这片遍布黑色松林的山岗,他也不好再出言反对了。

而且这个地方,距离三座塔其实也并不远,不过几里地而已,同时山林下面就有一条通向三座塔的古老道路,位置也算不错。

众人边说边走,拐进了路口,往前走了一两里地的山路,杨振奋力爬上一个山坡,就看见不远处的山林中,闪烁着一片片耀眼的火光,营地到了。

这是一处位于山岗之上相对开阔平坦的林地,一颗颗粗壮的松树,生得高大无比,但却相对稀疏了一点,松林之中没有丛生的恼人的灌木,却有着随处可见的那种半地上半地下的地窝棚。

有些地窨子的棚顶,已经塌陷下去了,一些提前到来此处收拾营地的士卒,正在忙碌着清理杂物。

“总兵大人!此地名叫黑松岭,却是卑职从前用过的一处密营所在,卑职当初专在这里,埋伏过往的商队!”

陪同在侧的李麻,见杨振一边前行一边好奇地四处打量着,立刻就又对杨振介绍起了这个地方的情况。

“而且,这里柴火,窝棚,灶台什么的,都是现成的!这个季节,附近山林草原上的猎物,也有不少,咱们就是住上十天半个月,也没有什么问题!

“就在大人到来之前,俺们已经把人撒了出去,足足打了十几只黄羊和狍子回来!今晚卑职正好在这里略尽地主之谊,用黄羊和狍子,招待总兵大人美餐一顿!”

不远处的篝火光亮,映照在李麻那张红黑的瘦长脸上,说起这片营地,他脸上的每一个麻子坑,似乎都在发光,显然很是自得。

杨振冲他点点头,也不说话,只一路跟着徐昌永和李麻两个人,往稀疏的松林营地深处走去,最后在一堆烧得劈啪作响的大堆篝火前面停了下来。

这堆篝火的边上,架着一头狍子或者黄羊,一边冲着火堆,已经烤得皮开肉绽,油脂四溢,一些油脂滴滴答答地滴在下面的火堆上,噼里啪啦地燃起了一团团火光。

篝火堆的后面不远,却是一个半地下的地窝棚,棚顶由原木搭建,上面覆盖着一层枯枝杂草败叶,以及不知道从哪里招来的一块块扁平的石头。

显然,这个地窝棚是这片连个山寨都没有的前马贼营地里,为数不多的一处保存得相对比较完好的一个了。

徐昌永领着杨振来到跟前,忙着转了身去翻动侍弄那支烤着的黄羊,而李麻则领了麻克清,抱着杨振随军带来的铺盖卷,下到了地窝棚里,帮着收拾卧具。

这个时候,一直跟在杨振身后不远的张臣走上前来,来到杨振的身边,对他说道:“大人!这里荒山野岭,固然比不上三座塔那里有些破庙旧房子可用,但是它却胜在安全!今天夜里,咱们就在这里过夜吧!”

张臣见杨振自从到达了黑松岭以后,就一直只是四下里观察,并不怎么说话,以为他是嫌弃这里条件艰苦,不想在这里扎营。

但其实并非如此。

杨振听见了张臣的话,回头看了看张臣,在篝火堆旁的一块石头上坐下了来,先是示意张臣也坐下,然后沉吟着对他说道:

“这个条件,的确是艰苦,跟我们当初刚到小凌河口那片沙洲上的时候差不多,甚至都不如我们当初!毕竟那时候我们粮草不缺,弹药也不少!

“所以我就在想,既然李麻他们在这一带坚持不下去了,不得不跟着孟和到了松山乳峰岗,那么此地其他的绺子马贼胡匪队伍呢?!”

张臣在篝火堆旁捡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听见杨振这么说,抿着嘴,眯着眼,点了点头。

篝火堆对面的徐昌永,只顾着在呼呼燃烧的火堆上,翻烤着那只肥大的黄羊,火光下的脸上充满了对肉食的渴望。

杨振、张臣两个人正待接着说话,却见祖克勇、李禄两个也寻了过来,后续的大队人马已经都分别安置好了,他们一起来找杨振报告。

两个人来到跟前,各自找了地方,围着篝火堆坐下,其中身兼先遣营中军职责的李禄当先说道:

“大人,人马军需都安排好了!营地里的明哨,暗哨,山林下的巡逻哨、潜伏哨,全设置了,一个不落,一个不少!

“而且我看这个地方,条件虽然简陋,也没有甚么营寨工事,但是却胜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此外,咱们干粮,水,吃的,喝的,暂时也不缺!弟兄们今晚可以吃饱喝足,睡上一个安稳觉了!”

征东先遣营现在的士卒编组方法,是哨、队、棚混用,其中最小的是棚,到了扎营宿营的时候,自然是一个队的士卒住在一片营区之中,一个棚的人马住在一个地窝棚里面。

不管是对士卒来说,还是对官将而言,这么做的好处,就是清楚简单,易于清点计数,轻易不会出现混乱。

其中各棚的火头军,自有各棚的棚长们指定轮值,到了宿营的地方,轮值的火头军不用上官催促,自己就张罗准备伙食了。

至于他们宿营之后的伙食很简单方便,这一回,杨振专门叫协理营务处安排安庆后的松山民壮营,承担了伙食制作的任务。

安庆后抽调了一帮原来属于松山民壮营的老弱妇孺,用铁锅大鏊,连夜烙制了数不清多少张的杂合面发面干饼子,充作行军干粮。

与此同时,杨振凭着自己两世为人的记忆,教给了安庆后他们一个炒面粉的做法,五谷杂粮磨成粉,直接搁在大铁锅里小火翻炒,直到颜色发黄,散发出焦香,放凉了即可直接食用。

这样简易的军用干粮,曾经伴随着几百年后的一支军队,打赢了无数次艰难的战斗,已经证明它的作用。

然而可惜的是,杨振在这次离开松山城前往草原的路上,已经亲口尝试过松山城里制作的炒面粉了,味道实在是一言难尽。

也不知道是他们搞的炒面粉,是因为掺杂了太多其他的杂粮面儿,改变了口味,还是单纯因为没有了后世用来佐味的白糖,总之,杨振干吃了一次之后,就再也不想干吃第二次了。

味同嚼蜡不说,干炒的杂合面粉末吃到嘴巴了,一不小心就会把人噎着,身边有水还可以,要是没有水,容易把人直接噎死或者呛死。

幸好,徐昌永、李禄、祖克勇、张臣这等糙汉子,也没有吃过几百年后还算著名小吃的炒面粉,根本吃不出什么好吃不好吃的说法来。

而且他们并不抓了直接吃,而是烧了开水,兑上盐,然后加入已经炒熟的那些杂合面粉末。

搞得稀一点的直接当面子粥喝,搞得干一点的,攒成团,直接吃掉,搞得像是在吃糌粑一样。

只是这么一来,个别人就很嫌麻烦,直抱怨这个什么干炒杂合面儿,简直是多此一举,还不如直接加水煮成面子粥呢。

杨振听说了这些士卒的怨言,却也只能摇头苦笑,他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谁叫他搞不来什么糖呢。

当然了,杨振自己也时常心底懊悔,自己在后世的时候,怎么就没想着多学点类似的技艺呢?

最起码,如果他懂得一点烤馕的技艺,他一定会叫安庆后发动松山民壮营里的老弱妇孺们修造馕坑,烤制储存时间更长的馕饼。

或者说,搞出一些罐头食品来也行啊!

可惜的是,他并没有这个技能,也没有此类知识,同时,他也没有多少时间专门研究这个事情。

不过,单就这一回他们兵出塞外来说,现有的这种做法搞出来的行军干粮,其实已经足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