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市值第一股,白酒VS科技(1 / 1)

第702章市值第一股,白酒VS科技

一般来说,是否需要回笼现金,是胡杨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一次慕少青提出这个建议,不能说他越权,但很有可能会引起胡杨的不满。所以,慕少青这次前来找胡杨,已经做好了被臭骂一顿的心理准备。

不过他等了好一会儿,胡杨都没有吱声。

和慕少青想象的不一样,胡杨并不会因为他的一条建议就勃然大怒。现在汇嘉系的发展已经来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大家群策群力想办法,没什么不好。

但是,这个建议让胡杨有些举棋不定。

倒不是因为胜翌电子是被陈嘉霖的父亲陈豪所控制,这种私人的关系不会影响他的判断。

“慕总,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考虑过胜翌电子的特殊情况?胜翌电子在魅力科技集团有大手笔的投资,实际上也就等于咱们通过胜翌电子间接持有了一部分股权。

现在如果减持胜翌电子的股份,或许在某个关键时刻,会影响咱们在魅力科技集团中的话语权。”

胡杨认真的考虑了一番,觉得没必要减持胜翌电子的股份。

一方面,胜翌电子的业绩很稳定,几乎每一年都有一千万到两千万左右的分红。

另一方面,胜翌电子对于魅力科技集团的支持力度很大,胡杨不想做这种釜底抽薪的事情。

“胡总,我这边的资金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可能会很紧张。汇嘉控股总不能只向外投资而不回笼资金吧?”

慕少青无奈的摇摇头,两手一摊,开始诉苦。

胡杨笑着指了指慕少青,说道:“慕总,你也学会这一手了啊。这样,资金的事情我再想办法,胜翌电子的股份就别动了。”

好在汇嘉控股和汇嘉国际投资,都是胡杨名下的全资企业。实在不行,他还可以给汇嘉控股追加资本金。

“好吧,那我就等胡总你的好消息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慕少青也不好再啰嗦,只能接受胡杨的安排。只不过什么时候能有新资金的注入,他其实也不敢抱太大的希望。

现在的汇嘉系,正处在一个很关键的时期。说不好听的,旗下每一家企业都需要资金的支持。

胡杨点点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听取了慕少青总体的工作汇报。

总的来说,汇嘉控股的发展也很不错。但是看和谁比,如果和汇嘉国际投资比,就显得有些弱了。

慕少青汇报完工作,中午在投资大厦吃了一顿工作餐,就返回了羊城。

......

“老于,你先坐。”下午,胡杨把于洪波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这段时间雅玛逊的股价走势怎么样?”

于洪波在沙发上坐下来,听到胡杨发问,赶紧回答道:“老板,雅玛逊的股价已经突破了每股400美元,我觉得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于洪波以为胡杨又在催促他卖出雅玛逊的股票,便委婉的劝了一句。

实际上胡杨让于洪波盯紧亚马逊的股价,主要还为了以防万一。但现阶段来说,北美还远远不至于冻结汇嘉系在还海外的资产,所以这件事也就显得没那么急迫。

这也是胡杨一直没有催促于洪波的原因。

“嗯,那就继续跟踪,随时做好卖出的准备。”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可能很久都不会真正的采取行动,但却不能有一日放松。

“好的,老板,我明白了。”

于洪波松了一口气,以为胡杨听从了自己的建议。实际上,他和胡杨考虑问题的角度压根不是一回事。

“对了,老于,最近国酒茅台的走势怎么样?”

胡杨记得汇嘉控股还持有“国酒第一股”1000万股的股票,这些年他也没怎么关注过,就连现在的价位都不清楚。

“国酒的走势一直都不错,每一年也都有不错的分红。截止到昨日,国酒的收盘价是229.83元。”

于洪波其实想建议胡杨卖出这部分股票,再涨一涨,这笔投资差不多就能有十倍的收益。

胡杨看了一眼于洪波,却摇了摇头。

若是按照记忆中的国酒股价走势,以除权价计算,国酒的股价最高能涨到1400多元每股。以复权价计算,国酒的股价大概能涨到每股7700元左右。

现在这个价位,才哪到哪儿呢。

“老于,我知道你看不上白酒这个行业。但是,这就是国情。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有一天,国酒会成为华夏市值最大的股票,你信不?”

胡杨的心里其实也有些愤愤不平,特么的,人家北美市值最高的几家上市公司,清一色的科技股。怎么到了国内,一家白酒企业却成为了市场的王者呢?

但是没办法,这就是现实。

一方面国酒的业绩不俗,分红又不吝啬,自然追捧的人就多了。

再就是,国内科技企业的盈利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也和国内在先进技术上处于追赶者的角色,是相一致的。

“嗯,那个,我信。”

于洪波自然不会和胡杨抬杠。

如果是胡杨和于洪波商量事情,于洪波肯定会据理力争。但老板已经下结论了,他还继续争论,那就有点蠢了。

所以,此时的于洪波很尴尬。

“行了,老于,这件事就这么定。国酒第一股,咱们继续持有。反正人家年年分红,咱们也不亏。”

胡杨一眼就能看出来于洪波的心里在想什么,不过他也不想再多说,直接给对方下了命令。

“好的,我会坚持持有这支股票的。”

对于胡杨的命令,于洪波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执行,这一点没什么问题。

于洪波寻思,这事儿就先这么着,等以后有机会了,再向胡杨提出自己的建议。说来说去,于洪波还是不看好这家公司的长期发展,认为应该择机获利了结。

胡杨也懒得管于洪波的心里在想什么,只要对方能按照自己说的去做就行了。

打发走于洪波,胡杨考虑了很久,于是给万青山打了一个电话。

万青山早就成为了汇嘉系决策委员会的执委,但是他在汇嘉系的存在感并不强。

很多人都说万青山的能力不是很突出,不知道为什么会得到胡杨的看重。

胡杨却知道,万青山此人的能力并不差。而且他做事踏实,非常有韧性,也是整个汇嘉系当中人缘最好的一个。

“万总,你什么时候有空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电话里,胡杨也没有多说,只说想和对方见一面。

“胡总,我这会儿刚好在科技孵化园,要不我现在就过去吧,你看呢?”

万青山也不啰嗦,他反正刚好在深海,就打算立刻来一趟。

“行,那我等你。先挂了啊,等见了再聊。”

胡杨微微一笑,随即挂了电话。

大约过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万青山走进了胡杨的办公室。

“胡总,你好。”

万青山在胡杨面前,稍微有一点拘谨。他平时和胡杨见面的次数不多,像这种单独召见几乎没有过,他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

“万总,请坐。我喊你来就是想了解一下科技孵化园项目的情况,没别的事,你可以随意的说说。”

胡杨走过去和万青山一起坐在了沙发上,并让吴馨慧送进来两杯咖啡。

“嗯,我到了汇嘉控股之后,就一直在负责这个项目。目前,我们在这个项目上的投入已经见到了实效,投资收益很不错。”

万青山各方面的能力都不错,只是战略眼光稍微欠缺一点。要不然,以他的资历也不可能混到现在还是给别人当副手。

正因为此,万青山在汇嘉控股很像当年的的王清泉。他除了配合慕少青的工作之外,就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科技孵化园。

“哦?也就是说,这个项目已经实现了正向循环了。万总,如果我们现在从科技孵化园这个项目上退出来,你估计能回笼多少资金?”

胡杨也不绕弯子,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万青山一愣,差点想问胡杨,为什么要这么干?不过他是一个很理智的人,很快就压下了心里的疑惑。

“如果连科技孵化园和咱们扶持创业企业的投资一起算上,总体上可以回笼资金超过100亿元。如果只收回扶持资金,算上溢价部分,大约能回笼资金50亿元到70亿元之间。”

万青山对于这个项目太熟悉了,几乎不用怎么思索,就能给出答案。

“万总,我的意思,科技孵化园整体还是要保留下来,但咱们投出去的资金能回收尽量回收。

至于未来扶持创业的资金,可以暂时放开外部的投资基金进来,咱们只需要做好服务工作就行。”

胡杨打算暂时放弃这一块市场,但整个科技孵化园不能放弃。

这里面就存在一个转型的问题,按照他的想法,汇嘉控股只提供服务,资金可以放开外部环节。

他这样考虑的原因,是因为现在整个汇嘉系要集中力量,做好供应链的安全可控以及国产化替代这两项工作。

凡事有主有次,为了服务汇嘉系的大战略,只能放弃科技企业孵化这一块蛋糕。

要知道,科技孵化园里的企业,涵盖了众多的领域。暂时来说,胡杨没办法分心,只能重点扶持和半导体行业相关的企业。

万青山沉默了好一会,才说道:“好的,胡总,我服从你的安排。”

“这件事,回头我会给穆总打个招呼。另外,你处理完科技孵化园的事情,我会有新的工作任务交给你。”

胡杨微笑着看了一眼万青山,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万青山一下子就振奋了,胡杨的话明显就有以后要重用自己的意思,这的确是大大的出乎了他的预料。

讲真,万青山为什么愿意呆在科技孵化园?就是因为公司的很多事情他都插不上手。

就像这一次汇嘉控股的撒网式投资,慕少青忙得脚不沾地,却没有他万青山多少事。

他在汇嘉系,实际上也是一个被边缘化的人。

不过呢,他的处境和王清泉还是不一样。当初王清泉处处受到排挤,他万青山还不至于这样。

他在公司也有分管的部门,包括科技孵化园,他还是能够做到说一不二的。

万青山最大的问题就是存在感比较弱,重要的工作他又插不上手,日积月累下来,他只能把精力耗在科技孵化园上面。

因为,也只有这个项目,还能给他涨一点业绩。

“胡总,你放心,我一定会处理好科技孵化园的事情。”

人逢喜事精神爽,万青山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真的表现出了极高的效率。别的不说,仅仅不到一个月,他就回笼了69亿元的资金。

等这部分资金到账以后,汇嘉控股的账上就有了117亿元的资金,大大的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

随后,胡杨决定成立汇嘉控股(西南)公司。

公司为汇嘉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为50亿元。由汇嘉控股副总经理万青山兼任西南公司的总经理,公司的驻地为川省蓉城。

这样一来,就等于是给万青山搭起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平台,能做到何种程度,就要看他自己的能力了。

慕少青大概猜到了胡杨的心思,至始至终都没有表示反对的意见。

这个情况,和汇嘉国际投资差不多。王清泉是公司的副总经理,同样兼任浦东公司的总经理。

只不过,王清泉和万青山都会远离总公司,手上的权力不是小了,反而是大了。

年底。

顽石科技在蓉城的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完工,随即进入了试生产阶段。

而芯通国际(南方制造)在深海的第一条28nm生产线,也改造完成,进入了客户导入和风险量产的阶段。

“胡总,博隆光学的光刻机到底是差点,你看看,良品率只有85%不到,我很头疼啊。”

博隆光学及其微电子设备,毕竟积累不够。虽然攻克了技术难关,造出了国产光刻设备,但各项指标还有待提高。

孟如松这段时间几乎都耗在了深海,一直在为风险量产做准备。但是,从试生产的结果来看,只能说是还过得去,并不能让他满意。

胡杨今天是来视察新的生产线的,孟如松一边陪同他在厂子里看看,一边说出了自己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