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架电线的进村了(1 / 1)

第二天,曹秀和于悠起大早就把东西给于柔送了去。

冯家。

吕春秀知道于柔怀孕,那是啥心情呢?

意外之喜,那比计划中的更甜!

不但昨天兴奋的一晚上没咋睡,今天更是起了个大早,给儿媳妇儿做好吃的。

曹秀和于悠来的时候。

于柔已经喝了一碗豆浆、一碗鸡蛋疙瘩汤、一碗红糖水、一碗鱼汤……

本来没什么孕吐反应的人,快要喝吐了。

于柔想要起身去迎迎她妈和妹妹,一把被吕春秀按了回去。

“这头三个月,可得小心,能躺着就不坐着,能坐着就不站着。你现在有身子,没人抻着,坐着别动,有妈呢。”

曹秀……

突然觉得她们来的有点多余。

于悠……

终于见识到什么是“二十四孝”婆婆了。

吕春秀把人迎进来,转身就一人给盛了一碗鱼汤。

“我这一兴奋,不小心给煮多了,正好你们来了,一人喝一碗。”

于柔也催:“是啊,妈,你们快喝。”

她婆婆这个鱼汤做的吧,只能说心意在了,味道就一言难尽了。

最好都喝光,千万给她少留点。

盛情难却,曹秀和于悠各自端着碗喝了一口。

于悠……

突然这辈子不想喝鱼汤了咋办?

曹秀……

大闺女变坏了,拿她俩当炮灰了这是。

“亲家,这忘了放盐了吧?”

现在人们做鱼的方法有限,本身腥味儿也没除干净。

曹秀默默放下了碗,于悠紧随其后。

吕春秀笑道:“还真是没放,我听人说这样吃更有营养。我给你们单独加点儿。”

曹秀赶紧拦着:“别,先看看我们带了啥了。悠悠,赶紧把东西拿出来。”

于悠扯过背篓,干燕窝、蜂蜜、黑芝麻糊还有一只鸡一只鸭子。哪个都是好东西。

吕春秀惊讶道:“这些可难得!”

曹秀笑道:“这不是这孩子晕倒了吗,我寻思得好好补补。”

“我特意去问了我们村下放户里那个女医生。人家说吃好吃饱就行,不用吃撑。少吃盐,而不是不吃盐。”

曹秀默默在心里说道,闺女,妈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吕春秀夸道:“还是你细心。人有经验,那以后咱就按医生说的来。”

曹秀:“我这大闺女前些年跟着我们吃了不少苦。亲家你就多看顾点。”

吕春秀:“放心。我可就旭东一个孩子,想了一辈子闺女。于柔进了这个家,那是迈进我心坎儿里了。”

正说着话,冯旭东和月月回来了。

就见小姑娘满脸不高兴。

曹秀拉过小姑娘抱在怀里:“咋了这是,跟姥姥说,谁欺负我们月月了?”

月月委屈巴巴说道:“爸爸妈妈很快就有小弟弟了,就不喜欢月月了。”

屋里的人们对视一眼,小姑娘心思这么重呢。得及时开解开解。

曹秀问道:“你看姥姥有你妈妈,还有你小姨小舅。亏待哪个了?”

“可,可以前那个家,他们就不喜欢月月了。”

曹秀:“那是他们眼瘸!有眼不识金镶玉,他们也没福气享我们月月的福。”

于柔承诺:“月月,你是妈妈的闺女,永远都是。妈妈就是再生一百个,也还是爱你。”

冯旭东变戏法一样拿出一个布偶小熊:“供销社新来的货,就几个,我给咱们月月抢了一个。”

月月看着大家都围着她,又看了看爸爸手里的布偶,小小的心突然踏实了很多。

终于露出了一个笑来。

吕春秀怜惜地摸了摸月月的头:“这就对了,以后可不能这么想了。”

又和曹秀说道:“先把这鱼汤喝了,凉了就腥了。一会儿一起吃个饭。”

说完,就跑去给她们抓盐了。

曹秀和于柔对视一眼。

曹秀:“小柔,我和你妹就先回去了。你爸做饭不行,我不放心。”

于悠:“姐,你不用送了,我和妈是真着急。”

曹秀和于悠被吕春秀的鱼汤“热情”跑了。剩下的半碗多爱谁喝谁喝。

曹秀:“悠悠,我觉得咱们两个月内不用来看你姐了。”

满了三个月,她婆婆就能恢复正常了吧?

于悠:“妈,你说的是。下次再有啥东西,就叫我弟来送。小伙子,饭量大。”

而于柔看她妈和妹妹跑的比兔子还快,抬起眼,温柔的瞅着冯旭东。

“旭东,妈辛苦煮的,别浪费了。”

冯旭东……

一直忙了十来天,小麦粒都装进尼龙袋,村里第一时间就去交了公粮。

队里账上多了一千八佰块钱。村民们按照工分分了麦子。

麦子收完,地自然不能闲着,接着翻地种玉米。

七月份又忙活了半个月,终于把玉米种上了。

于悠继续在炕上躺尸,农活儿这个东西,太特么苦了,再干一百年,她也适应不了!

秦之栋兴奋的声音传来:“奶奶、爸、妈,你们快去村口看看!”

小伙子的声音里都是喜色。

于悠一个鲤鱼打挺,麻利儿下炕出去听消息。

不得不说她爱听八卦的喜好也是变不了了。

院子里,秦之恒问弟弟:“出什么事了?”

“大哥,埋电线杆的进村了,正在挖坑拉线呢!大家都围着看呢。”

这可真是个好消息!没想到,他们村竟然能通电。

除了上学的孩子们,全家都出动了。

“走,带我们去看看!”

几人脚下生风,赶了过去。

村口。

供电所的架线工人有的在刨坑,有的在扛木头,有的攀爬电线杆整理上面的线。

这些活儿要么是力气活儿,要么是高空作业。

这是给自己村架电线,村里的壮劳力们立马出来上手帮忙。

“咱村真是赶上点儿了,这好事儿真是一桩接着一桩!”

“啥赶上点儿了,没听郭民说吗?这通电也是咱村长父女俩带着赵万、王斌和杨星光去争取来的。”

“哎呦妈呀,你说下放户们咋么这本事呢?”

村里人围着赵万、王斌和杨星光直夸。

赵万:“不光是我们的功劳,主要是村长带领着我们。要不然,我们有劲儿也不知道往哪里使。”

王斌:“对,我们和村长,那就是俞伯牙遇见了钟子期,话说知音。”

杨星光:“就像是伯乐和千里马。”

“啥知音啊,千里马的我们不懂。我们就知道你们和村长父女俩都有功!”

“对,对!”

……

于卫民感慨道:“架电不容易啊,这么热的天,烤的这些人身上都脱皮了。”

赵前进:“谁说不是呢,好些还是小娃子呢。”

这里头小一半的人也才十六七岁,初中毕业就被分配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