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趋之若鹜(1 / 1)

悍明 青史尽成灰 3697 字 2023-09-14

煌煌东林党,何等庞大的一股势力,竟然在一夕之间,被干掉了,不只是在朝的核心人物,就连暂时蛰伏的吕大器等人也没有跑了,全都被抓了起来。

东厂和锦衣卫的人昼夜不停的清点他们的家产,说实话东林党的人良莠不齐,有不少清廉自守的人,当然也有更多的贪鄙之徒,而且他们的贪婪毫无底线,雁过拔毛,吃人不吐骨头。

有好金银的,有爱文玩的,有喜欢古董的,有囤积田地的,甚至有喜欢西洋稀奇古怪的东西的,更有收藏美人为乐的。

这些东西没有直接搜上来,而是装在了箱子里头,沿着大街进行展示,某某人有多少财产,看得一清二楚。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不会说假话,你把自己当成了忠良,可是贪墨了数以万计的银子,难道是凭着俸禄得来的吗!

谁心里都有一本账,当这些东西公布出来之后,南京的百姓就沸腾了,所有人都指指点点,痛骂东林党,更有不少被东林党剥夺过的士绅联合起来,向马士英上书,请求严惩东林邪党。

总而言之,一粒火星引爆了全城的舆论风潮,所有人都在议论纷纷。

就在一间茶馆之中,靠着窗户的座位上坐着三个书生,坐在中间的二十出头,右边是一个三十多的,左边的十七八岁的样子。

坐在中间的书生眉清目秀,长了一张笑脸。人见人喜的模样,他抓了几粒花生,搓掉了皮子。一粒一粒的扔进了嘴里,嘎嘣嘎嘣的嚼着。

“吴兄,你怎么还这么悠闲啊,东林党人都被抓了,咱们可该怎么办啊?”

“朱兄,没事你操什么大学士的心,人家抓人家的。该咱们什么事?”

三十出头的“朱兄”眉毛都拧在了一起,叹气说道:“咱们半年前才到了东林书院,本来还想着受受熏陶。也好能考上个举人,这不白费功夫了吗?”

“哈哈哈,朱兄,自从李闯打进了北京。我就熄了科举的念头。这是乱世,八股时文做得再好,也没有用。”

“没用归没用,可总归是条出路,现在连路子都没有,我啊,想好了,一会儿出去。我就跳长江!”

那个年纪最小的忍不住笑道:“朱兄,你的水性那么好。别说跳长江了,就算跳大海也死不了!”

正在说话之间,茶馆外面脚步声音,又走进了几个年轻的士子。找了一圈,并没有空座,结果目光就落在了靠窗户的一桌。他们互相都认识,坐着的三个人都是福建士子,中间的是吴凯杰,左边最年轻的是他的堂弟,叫做吴焕举,年纪最大的是朱成海。

“吴兄,真巧,你们也在这里喝茶啊。”

“原来是秦兄,好长时间没有看到你的大作了,简直是吃饭都不香了!”

“哈哈哈,吴兄真是客气,你的学问才是真正的第一流的呢。”他们寒暄了几句,互相坐好。

那个“秦兄”先开口说道:“想我秦时孝在东林书院学习两年,备受师长关怀,如今东林书院被封,忠臣被冤下狱,实在是让人心寒!几位仁兄都是东林出身,不知道愿不愿意和我们一同上书朝廷,为东林的君子作保?”

吴焕举有些不爱听了,忍不住说道:“秦兄,诸位东林高官,他们的家产都公布了,少则三五万两,多则几十万两,要算上田地,都有几百万两的巨贪,这算什么忠良啊?”

“这话不对啊,有钱不一定是贪污啊,多少前辈都是耕读传家,世代的望族,有点钱算什么。再说了难道就没有可能是诬陷吗,总而言之,我是不相信东林的君子会是表里不一的人。”

吴凯杰顿时笑道:“秦兄说的有理,只是我们人微言轻,万一触怒了上头,可是要掉脑袋的啊,咱们还是喝茶吧,莫谈国事,莫谈国事!”

就在这时候,有两个士兵从外面走了进来。吴焕举急忙一拍秦时孝,“快看,抓你的来了!”

“哪呢?”吓得秦时孝差点摔在了地上,这时候两个士兵已经将一张告示贴在了茶馆的柱子上面,然后转身就走。

“你竟敢耍我,我和你拼了!”

“秦兄,别发怒,先看看上面写的什么。”朱成海说着,就走到了柱子前面,伸长了脖子,往里面看着。

第一眼看过去,朱成海没有什么感觉,可是越看他的眼睛睁得越大,渐渐的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到了最后,更是把拳头攥得咯蹦蹦直响。

“朱兄,你干什么呢,几个字的告示至于看这么长时间吗?”秦时孝不耐烦的说道。

这时候朱成海终于回过了神,急忙跑到了桌子前面,冲着吴凯杰一拱手,说道:“吴兄,咱们有空再聊,我要先去温书了。”

“温书?”吴凯杰笑道:“科举还早着呢,书院也管了,你找什么急啊?”

“不能不着急啊,考试就要开始了?”

“什么考试,科举么,难道皇帝要开恩科?”秦时孝忍不住问道。

“不是,告示上说了,是临时特科,主要招募经世济用的人才,负责江浙以及河南等地的屯田事宜。”

“这算什么考试啊?”吴凯杰也吃了一惊,忍不住问道。

“我也不知道,不过上面可说了,要是能考上就给九品官位。”

“才九品啊,那算什么啊?”秦时孝忍不住撇了撇嘴。

朱成海笑道:“秦兄,你学富五车,我没法和你比,自从十八岁中了秀才之后,已经考了十几年,是一点改观都没有,这辈子别说中进士了。就连举人都考不上。要是能考上这个,换个九品职位,好歹算是一个官。还能给家里头省点钱。”

“朱兄,要说这九品也不算小了,三甲同进士出身,多少人都被塞到了六科廊,从七八品的言官干起,别提多清苦了,这九品官。还是管着屯田,好歹有些油水可捞!”

“还是吴兄高见,上面说了。考这个也不耽搁科举,只要干满了三年,一样可以考科举。”

秦时孝还是忍不住撇了撇嘴:“朱兄,照你这么说这个还挺合算的。只怕考试不会太容易吧?”

“也不应该太难。上面可是写了,原则上要招募三千人呢,如果成绩优秀,还可以扩招,比起科举多了十倍不止!”

秦时孝一听这话,顿时呛了一口茶水。

“多少,三千人?不是开玩笑吧?”

“谁说笑了,不信你自己去看看。反正我是不想浪费时间了。有机会就试一试!”

朱成海说着就告辞了,秦时孝也顿时来了兴趣。急忙起身,向着拥挤的人群冲了过去。茶客们早就挤在了告示的前面看着,指指点点。

“看见没有,要招好几千人,就是为了清理东林党的家产,真不知道这帮人贪了多少钱?”

“谁说不是啊,往常还经常听到他们指点江山,说什么贤人入朝,国家大治,现在一看,是他们入朝,腰包溜圆!”

“别说这个了,咱们还是看看这个屯田官吧,要招三千多呢,家里头要是有读书的就去试试吧,九品虽然不大,可是和主薄一般大,就比县太爷和县丞小点,也不错了!”

“可不是吗,我们家邻居,考了一辈子,结果连个秀才都没混上,丢死人了!”

秦时孝费了好大劲,挤了进来仔细的看了一遍告示,顿时他也浑身热血沸腾了。从人群之中挤出来,忍不住激动异常。

“我有机会了,我能当官了!”

他像疯子一样的喊着,周围茶客全都侧目,可是秦时孝也不管这些,几步到了吴凯杰的桌子前面。

“吴兄,上面写了,要是在屯田田庄干得好,能直接升任县令,日后的考评升迁和科举出身的一样,这可真是一条终南捷径啊!”

吴凯杰顿时笑道:“终南捷径不假,可是这屯田屯的是谁的田啊,可是那些东林的正人君子的田,你能下得去手管理吗?”

吴焕举也笑道:“没错,方才某人还说,要替东林的君子上书请愿,难道就是这么请愿吗?”

秦时孝脸涨得通红,只能争辩道:“此一时彼一时,首辅大人能推出如此的善政,可见是对天下读书人的关怀。相比全天下的读书人,东林又算得了什么。两位少陪了,我也去温书了!”

秦时孝和几个朋友快步离开了茶馆,生怕晚了一步。

“哥,这就叫有奶就是娘吧?”

吴凯杰笑道:“一点错都没有,他为什么要拉着人上书,不过是想搏一个富贵而已。要是东林党能东山再起,不管有用没用,日后都要酬谢难处伸手的恩人。可是这种火中取栗的事情毕竟有风险,要是能老老实实的考上一个九品官,日后在往上爬一爬,何必冒那个风险呢?”

“哥,你是把人心都看透了啊,咱们要不要也去考这个啊?”

吴凯杰笑着摆了摆手:“这个主意高明啊,打掉了东林党,然后广开善门,笼络天下读书人,等于是挖了东林党的祖坟。这种手段不是马士英能使出来的,依我看多半就是那位蓟国公顾振华的手笔。”

“没错,蓟国公的确堪称英雄,不止练兵打仗一流,而且手段过人,能在河南快速打开局面,就可以看出此人的不凡!”

“哈哈哈,既然知道是谁干的,我们何必缘木求鱼呢,直接投靠蓟国公就成了,凭着我的本事,保证能让顾振华眼前一亮!”

告示贴出去之后,整个江浙都被震动了,原本那些年轻的士子正摩拳擦掌,想要给东林党鸣不平,可以说舆论就在爆发的边缘。

偏偏在这个关头,考试的消息传来,一瞬间就转变了读书人的视线。难度低,录取多,还能直接当官,又不耽搁前程。这种好事可是可遇不可求啊。

即便是那些东林的死硬分子想要掀起什么风浪,可是也没有人和他们玩了,全都去温书了。而且有些人还听说要考一些农工的常识,一瞬间什么《梦溪笔谈》《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九章算术》等等之类的,原本都被忽略掉的杂书,也一下子火热起来,书店里头全都被抢光了,加印也不够,有些人干脆直接抄书。

这时候市面上又出现了不少集录的小册子,应考大全之类的玩意,比起后世的高考一点都不差,这些年轻的士子全都在苦读。

顾振华也想了解自己的药方有没有用,因此他也特意到了各个报名点看看,结果一到现场,就吓了一跳。漫长的队伍排出好几里路,热闹程度简直超乎想象。

顾振华一眼看到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士子,忍不住笑着问道:“这位仁兄,以后特科要减少四书五经的分量,多考一些天文地理,农业工艺,你说如何啊?”

“还能如何,多看点书呗,不过那些皓首穷经的老童生可要吃亏了。”

顾振华听了这话,忍不住心中大笑:国人的适应能力果然是超一流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