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建国洪武(1 / 1)

随着第一场小雪的到来,杨浩开始了在这个时代的第二个冬天。

去年的冬天,弱小的齐部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占领了这里,而此时又到了冬天。

而大齐已经是坐拥三城,统治区域达到方圆近百里的诸侯之一。

这是个巨大的进步,杨浩虽然不知道现在统治区域里具体有多少人口,不过从派出去的军队,传回来的信息判断,新增的人口不会小于三万人。

而这个数字保守的估计,实际的数量绝对会大于这个数字,而此时大齐的军队并没有停下对外开拓的脚步。

无论是西方的小方国,或者北方的大族,都在大齐的兵锋之下瑟瑟发抖,任凭那些来去如风的骑兵劫掠众多小部落。

尤其是斟灌氏是最苦逼的一个,北方有穷南方大齐,在这两个势力的夹击之下,斟灌氏的贵族们只能躲在土城内瑟瑟发抖。

他们除了对毫无意义的祈祷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有穷氏的目的就是通过劫掠增强自己部落的实力,至于占领土地这一点,不在他们考虑范围之内。

在这一点上,杨浩倒是与其不谋而合,只不过和有穷氏的劫掠奴隶不同,杨浩虽然也在劫掠。

但是双方在对待那些俘虏的态度之下有着很明显的差别。

杨浩的野心是统一华夏,并不是为了一时的享乐。

奴隶和反叛的力量的不是他想看到的,这些新抓来的人口,今后都是大齐的子民,而他们很多人,都会被迫的放弃以往渔猎的生活方式,拿起锄头成为大齐发展建设的一颗螺丝钉。

只不过这些人的待遇肯定要比之前的大齐差很多,在一年之内这些人是不会拥有自己的土地的。

开垦出来的土地大部分所产出的粮食,大部分都会进入到大齐官方的粮仓之中。

这些人想要拥有自己的土地,只能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征召入伍,通过战功来获取土地。

但杨浩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去当兵,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第二种获取的土地的办法就是,这些人为大齐劳动一年,而这一年之内不能做出任何损害大齐的事情,不能离开自己的居住地数里之外。

只要坚持一年,他们便会拥有大齐的公民身份,成为光荣无比的齐人。

为了加速的同化他们,文官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基层官员的宣传和洗脑,加上礼仪制度的建立。

迅速让大齐所在之地,与其余诸部区分开来,让他们以成为齐人而自豪。

在长安城和齐城这样的样板刺激这下,杨浩不相信这些人不想过上和这两城百姓一样的生活。

齐夏之战结束一个月后,杨浩停止了对外扩张,这一个月下来,诸夏与大齐接壤的各部族,都是苦不堪言。

劫掠完北方之后,杨浩甚至派人南下到有仇人有莘氏那里劫掠了一番。

不过处在他如今的位置,曾经的仇恨已经影响不到的决定。

有莘氏的这些俘虏在如今的他看来,都是上好的劳动力,一刀杀掉固然能够泄愤,但同化之后,为大齐增砖添瓦岂不是更好。

杨浩做出这个决定之后,自己都佩服自己现在心胸,让他觉得自己已经有了一丝帝王的气度。

只不过劫掠有莘氏的同时,杨浩也听说了有仍氏的消息。

这一次有莘氏可谓是损失惨重,有仍氏的劫掠比他杨浩还要凶狠,如果不是急着攻打阳城,杨浩觉得,任喾那家伙甚至能将有莘氏的内裤都拔下来。

即便如此,这一次有仍氏从有莘氏的劫掠可以说是收货颇丰,直接让有莘氏的力量损失过半。

抓捕的奴隶多达万人,除了在路上死掉的,活着被带回有仍氏的,也有七八千左右。

而粮草布匹等物资,更是用了成群的马车与奴隶运回了仍城。

当姒卞回到自己的部族之时,大吼一声:“姒启误我!”

两眼一黑直接从战车栽下,生死不知。

随着天气的日渐寒冷,中原和氏族都龟缩在自己的地盘上,品尝这各自的喜悦和悲愤。

作为齐夏之战的赢家,大齐在这个新一年的冬至,杨浩在长安城新修建的宗庙前,举行了盛大了开国典礼。

只不过杨浩建国没有邀请外族人员到场,也没有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

而是将重点放在祭天之上。

之所以如此做,杨浩有他的道理,在这个蒙昧的年代,武力也许可以征服一切,但祭祀却是能影响人的思想。

只有祭天,大齐建国才有一定的正义性合法性,而这一次的祭祀杨浩不只是祭祀苍天诸神,并且将上古三皇一起祭祀。

杨浩这样做,表明自己的大齐是诸夏正硕,你看我连上古圣人都祭祀,而你们这些low逼只跪拜邪神,简直就是蛮夷之辈,与哥不是一个档次的。

盛大的祭典,长安城内万人空巷,当宗庙之内的铜钟被敲响,杨浩用铜皮大喇叭郑重宣布齐国在这一天正式成立。

并且颁布了新的纪年方式,年号纪年法,从这个冬至之后,大齐正式进入到洪武元年!

杨浩对自己又一次的剽窃根本不以为意,而且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当得上洪武这二字。

这一次的开国大典,杨浩不仅颁布了新的历法,而且制定了更加完善的官吏和爵位制度。

官制在原有的基础上,借鉴了华夏古代和现代的制度,实行六部制度,户,吏,兵,工,礼,刑。

而这六部的首脑都由文官来担任。

而在统治区域实行府,县,镇,村制,杨浩要让自己的政令下达到每一个大齐子民身上,至于什么皇权不下乡,在他看来简直就是扯淡。

这种详尽的制度加上即将实行了人口集中政策,可以说大齐的治下的臣民,完全的处在一套严密的监管体制之下。

杨浩将三城分为都城长安府,北方顾县,西方齐县。

而长安府,杨浩准备在冬天之时进行扩建,能够让长安周边居住四万人以上。

并征发民夫以工代赈,以长安城为中心,通往其余两县城的道路,并在战略要地修建示警的烽火台,彻底的完成由部落向国家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