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莘氏。
姒卞听完探子的描述震惊无比。
大夏败了,而且是全军覆没,这之前他想过无数种可能性,但是现实往往就是这么匪夷所思。
乌亥这个人,他是知道的,这个人虽然不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但是也不是一个草包。
领着一千的精锐,居然败给了一个逃奴组成的部落。
这怎么可能,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不过冷静下来后,姒卞开始思考大夏战败所带来的后果。
依照姒启的秉性,肯定不会轻易放过那个部落。
下一次进攻,很有可能演变成讨伐有扈氏那样的规模。
但姒卞不想为了夏启的利益,而牺牲部落的精锐力量。
讨伐有扈氏已经伤筋动骨,再来一次,部落没有数年别想恢复元气。
大齐打败了大夏军队,虽然给他的震惊很大,但姒卞仍然只是承认了这个部落有一定的实力而已,战败的原因有很多,也许乌亥很有可能是轻敌冒进,导致自己战败。
他最担心的是这个部落如果和东夷那两个虎狼部落,狼狈为奸相互勾结。
这场战争就不仅仅是讨伐有扈氏那么简单了。
夏启干掉的东夷推举的首领,已经将两族的关系彻底弄僵,指望着这两个部落讨伐大齐,他们除非脑子坏掉了。
很有可能,大夏军队正围攻大齐的时候,东夷会趁虚而入,直接端了夏后的老窝,而且这种可能性极大。
想通了此中关键,姒卞镇定了下来,如果姒启不发疯,短时间内应该不会讨伐这个部落。
至于如何处置,那就不关他有莘氏的事情了.
大齐这些人虽然是从他有莘氏逃出去的,但现在都看见了,并不是他有莘氏的疏忽,实在是叛匪凶残狡猾,没看见老大夏启都被打败了吗?
姒卞本想和这个部落接触一下,但是思来想去,还是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主人向曾经的奴隶交好,这传出去,不仅会让其余氏族笑掉大牙,更有可能惹毛了夏启。
姒卞决定不去理会这个部落,装作什么也没发生,什么也不知道,天塌下来,自然有高个的顶着。
齐历,三月末。
长安城外,掩埋了一个冬天的野草,此时已经破土而出,远远望去,一片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画面。
在柔和的春风吹拂下,河岸边耕作的农民喊着号子,卖力的拉着犁铧。
咱们农人有力量,
嘿!咱们农人有力量!
每天每日耕作忙,
嘿!每天每日耕作忙,
犁开了荒野农田,
种上了五谷杂粮,
改造得世界变呀么变了样!
嘿!
农政官亲自来到田间视察耕作进度。
听到有不少农人唱着这首杨浩编纂的小曲,挥汗如雨的劳作。
农政官笑了笑,被农民的劳动热情感染,轻声的哼唱起来。
“首领果然说的没错,劳动是最光荣的一件事。”
看着繁忙的田间地头,农政官对这句话深以为然。
而杨浩这边在确定了女娇正式怀孕之后,心情也谈不上有什么喜悦。
他原以为自己当父亲了,会很激动,却不想心中毫无波澜。
对于现在的这三个女人,他没有丝毫的感情,多疑的他,甚至怀疑这个孩子是不是自己的。
为此他在得知女娇怀孕的第一时间,就安排了侍女来监视女娇的活动,只要发现她有任何不轨的迹象。
杨浩绝对会毫不留情将女娇碎尸万段,他可以负天下人,但是不允许天下人负他。
想到今后自己的后宫女人会越来越短,杨浩暗中组建了一个侍女间谍组织,专管后宫只事情。
而这些人相互只见并不知道自己身份,这样就阻断了串通起来,欺瞒他的情况。
后宫如此,对于外臣,杨浩也不是百分百的信任,他有心组建一个类似明朝锦衣卫的组织,来监管官员的行为。
但是思量的良久,只能暂时放下这个想法。
并非他杨浩善心大发,只是在大齐没有彻底强大到不可一世时候,面对外敌的威胁,任何动摇军心的举动,都是十分不明智的。
他不想让阶级固化,那样只会催生出拥兵自重的豪强出来。
杨浩一直以来都在积极的培养新人,利用新人将权利分散。
比如四个连长,他们的地位是很高,但他们如果没有杨浩的调令,甚至连军营都走不出去,初步的形成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开。
以他杨浩有限的历史知识,对于古代防止拥兵自重的方法也有个模糊了解。
接他所知,古时将领佣兵自重,根本原因就是在部队里呆久了,有根基和盘根势力,让部下觉得天高皇帝远,你对他们的影响大过千里之外的中央。
因为一个人第一天到一个地方当军事长官,哪怕给你再大的权力,你第二天就也不可能能造反。
拥兵自重,大家没感情没交集,没资历,哪个愿意和你干?
军人对新来的上级可能看不起,但见了以前老长官还会本能的敬礼,就是这个原因。
杨浩知道古代防止拥兵自重,无非是一:经常换驻防地,不能让内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搞得门生故吏遍地,干三五年就滚蛋。
第二是对部队供给的控制,地方军队经济必须要依赖驻地,由朝廷统一拨款,而不能让将领在一块地上经济自给自足,自给自足一向是封建军阀最喜欢的。
能做到这两条,就能从大体上防止拥兵自重,我和你又不熟,我干嘛跟你造反。
老子吃的是朝廷的粮,又不是你什么排长连长给的,这掉脑袋的活,老子有吃有喝的,跟你造反,丫的脑袋是不是有病。
现在大齐部落紧紧是一个城邦,还没有拥兵自重的环境,但是杨浩是有争霸天下野心的,为了防患于未然,这一点他不得不考虑。
毕竟有野心的人无处不在,除了他自己之外,他心中不相信任何人。
打天下的时候,大家是兄弟,但是天下太平之后,君臣反目成仇的事情简直不要太多,杨浩选择以史为鉴,相信华夏数千年的历史经验不会欺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