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在他站发文时最喜欢的评。转发并珍藏于此。)
一道长河分南北,在清月构造的这个世界中,南北两岸是势不两立的。在开篇中便已介绍,纵然是横行江北的秦家的少主,来到南岸之后也会被普普通通的江湖汉子嘲讽奚落。这江南江北如何结下的梁子,目前尚不知晓。但有句俗话叫:“南蛮北侉”,这自是南北两地各自对对方的蔑称。南方北方,不同地域的人,往往会由于语言、风俗、生活作风和习惯的不同而互相鄙夷和不理解,起了摩擦和冲突,也是在所难免的了。
在小说中提及的南方势力,目前仅有一逐羽剑派。这一方面显然是作者还未拓展铺陈南方的势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逐羽剑派作为“南岸盟主”,实力强大,实质上已几乎把南岸统一了。
逐羽剑派的最强战力,自然是“紫羽黑煞”二人,这二人目前在书中的实力已经是非常强大,可以孤身突破天越门的围堵和排云阁的铁桶阵,在这少年一代的人里,也是鹤立鸡群的存在。而这二人作为主角,今后的实力肯定还会有很大的飞跃。
北岸势力,目前是秦家和齐家平分天下,当然还提及了很多其他的,不过那些基本上都已经灭亡或式微了。
对于秦家的人物,目前展露过身手的是秦石和叶晓声。叶晓声的智谋和实力,恐怕只是和汪鸿差不多。而从秦石敢只带着一个人就江南江北的随便闯,以及他颇负正义感的举动。可见他具有侠心,手上艺业自也不凡。只是一上来便被谢君和制住,功夫难免稍逊一筹。秦家后面肯定会出现更厉害,更扎手的角色。
目前我所关心的就是秦石最后是否会被黑化。因为从江韶云的口中,可以得知秦家表面上左右逢源,实际上却擅用一些阴险计谋,(这个,参照罗生门,可能江韶云说的有虚假成分)秦家的野心也是非常大的,我的猜想,后文中秦啸可能是作为一个野心家,不仅要统一南北,更要当皇帝,上天成仙等等,便是作为一个如同左冷禅那样的存在。
而对于秦家的野心和阴谋,书中明线暗线,共呈现出来三处:第一、在楚涛前往段家的路上,书中出现的所有势力,除秦家外,都已经对逐羽剑派出过手,他们自有各自的原因和打算。但秦家却显出中立、甚至暧昧的举动,这也颇为切合秦家对天下大势的态度:制衡。预测在后文,逐羽剑派很有可能会和秦家联合一段时期。
第二、便是秦家偷偷挖逐羽剑派墙角,想要将谢君和拉拢过去。并成功的让逐羽剑派对谢君和敌意大增。使出这等离间计的,目前仅有秦家一家。
第三、秦家对于江韶云事件的处理。传闻中梨花剑派是很强的,可以使用剑气杀人,但秦家轻轻易易地便掳去了他们的掌门,并且藉此笼络了唐家,除灭了梨花剑派,树立了声威。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小说中还有一个谜题,那就是:秦家是如何赶在江韶云之前,便把唐家小姐抓来的?要知道,江韶云得知师父被抓,肯定是快马加鞭赶过去。而且,唐家小姐在南岸,秦家的触手在南岸能伸的恐怕也不深。唐家小姐的武功自也不弱,不应该如此轻易地便被掳走。这其中,恐怕是秦爷和南方的某势力暗中产生了勾结。
对这个勾结的可能性,目前我有两个猜测。
猜测一:可能是唐家主动将自家小姐送去卖好的。理由一:唐家位于烽火岭,是南北势力的交会地带,他女生和江韶云私奔,自然惹怒了秦家。理由二:在秦爷要杀唐小姐的那一刻,唐家马上赶到了现场阻止。这说明唐、秦两家可能是经过了串通。秦唐两家都要除江韶云而后快,而秦家要用唐小姐牵制江韶云,唐家也要令唐小姐死心,两家合作的可能性很大。
猜测二:可能是秦家和楚家的勾结。江韶云的和楚家的关系应该不错,因为当时江韶云师父被虏的消息就是楚家告诉他的。他如果要将唐小姐置于一个安全的所在,在南岸无疑便是楚家(唐家是不可能的)。楚家很可能前脚把江韶云送走,后脚就暗中把唐小姐送到秦家了。
如果那个当年杀死楚涛之父的白影是江韶云,那么这个推理正确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而齐家,目前出现的人物是沈雁飞(看名字就知道要来回跳槽),齐恒二人。沈雁飞的武功,应该是比秦石强,比楚、谢二人稍逊半筹,的确是一位不可小觑的人物。而齐恒呢,拿着两把大斧子,怎么看都是便当!(为什么离尘剑派的少主用斧子作兵器),齐家的实力目前还未有过多展露,但很有可能最后难以脱离被秦、楚两家合力灭掉的命运。
至于烽火岭那“二虎”,目前看来是倾向于北方势力的。这很可能出于秦家“制衡”的打算,因为楚涛统一了南方,是分裂中的北方所不可比拟的,北方只有拉拢中立势力,才能和南方硬碰硬的打一仗。
排云阁,目测是出场诸势力中最弱的一家,罗昂挡不住楚涛和沈雁飞三五招,这罗家恐怕就是便当了。而唐家的唐耀箭术和暗器功夫自也不错,但他只会使些小儿科般的阴谋诡计。无论是对付楚涛还是谢君和,都不幸完败。恐怕也是陪伴罗昂吃便当的命运。
但是唐家的势力恐怕还是比较雄厚的,春秋时的超级大国晋国,在最初时候的国号也是“唐”,所以唐家很可能在后面迎来一次“蜕变”。
至于江韶云,目前恐怕是小说中武功最高的人,那个擒走沈雁飞的白影,很可能就是江韶云。他一定是有一个庞大的复仇计划,这个计划如何展开,最后是否能和主角走到一条战线上,都是很令人期待的谜。
剧情今后究竟会如何发展,各大势力各有什么打算和目的?让我们拭目以待!
——宋虬髯评《长河惊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