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数字的问题(1 / 1)

刘宏彻底掌控主动权,然后来一个大汉中兴,可不是他愿意看到的结果。搞到最后,自己不仅没办法成为三兴汉室的救世主,反而成为一个谋朝篡位的野心家,那就不好了。

“主公,属下在想,这次讨贼,可能不太能成功,朝廷的军队可能会失败。”郭嘉就在这个时候,突然说了句,把所有人的主意都集中过去。

“的确……”郭嘉那么一说,荀彧很快也意识到了什么,“贼人能够一路势如破竹,扣除他们本身战力的情况,以及骑兵的速度,不保证没有别的原因。”

“比如有人,把汉军这边的情况,透露了出去?”刘韬不是傻瓜,很快反应过来。

“如果一开始,以叛军和董卓之间有什么关系作为基础的话……”卢琰也出声了,“那么董卓为他们通风报信的可能性,也并非没有,甚至很有可能!”

“要不要提醒刘戈,免得他出现什么意外?”刘韬有些担心,毕竟战场的情况很复杂。

“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若是经过我们提醒,朝廷军迅速获得胜利,甚至因此揪出董卓……这个结果对朝廷来说非常有利,但对主公来说,并不利!”郭嘉看向刘韬。

荀彧显然也意识到这点,只是他却没有说出来,显然他的内心还在纠结。

或许在他看来,不管是刘宏还是刘韬,只要能够让天下太平,让百姓安乐就好。说到底,还没办法,完全站在刘韬这边,为他出谋划策。

郭嘉就没有不那么多顾虑,他完全站在刘韬这边,甚至以帮忙把刘韬推上皇位,作为最终的目的。这个可以理解,毕竟在正常情况下,他很难得到重用。

“什么事情,不是要冒点风险呢……”刘韬闻言也不再提给提醒的事情,反正从自己了解的历史来看,虽然失利,但并没有出现,某个将领阵亡的情况。

很快,也没有在这件事情上纠结,因为显然还有更值得他关注的事情:“那么,我们换一个话题。战争失利之后,朝廷改任张温统军,大概是在两年后,会调乌桓突骑讨伐凉州叛军,后续的事情姑且不说……大家讨论一下,有没有办法,让张温改调我们到前线?”

想要上前线的话,以他云中太守的身份,唯有这样才有可能。

“这个还不简单?”简雍闻言大笑,“主公直接上奏,表示自己愿意为朝廷效力便是。”

“若是奏折写了,但陛下不肯,怎么办?”刘韬反问。

“那就每月写一份,反正前线既然会失利,那么失利多了,自然会想到主公。”简雍回道,“属下以为,在董卓和主公之间选择的话,那么陛下肯定会优先选择主公。”

刘韬闻言想了想,觉得也的确是这个道理,于是立刻安排下去。一份奏折,就这样在第二天送去洛阳。

把奏折送出去之后,刘韬就在衙门这里,查看各县的秋收情况……毕竟立秋二十多天前就已经到了,这不各县如今都已经收获完毕,开始晒谷和入库。

常平仓虽然已经建立,不过也没有普及,毕竟收了秋粮之后,各县的百姓还要交租什么的,剩下的粮食也就够自己用度,很少有可以拿来出售的部分。

这个时候说要按照市价收粮,不管是对百姓,对官府都是非常不利的。

“常平仓一直搞不起来,或许和这个也有关系呢……”刘韬叹了口气,和去年相比,仅仅是收上来的税赋明显提升,毕竟中饱私囊的那部分,已经没有了。

“灌溉问题,还有耕种技巧的问题。”负责汇报的简雍回答道,“只能等试验田的结果出现,然后再开始逐渐推广。不过灌溉的问题,可以提前,毕竟距离入冬还有两个月。”

“说到底还是要征徭役啊……”刘韬大概明白,“不过征徭役的办法,今年换一换,那就是民夫的三餐,由当地官府供应,最多郡府这边,报销四成。”

“若各县多报消耗,那怎么办?”简雍提醒,毕竟有开支就意味着有贪墨的渠道。

“今年的话,只能先由益德,带人跟着督促,避免贪墨的出现。至于以后,可以考虑更换开支表格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个涉及到表格的熟悉,还有另外一种数字的使用。”刘韬回道。

要说做账的话,自然不能少了阿拉伯数字这个概念。刘韬记得,以前看过网上有人说过:“小写的数字用起来其实也可以,没必要非得借鉴阿拉伯数字,毕竟习惯也一样。”

比如说‘88888’用‘八八八八八’来代替,在后面再用大写数字,标注‘捌万捌仟捌佰捌拾捌’这样其实就好。

刘韬也接受这说法,这‘数字’也不是说阿拉伯数字,而是‘大写数字’这个概念。

在接受那个说法之后,他调查了一下小写数字和大写数字,然后发现大写数字居然是在明朝才开始出现。穿越到这个时代,更是确认这件事:这个时代,大写数字尚未出现!

也就是说,首先他要先普及大写数字,才能更好避免账目出现问题的情况。

“说起来……”刘韬似乎还想到一个情况,于是就抽出一张纸,随便写了几组数字,然后递给简雍,询问道,“这里有两种数字的对比,你觉得那种比较好?”

“当然是这种……”简雍指了指阿拉伯数字。

“为什么?”刘韬有些不明白,指了指小写数字那边,“这边不是更习惯一些吗?”

“若是经常书写或者计算的话,显然这边的更方便一些。”简雍毫不客气的回道,“再说,习惯了之后,一样可以很熟悉使用这些数字……话说,这些数字,是主公创造的?”

“不,据说是身毒(印度)那边发明的,因为是阿拉伯地区的人推广出去的,所以被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于是称之为阿拉伯数字。”刘韬解释道。

“如果是日常书写的话,用传统的数字法问题不大,但实际工作中,这样更方便一些。当然,这是属下的意思,不代表其他人的想法。”简雍回道。

的确有这个说法,就是早期因为篆书书写太麻烦,所以地方小吏为了方便记录,所以发明了隶书,主要还是为了方便工作,快速抄录什么的。

隶书在汉代取代篆书,很大程度也就是它的‘便利性’。刘韬不由得思考,最终阿拉伯数字,取代传统小写数字,成为主流使用,或许与推广有关,但便利性也毋庸置疑。

“这样的话,那推广的数字,又要多一种了啊……”刘韬感慨道,随即把大写数字给写了一遍,继续问道,“这是我打算推广的大写数字,你觉得如何?”

“书写麻烦了点,但的确可以避免不少账目上的问题。”简雍看了看,然后称赞道。

纸张的推广,带来的变化是覆盖了很多领域的,这也是刘韬在洛阳,第一个想到赚钱的手段,就是造纸的主要原因。

北方这里要造纸,成本可能偏大,所以想要在中原,有条件甚至是在江南那边造纸。洛阳一个还不保险。毕竟按照历史,洛阳还要被董卓放火烧一次。

于是前段时间,和麾下的文士合计过,在颍川那边,大家一起入股,顺便刘韬把董事会和董事长的概念拿出来,在颍川那边组建联合造纸作坊,规模肯定比洛阳的大。

通过这个手段,姑且算是把颍川的各家族,初步绑在他的战车上。

有了纸张,就意味着可以印刷;大量的书本,意味着可以有蒙学,可以有夜校;大量的读书人,意味着科举制度的提前出现。

换个领域,纸张也意味着表格制度,比起那些,类似流水账一样文字账簿,表格账簿显得更加方便,这是木椟和竹简很难进行的东西。

同样也意味着,官府对纸张的依赖性会进一步提升。为了以防万一,更早之前,他更是把技术送去给张燕,看看他能不能在太行山把造纸作坊弄出来。

“那好……”刘韬见简雍赞同这两种数字,于是另外拿了一张纸,把表格给列出来,然后告诉他用法。后者也算是一年履历的老主簿,对这种方法几乎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两种数字,表格的教学,和徭役同步进行,可以做到不?”刘韬进一步询问。

“当然没问题!”简雍点头,“毕竟今年,主要还是以郡中,派遣官吏到下面监督,来保证一切的顺利,地方官府主要还是监督和组织,账务的问题,也没有完全参与,哪怕按照原本的方法进行,问题也不大,大不了入冬后,重新改成表格的模式复核。”

“估计到时候会出现一大堆问题。”刘韬调侃道。

“但总要相信一下,我们派下去的人。”简雍提醒道,“我们也没办法,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而且第一次搞,很多东西大家都不习惯,所以下黑手的可能性很低,同时方法也没多少,贪墨的部分非常有限。查出问题,警告一次,这样以后工作会更顺利。”

毕竟程度小,简单的小惩戒,可以让官吏下一次别动那么多的小心思。至少可以保证绝大部分官吏的廉洁,少数出问题的,可以直接拿下处理。

若明年再正式推广再搞,那么到时候数字巨大,那么警告显然已经不妥,这就要杀鸡儆猴,而且效果估计也会差许多。

“只是……”说到这里,简雍少不得又要感慨一下,“继续这样下去,我们的人又要不够用了。武将明显太多,但文官却一直不够用。”

“这个问题又不是你在头痛……”刘韬直接抱怨起来,“这不夜校和启蒙班同步进行,各种书籍不断完善,可云中原本什么情况,你也清楚,普通百姓里面,有多少个读书人?”

最多是大户人家里面,可能还有一些,只是他们代表的,更多是家族的利益。

颍川那边来了一批,不过分散下去,那么人手显然就有些不够。尤其后续要把云中郡各县都恢复起来的话,那么需要的官吏更多。

“主公既然了解未来,为什么不考虑,征辟一些人才过来?”简雍当即提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