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王姓的穷酸秀才好找,但要找到木戈想要的这个人,便颇费了姚祈不小的功夫。
他到这穷酸书生的草房里时,才从他年迈的老母亲口中得知,此人已经离世许久了。
这草房一眼便能看完,实在也没有什么可以藏东西的地方,老人家絮絮叨叨的说着话,也没有什么可用的信息,姚祈简单的询问了几个问题后,便塞了些铜板给她,转身匆匆往远处的山头上赶。
据那位老人家所言,家中没有什么钱财,所以就近选了他生前最爱作画的山头埋葬,那里有一颗他种下的杨树,他生前一些自己颇为喜欢的东西,都埋在那颗杨树下了。
这片山头大多是荒草,屹立着的杨树很好找,就那么一颗孤零零的耸立着,姚祈一眼就能看到。
这儿的景致的确不错,姚祈站在杨树边看了好一会儿,才蹲下身子,对着旁边简陋的墓包低声道:“无意冒犯。”
说罢,也不甚讲究什么,直接用手刨开松动的泥土,挖了大概有几分钟,果然发现里头有个破木盒子,姚祈擦干净手,把木盒抱出来,盒子已经有些破了,生了锈的锁轻轻一扯便掉落下来,姚祈打开盒子,里头只有几只毛笔,一个破砚台,以及一卷包裹好的宣纸。
他将宣纸取出,解开绳索打开,厚厚的一沓全都是些山水画,姚祈一张一张的翻过去,突然出现的一张缺失了一半的宣纸看上去格外醒目。
姚祈将这半张抽出来,再把怀中的半幅画取出拼凑在一起。
果然。。。另外半幅画就是这个。
姚祈盯着这画看了半响,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一群飞鸟朝北图,只是右下角用小字写了句话:与启月兄共赏于三月十七晨。
启月兄是谁?他的好友么?这应该是那个人的字,姚祈心中有了计较,将画收起来,再把剩下的东西装好埋回去,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无心看了眼远处,楞了一下。
从这个山头望过去,远处朦胧可见的那座远山,似乎正是画上所作。
木戈查得细致,他自然也替木戈多留几分心眼,这个启月兄是谁,不管与这件事有没有干系都有必要一查,反正。。。也花不了多少的功夫。
姚祈离开这里后,只用了半日的时间,便搞清楚了这个所谓的启月兄是谁,他倒确实是王姓秀才的一位好友,亦是个自负才华的作诗之人,除此之外,他还有一层关系,惊出姚祈一身的冷汗。
此间事了,姚祈带着一身沉重心情回到府中,他在木戈书房外的阴影处站了许久,一直到夕阳西斜了大半,才从阴影处走出来,进了里间。
他回来得比木戈想象的晚,脸色也很不好看,木戈上下打量他一眼,已经猜到了几分:“东西找到了么?”
姚祈沉默着没说话,从怀里把两幅残画取出放在木戈眼前,随后又从手袖里摸出一张纸,一并递给了木戈。
“这是什么?”木戈将这张纸拿起来,展开看了一眼,上面只写了两句诗:
玉在山而木润,玉韫石而山辉。
这是出自《荀子》的两句话,和这幅画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这两句话的意思在于山如果藏有美玉那么它上面的花草树木就会显得特别的滋润有光泽,深潭里孕育出明珠的话那么山崖也不会变的苍凉贫瘠。
这是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有了出众的人或事物的话,那么就会使这个地方增添光彩。
木戈将画拼凑起来,盯着上边飞鸟前去的方向出神,鸟向着山巅飞去,什么意思?
“爷,属下去的时候,那位王姓秀才已经离世了,依照他年迈母亲的描述,属下在他生前作画的杨树下找到了另外半幅画,这画和这两句诗,是王姓秀才和他的一位知交好友在埋葬他的那座山上一块儿完成的,属下特地看了,就是杨树所在的地方远眺,确有画上的这座高山存在。”姚祈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据说,两人对这座不远处的高山都很向往,深信此山定有出众的美景,怎奈家中有老母亲在而不能远行,所以只能将其画下,并以古语美言相配。。。
木戈沉默听着,倒是一直对这幅画上飞鸟所去的高山很是有兴趣。
他们二人没有去过的地方,确要以“玉在山而木润,玉韫石而山辉”这样的句子来称赞,这座山上一定有什么。
木戈能感觉到,这一定就是他想要的那把钥匙,有人拼命地想要掩藏的事实,已经呼之欲出了。
“爷,他的这位知交好友属下也查过了,王姓秀才和沈家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倒是这位刘启月,曾经和沈大人有过几分交往,沈大人似乎还收藏过他的一本诗集,后来沈家离开了京城,刘启月的日子越发难过,如今也是郁郁不得志,怕是时日也不久了。”姚祈见木戈一直盯着这幅画瞧,心想这王姓秀才和沈家也没什么干系,便将刘启月的事情也和盘托出。
木戈这才抬起眼来,有些兴奋的开口:“你是说写这两句诗的人,曾经和沈家有过交情?”
“是,不过没多久沈家便被贬斥,不算什么知交。”姚祈点头。
果然和沈家有关。
木戈轻笑起来,他算是明白了,为什么这幅画要撕成两半,关键的东西根本不是那个印章,那只是一个低劣的障眼法。
真正要紧的,是被王姓秀才埋藏起来的另外半幅下写的“启月”二字,若是没有没找到刘启月所写的这两句诗,就算是想破了头,木戈也决计不能从这幅飞鸟图上看出些什么。
他用手抚摸过画上朦胧雾间的高山,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道:“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