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定方问的就是图谋天下,杨崇准备先南还是先北,杨崇把一块马铃薯放进嘴里说:“杨公卿到了南阳,辅公佑回到丹阳,现在就看汪华、卢祖尚的态度,急也没用。反倒是北面,所有的关城都在杨政道的名下,偏偏他又做不了主,为了防止哪一天真变成突厥的地盘,所以必须先动。”
现在北方的局势很像北宋,杨政道的十几个郡几乎就是云燕十六州的地盘,突厥的实力比契丹只强不弱,唯一的不同就是突厥、杨善经、李世民等人目前还成为不了一个整体,杨崇还有机会。如果灭了李渊在南方的力量,就有可能逼得这些人抱团取暖。
苏定方答道:“突厥北归后,统叶护趁薛延陀这次损兵之际,攻打鄂尔浑河铁勒;突利回了东北,颉利可汗可用的人不多,只能靠着梁师都等人不停地骚扰边境,以战养战。只要我们不在乎杨政道的看法,就能一座座城池拿回来,颉利可汗必定会再次与我们决战,同时催促李世民出兵。”
杨崇微笑道:“说得不错,所以后面就是一场接着一场的大战,每一次规模都可能多少人乍舌。外战越狠,内部的人就会跳得越高,你肩上的担子不会轻;我准备派郑元寿出使定襄城,商量迎接圣天子家眷回江都,争夺天下是男人的事情,不能始终把女人牵扯在里面。”
跟随萧皇后一起去定襄的除了杨广父子的女人,还有杨广的几个女儿、侄女,杨崇这么做既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也是对定襄城的一次分化,能成功最后,不成也没有损失。王恭明白,杨崇是真拿桌上人当心腹,才会说得如此毫无忌讳;张果老嚼了一块洋葱,问杨崇:“你不能总是从越王府安排人种庄稼吧?”
杨崇答道:“慕容正则和郑颋都推荐郭子高,说他精通农务,有这方面的经验,长安已经同意调郭子高担任留守司的司农郎中,负责洛阳的新品种栽培,杨延达为副手,监管协助;长安方面有墨焯书院,不用担心。等马铃薯收货后,我们越王府明年还是种这么多,自己吃一点,让墨焯书院继续研究如何种得更好,推广的事交给司农寺。”
杨崇不担心马铃薯出不来,而是担心有人在里面耍花招,杨延达的任务就是保证一切按杨崇的计划走;就是在越王府,杨延达也只负责管理,真正花功夫育苗记录的是墨焯书院学生和农匠。张果老很满意,王恭等人也满意,杨崇这么安排,一年以后,越王府对马铃薯这些食物就可以作为正常菜肴摆上桌面。
郭子高上任后,立即前来拜见杨崇,听了马铃薯、大蒜、洋葱的情况介绍,看了越王府的试验田,郭子高晓得是杨崇给自己机会,当场表示一定会完成任务。在郭子高眼里,杨崇比王世充、李密,甚至比杨广还要称职,攻下长安,就不断送耕牛进关中,推行曲辕犁;为了让猪肉走上餐桌,杨崇带头吃猪肉,至今是权贵们背后嘀咕的笑话。
河西军占据河南后,杨崇和朝堂不断移民开垦,军队屯田;收复江淮后,引进两季稻,可以说,杨崇想的每一步都是民生。按照杨崇的资本,多扩充二十万军队不是问题,杨崇偏偏愿意放慢统一的步伐。杨崇在河西提出的“一日三餐”的理想,更让郭子高激动,这比封禅那些有用多了,对老百姓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次慕容正则去江南推广占城稻,郭子高没想到还有马铃薯这些东西交给自己来推广,可以说是一身干劲。当场向杨崇表示:“越王放心,下官一定会做好推广工作,不辜负王爷和朝廷的厚爱。”
统叶护这次还安排了两名会种大蒜、洋葱的农民跟来,得知按照西域的方法,大蒜、洋葱都是九月份种,郭子高立即在洛阳郊外开辟了田地,开始种植;长安民间同样在种植这两样东西,郭子高没有压力是假的,如果官府还比不上民间,会被方方面面议论。
郭子高的注意力在洋葱上,大蒜是半年生的植物,中原虽少,但皇宫还是有种植的;但是洋葱是多年生植物,汉代引进到今天,已经看不到一块田。郭子高得知洋葱第一年九月份播种,冬季幼苗露地或贮藏越冬;第二年夏天收获大鳞茎,从中选择优良个体,九月定植田间;第三年春季定植母球,六月收获种子,从播种至收获种子约二十三个月,只能叹息世间如此奇妙,想必历史上的失败是因为方法一直不对。
马铃薯还是留在越王府培植,郭子高一有空就到越王府的田里,观看马铃薯的长势,查看种植记录和学生们不断在编写的栽培小册子,与墨焯书院的学生一起实地研究。郭子高是个做实事的人,对于墨焯书院这一套流程极为欣赏,司农寺的田地里,也按照这种操作流程在做。
杨崇特地派人去了一趟江都,让于钦焘和寇九珙商议,在江南有个甘蔗推广的计划,北甜菜南甘蔗是全国食糖规划,没有巧路可走,至于各地的水果糖和麦芽糖,只能仰仗当地官府,看有没有干吏想出好办法。
正好银行第一次全国会议在洛阳召开,于钦焘等人都纷纷从各地赶来,除了银行的几位巨头朱纮道、李淳风、崔处九、宇文温、杨屈,户部尚书房彦藻和江淮转运使凌敬、江南转运使寇九珙、司农卿慕容正则、河南郡守王绩都来参加会议。各大钱庄和下面的官吏就更不用说了,只要接到通知的,都到了洛阳。
可是房彦藻等人到了才发现,最关键的两个人物,越王杨崇和银行的负责人李淳风不见了,虽然出面接待的王恭说没事,两人只是出去转转,但是房彦藻这些人都是鬼精灵一般的角色,晓得是出了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