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一语中的(1 / 1)

墨者荣耀 白云客 2232 字 3个月前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杨崇从医塾回来,就把云梦山摆到了一边,放出准备引资宝洁坊的消息,自己也天天不是去别院,就是到工坊。这一天,杨崇正在工坊,突然听说孔颖达来访,怀中好奇心,和姜菲迎了出去,孔颖达是一见面就诉苦水。

隋炀帝杨广喜爱文学经籍,继位后重改文帝的方针,再开学校,重兴儒业,孔颖达应时而出,应举明经,对策高第,在洛阳的儒学大会上舌战群儒,被门下省纳言杨达评为最优,被任命为太学助教,是应诏诸儒最年少的大师。不想那些宿儒道德沦丧,愤愤不平中派遣刺客行刺,幸得礼部尚书杨玄感得到消息,将孔颖达藏于府中,才幸免于难。

躲了两个月,杨玄感感觉躲终究不是一个办法,便派人送孔颖达到长安,孔颖达没想到,到了长安听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杨崇要出售宝洁坊。孔颖达找到马行坊,得知杨崇去了工坊,便请元弘昭派毛顺送自己过来;杨崇叹息中,便带着孟鲲鹏、姜菲,去曲江岸边的曲江酒楼定了一个隔间给孔颖达接风。

长安的春天,不只是烟雨濛濛中的柳丝飘拂,不只是翡翠筑巢的歌舞升平,更多的是及时行乐的人群。天子之都,无所谓杂花生树,无所谓悲欢离合,要的是每个人生活中的信心,还有不可奢望的公平。孔颖达站在窗边,望着一片春花落去,万点水波荡漾,煞是愁人;快乐的是蝴蝶,在花丛中穿行,时隐时现。

杨崇敬了孔颖达一杯酒说:“我听宇文恂说了,现在这些读书人表面上正人君子,实际上一肚子坏水,竟然做出这么有辱斯文的事。孔兄,这些事不需放在心上,现在你有圣天子的信任,越国公的庇护,那些宵小不能拿你怎样。”

孔颖达品着舌尖酒的余香,淡然说道:“杨崇,你是员外散骑侍郎,门下省的天子近臣,为什么在休假,我可听说了,皇恩浩荡,一次性批了两个月的带薪休假,在大隋可是独一份。”

杨崇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圣上和门下省的三位纳言都知道,门下省没有我的位子。”

“那兵部呢?”孔颖达毫不客气地说:“你虽然不是马上大将,但是在兵部能做的事太多了,我不止一次听小越国公和其他人议论,说你对大局的把控,就是很多戎马一生的老将也远远不及。你若是心中不藏着事,怎会现在卖宝洁坊,这可是一棵摇钱树,一年挣的钱应该不低于十万贯。”

杨崇猜不透孔颖达的用意,解释道:“我不是准备好好做官吗,所以想把商业上的事收收。”

孔颖达大笑道:“杨崇,难怪人家防备你,你果然有枭雄的气质,你我知交,还说这些搪塞的话。我告诉你一个消息,在上面有人说邯川戍大捷中出现天谴,是因为你有天命,说你的人是个老实人,由于平时给人一副谨慎的样子,所以说出来的话,大伙都信。”

杨崇心中一动,脱口而出:“唐国公李渊。”

李渊是西魏八柱国李虎之后,历史上的唐高祖,少年丧父,七岁世袭唐国公,李渊的母亲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姐姐,所以隋文帝特别亲近器重李渊,隋炀帝即位后,李渊先后做了荥阳、楼烦两个郡的太守,现在是殿内少监,分掌皇帝膳食、医药、冕服、宫廷祭祀张设、汤沐、灯烛、洒扫以及马匹、舆辇等事务。

李渊是杨崇在大隋最顾忌的人之一,在现代社会网络自媒体的教育下,杨崇对李渊扮猪吃老虎的印象尤为深刻,所以孔颖达一说,杨崇就感觉是这个人。孔颖达对杨崇的反应大吃一惊,杨崇与朝臣士族交往得并不多,熟悉的都是同事或生意上的伙伴,怎么能注意到李渊这样一个还不出名的人。

孔颖达试探着问:“你和李渊有仇?”

杨崇摇摇头说:“孔兄开玩笑了,我哪有资格和一个国公结仇,人家可是皇亲国戚。我知道李渊,是有人跟我提起他的两个儿子,说李建成、李世民聪明无比。”

杨崇话里没有一点漏洞,以孔颖达的身份,也不好意思再追问杨崇,那个人是谁;孔颖达笑着给自己斟了一杯酒,一副不相信杨崇的样子。孟鲲鹏也不相信杨崇说的话,于是问了另外一个问题:“杨崇,既然知道是谁,是什么事,准备如何解决?”

孔颖达顿时竖起了耳朵,杨玄感让他透露消息给杨崇,就是想看看杨崇后面如何应对;杨崇顿了顿说:“李渊,倜傥豁达,任性真率,是少有的能忍之人。这次出马,肯定有不为人知的理由,如果我猜测不错,他应该还有帮手,不会那么容易让我脱身。姜菲,你安排人去楼观,就说我想见岐晖掌教一面,请他务必到无竹观一趟;孟大哥,你去金马堂,看甄雪晴和史世良谁在长安,无论谁在,都请他明天到马行坊做客。”

孟鲲鹏三人都是机敏之人,闻言哪还不明白,杨崇怀疑的帮手就是楼观道和淬天阁,孟鲲鹏想了会说道:“你是认为楼观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姜姑娘他们开除出楼观道来帮你,就是为了掩人耳目?”

姜菲其实早就想到了,只是不愿意面对,听孟鲲鹏一说,脸色顿时变了;杨崇微笑道:“应该没那么严重,岐晖掌教做的是两面下注,甚至是多方下注,就象大的士族,只要朝堂上有新的势力出现,总要安排一两个人进去,最后无论谁胜都是赢家。淬天阁应该是拿主意的一方,对唐国公的支持会不遗余力。”

杨崇很想告诉他们史世良认为李渊“您的骨骼惊奇,必为一国之主。”,过不了几年就能听到“杨花落,李花起”的传言。杨崇想想忍了,不由得感叹,历史的车轮实在是难以阻挡,就是自己这样一个穿越来的人,有着隋朝人不知道的知识和先机,依旧是如履薄冰,被人算计得死死的,可谓学无止境。

姜菲的心里好过些,杨崇对楼观道的分析很中肯,在师傅元慧的嘴里,师伯岐晖还真是这样一个人;孔颖达呆住了,他是实实在在的大儒,知识渊博,依旧想不出杨崇是怎么从李渊身上,联想到楼观道和淬天阁的,一霎那,孔颖达都有些怀疑自己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