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翰的自媒体账号在网络上的爆火,算的上是借助了海昏侯墓的东风了。
其实做自媒体的,想要大火或多或少都是需要几分运气相助的。
而陈翰这次就是遇到运气了。
海昏侯刘贺的大墓,可以说是最近二十年最重量级的考古新发现了。
从墓葬被发现开始,以央视为首的各大媒体,就接连的对海昏侯墓进行报道。
并且还很重视,用上了不少资源去推海昏侯墓,让这个考古新发现名扬天下。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www.yeguoyuedu.com 安装最新版。】
在大众都知道了海昏侯墓这一大发现之后,那大家肯定就想要从各种渠道去更多的了解海昏侯墓的情况,了解海昏侯刘贺。
这个时候,亲自参与了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工作的陈翰,当然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那位了。
他能够做一系列和海昏侯墓现场发掘有关的视频,在网络上发布。
自然是能够吸引非常多的网友来看他的视频,继而使得播放量和关注暴涨。
原本,在海昏侯墓没有发掘之前,陈翰的微博粉丝只有三十多万,抖音多一些,有个五十多万,B站也有个三十多万。
如果三个平台的粉丝没有重叠的话,应该是有个百多万的粉丝。
不能算少,但是在科普自媒体领域也不算是多。
但是,经过这两年海昏侯墓的持续发掘和视频解说,陈翰三大平台的关注数都来到了两三百万粉丝以上。
如果全部加起来,全平台粉丝已经堪堪要破千万了!
这样的成绩,虽然和那位做动植物科普的藏狐还不能比,但是也算的上是华夏网络科普自媒体里的佼佼者了!
这意外的爆火,倒是让陈翰很是开心。
他在社科院考古所的编制,之所以能稳稳拿到,就是靠着这自媒体运营的功劳啊!
此番陈翰回京,进行完毕业答辩之后,就会直接入职社科院考古所,而且是科研岗,并非行政岗!
除了他之外,庄云鹏和林雅,也会一起入职。
三年多前,魏来刚加入社科院考古所读博的时候,那批同样在其他教授手下读博的学生们,大浪淘沙之下,也就只剩下他们三人能够留下来了。
其他十多位博士生,早就都陆陆续续的离开了社科院考古所,回到了他们老家的考古所或者一些博物院工作了。
就这,还是去年社科院考古所再次扩编了,这才有他们三个博士毕业生一同加入社科院考古所的盛事。
不然正常情况下,一期十多位博士生里,也就一两个人能够加入社科院考古所,甚至有的时候一期一个能留下来的都没有!
社科院毕竟是华夏学术研究最高端的两院之一,准入门槛还是非常高的。
这次,林雅和庄云鹏,也和魏来一起坐着动车,回到了首都。
林雅和他同届,也是今年毕业,两人会一起参加毕业答辩。
庄云鹏则是因为延期的原因,拖到了和陈翰一起。
三人到达首都后,连休息都没休息,就直接赶赴了社科院博士校区。
在这里,早就有考古系的教授们,在等着三人进行博士答辩了。
特事特办,现在是七月份,按理来说是不进行博士毕业答辩的,已经晚了。
但是因为他们参与实际的考古发掘工作,实在是没办法在六月份赶回学校,学校也是比较通情达理的,专门给他们延迟了答辩。
抵达学校后,三人拿着自己的毕业论文,就陆续进入答辩室,面对三位答辩导师,进行答辩工作了。
三人都很顺利。
不管是孔建文还是李教授,都没有给自己的学生开什么后门。
他们的论文也都写的很不错。
所以答辩导师也没有太刁难三人,并没有出现孔建文和李教授拿着毕业论文和答辩导师互喷的一幕。
整个答辩过程可以说是非常融洽。
三位答辩老师抓着陈翰论文的几个点,随便提了几个问题,又让他说了说论文的整体思路和想法。
只要可以确定这论文不是代笔的,是陈翰自己写的,那毕业答辩就算是成功了。
45分钟后,陈翰的毕业答辩结束。
在一片掌声之中,他顺利的完成了答辩。
至此之后,陈翰就算是正儿八经的陈翰博士了。
他也可以参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工作了。
嗯,不过他不用经过博士后的过渡,直接就可以进社科院考古所,成为一位正式的科研人员。
当然,他的博士学位证书,还是要到三个月后才能拿到手的。
“恭喜你,陈同学!”
“从今以后,你就不再是一位学生,而是一个投身科研事业的科研工作者了。”
“希望你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能够保持初心,依旧努力的为我国科研工作努力!”
“博士对一般人来说,已经是难以达到的成就了,但是对博士本身来说,这也只是科研道路的起步而已!”
“希望你以后能够为华夏考古界,做出更多的贡献!”
“我们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还有太多太多谜团,需要等待考古工作者来揭开!”
三位答辩老师满满的鼓励之语,也激发了陈翰心中的斗志!
他当然也想要为华夏考古界做出更多的贡献!
考古对他来说,不只是一个兴趣,是他真正想要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
揭开华夏历史尘封的秘密,为华夏文明朔源,找寻华夏先祖们的荣耀,这一直都是陈翰心中想要做到的事情!
就算没有三位答辩导师的鼓励,他也会秉持初心,继续努力下去的!
“谢谢老师!”
陈翰重重的鞠了一躬,笑容满面的从三位答辩老师手上接过了一顶象征毕业的博士帽,乐呵呵的走出了答辩室。
而在门口,早就已经戴上博士帽的庄云鹏,林雅二人,见到陈翰也顺利完成答辩后,笑容满面的走上前与他勾肩搭背。
“来来来,陈师弟!”
“一、二、三!”
“茄子!”
一张三人戴着博士帽,脸上笑容灿烂的照片,被拍了下来。
若干年后,当陈翰再次看到这张照片时,想起这段青葱岁月,依旧感怀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