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曾随之谜(1 / 1)

满级考古大师 顾屈 2374 字 2023-09-09

“叶家山的当地村民,在平整土地时挖出了15件青铜器?!”

这则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随州警方和文物部门。

继而迅速被上报到了湖北考古所。

当地警方第一时间就出动人手,对发掘现场进行保护工作。

由于湖北考古所的副所长饶文义,正带队在荆州凤凰山汉墓群进行发掘工作。

所以湖北考古所的所长,干脆自己亲自挂帅,带着所里剩下的一线考古工作者们,立刻奔赴随州。

任何一个地方,从田野里挖出了青铜器,那绝对都是大事件!

这可是青铜器啊!

一旦出现青铜器,那大概率是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有可能是西周初期,乃至商朝的遗址或者墓葬群啊!

而且发现地点可是随州!

在现代,随州不是什么万众瞩目的一线大城市。

但是在考古领域,随州可了不得了!

特别是东西周时期考古,随州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地方。

因为这里曾经被一个,或者两个大名鼎鼎的周代诸侯王国所统治!

这个诸侯国,叫曾国,或者随国!

1966年,京山苏家垅在水利工程中发现 97件青铜器,其中包括有九鼎七簋、曾侯仲子旃父等铭文等33件青铜礼器,此外还有马镳、衔等马器。

这些青铜器的构成暗示其来自于一座墓葬!

九鼎七簋、器主曾侯仲子旃父的身份更说明这里属于曾国的重要地域!

而这批青铜器年代在西周末期到春秋早期之间!

京山就在随州的隔壁,两个市是相连的。

不过,比起1966年的这次发掘。

1978年,在随州擂鼓墩发现的曾侯乙墓,是更加知名且轰动世界的一次考古大发现。

曾侯乙墓的年代在公元前433年或稍晚的战国早期偏晚。

但是出土青铜器总量超过10吨,包括九鼎八簋等多套青铜礼器、65件编钟等。

墓葬所有重要青铜器超过一百件次铭有“曾侯乙”之名,墓主可确定为曾侯乙。

10吨的青铜器中,包括了一批乐器、礼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器、丧葬用品等,共15404件,而其中乐器就占有1851件!

不仅有钟、磐这样的大型乐器,还有琴、瑟、筝、笙、竽等这样的小型乐器。

其中那套曾侯乙编钟,甚至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全套编**65件,65枚编钟的总重量达五千多公斤。

拥有迄今所知最为完整的周代乐音系列及其乐律称谓体系,而且还证明了战国时代已具有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打破了过去认为十二律是古希腊传来的说法。

甚至这套编钟还被列入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之中,堪称是华夏瑰宝。

每个学生在学校上历史课的时候,教科书中都有关于这套编钟的记载和讲解。

也是因为曾侯乙墓的出土,随州在华夏考古界直接名气大噪。

而这个叫做“曾”的诸侯国,也进入到了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的眼中。

对于普通人来说,曾国是一点都不陌生的。

因为中学历史课本上的“曾侯乙编钟”是春秋战国音乐艺术的代表性文物。

“曾侯乙铜鉴缶”也是国宝级文物,被认为是最早的“冰箱”。

2008年BJ奥运会开幕式上缶的设计原型,也是取自曾侯乙编钟与曾侯乙铜鉴缶。

可以说但凡接受过九年义务制教育的人,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有这么一个很厉害的诸侯国,叫曾国。

但是,很奇妙的是,对于钻研历史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来说。

这个曾国,却又是非常陌生的,甚至是突然之间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说起来很有意思。

在华夏这个历史记录完整度冠绝全球的国度,关于这个曾国的存在,华夏历史学家们,并非是从各种历史文献中了解到的。

最早发现关于“曾国”的记载,是1933年,,AH寿县战国楚墓出土了一件“曾姬无?壶”。

这个作器者“曾姬无?”是战国初年楚声王的夫人,是从曾国嫁过去的。

一开始,考古学家们以为这个曾国,是历史记载中的“鄫国”。

《世本》谓:“曾氏,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鄫。”

这个鄫国,是夏代少康次子曲烈的封国,因始封地名为“鄫”而得国名,历夏、商、周,存世时间约1400年。

大概在春秋中期的公元前567年,鲁襄公6年被莒国灭亡了。

在史书中,有不少关于鄫国的记载,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华夏东方建国较早、比较活跃的诸侯国之一。

而且根据史书记载,宋代时期也出土过“曾师盘”和记载周王南征经过曾国的“中甗”,可以确定曾经山东兰陵一带确实有这么一个鄫国。

但是,关键的地方出现了,“曾姬无?壶”是发现于战国楚墓之中的,这个时候鄫国都灭亡几百年了,哪里来的曾姬?

而且,根据壶上的铭文所记载,虽然这位曾夫人的父国是“曾国”,但她的父姓却是“姬”姓!

鄫国作为夏少康之子的封国,那肯定不可能是姬姓的,而是夏国宗室的姒姓!

由此,郭沫若在《两周金文辞大系》中,第一次提出“曾侯”器当为“楚之邻国”曾国,而非山东的那个鄫国。

直到1966年和1978年随州接连出土了多座曾侯大墓后,似乎也可以确定,西周时期在楚国旁边的随州,确实有这么一个叫做“曾”的强大诸侯国。

而且这个曾国是姬姓的,显然是西周初年,周王为了镇压东边的楚国,而分封到边境的宗室国。

可是这个曾国的出现,不但没有让史学家释然,反而更让他们摸不着头脑了。

随州,为什么叫做“随州”?

就是因为在西周时期,这个地方有一个鼎鼎大名的国家:“随国”!

这个随国可不是小国,在史书上的记载多如牛毛!

根据《左传·桓公六年》记载,“汉阳诸姬”之首的随国,其任务是监控南方蛮夷之国,以拱卫周疆。

一部随国史,就是一部随楚关系史。

从西周初年,随国带领汉阳附近的诸侯国,天天和楚国打战,和爸爸打儿子一样。

再到周室东迁以后,随国还在不停的和楚国打战,只是从主动进攻,变成了抵御入侵。

直到春秋中期,楚势更为强盛,再加上随国人救了楚王一命,随国曾经和楚国度过了一段蜜月期。

最后到楚成王三十二年(公元前640年),随国世服于楚,不通中国,彻底倒向楚国,臣服楚国。

一部随国史,也可以说是姬周从盛到弱的衰弱史。

在多部记载春秋战国的史书中,都可以找到随国完整的历史,随州之所以叫随州,也是因为这里曾经就是随国。

于是乎,当随州地界上,发现了多座西周早期和春秋中晚期的曾侯墓后。

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都懵了。

这个曾国,是从哪里蹦出来的?

为什么史书上从来没有这个国家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