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打脸(下)(1 / 1)

一品富贵 午后方晴 5067 字 5个月前

滕中正虽以刚直闻名,但还是威胁不了宋琪。

赵匡义走过来。

没有一个大臣敢拍马屁了。

但清流大臣们同样不敢作声,那是找抽的。

赵匡义阴着脸走来走去,脸上堆满了厚厚的乌云。

这场封禅毫无疑问,将是一个笑话留名于史册了,因此来到宋九面前,冷声问道:“卿难道不说什么吗?”

“陛下,木质易燃易导电,陛下若想这个悲剧不再上演,还是改成砖石建筑吧。”

若是在平时,宋琪又要咬宋九了。这是皇宫,若是偏殿改成顺店那种样子无关紧要,但将正殿改成顺店那种样子,自古以来的传统还要不要了?难不成以后要穿着西装T恤上早朝?

但现在一个人也不敢反驳。

可这非是赵匡义本义,又道:“还有呢?”

“陛下,治国以仁为本,此乃天灾,火势燃起来后,兵士奋不顾身地扑救,不然烧的范围更大,望陛下不要追究兵士的责任。”

建隆二年,内酒坊起火,那时宋朝才建立,加上各地叛乱,国家很穷,赵匡因此大怒,以大火时有酒匠想要侵入三司盗财物为名,准备将内酒坊五十名酒匠全部斩掉。经宰相再三劝谏后,赵匡仍杀掉了十二名酒匠。

这次损失更大,所以宋九乘机劝了一劝。

赵匡义有些失望。

然而宋九再也没说一句话。

赵匡义挥挥手:“诸卿回去吧。”

几座正殿烧掉,但百司未烧掉,并不影响办公。

滕中正追了几步,问宋九:“公为何不进言。”

赵匡义连问两次,明显是动怒了,不是对宋九动怒,而是对宋琪等人动怒了,没他们蛊惑,就不会有封禅的提议,那么就是有了这场火,也不会让人浮想翩翩。

但宋九两次回答皆无关痛痒。

“言要实事求实,况且光武乎…”

这些灾害管皇上与宰相神马事?

再说光武大帝刘秀,那可是千古以来集文治武功与cāo守于一身的明君,但因为他是出自刘氏旁室,因此即位后大搞图谶祥瑞,为何,用此来证明他的正统。况且赵匡义。

宋九几乎挑明了说。

事实现在赵匡义在狂暴中,情绪不稳定,理智不清晰,自己说了未必管用,相反的会给赵匡义留下一个落井下石的坏印象。

宋九又说了一句:“宰相要有容人之量也。”

“老夫有愧。”

“君是御史大夫,素以刚直闻名,就是要让你说话的,要敢于说话,何愧之有。”

宋九留下站在哪里啼笑皆非的滕中正,回到了西府。

西府还有很多事。

宋九抽出一叠邸报,犹豫不决。

王承美夫妇两次大捷,又得宋朝援助,于河东北广修砦堡,辽国人自然不能默视,因此让韩德让亲自出征,顺着阴山脚下,直扑夹山。中间隔着朔武应云数州,对此宋军肯定无奈了,否则宋九不会戒意让河东路出兵,将辽国这个大树砍倒。韩德让到了夹山,迅速扑灭了几个反叛的部落,催毁了几个正在修建的堡砦。在王家还没有反映过来之前,班兵回朝,俺们马到成功,旗开得胜,回来了。

可能韩德让这样做有点儿无耻,不过也不说没有功,这次出兵,震慑了许多夹山各部族,阻止了宋朝与王家影响力向东扩张。

宋九接到前线情报后,也不是很失望,王家力量还是小了一点,朝廷又没有办法将力量往北延展,因此向东扩张可能会力不从心。这样的结局,可能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辽国在用兵党项的同时,又用兵于阻卜。

迅速将几个反叛部族镇压,但可能拘于四面八方在叛乱,宋辽对峙,辽国兵力财力有些力不从心,并没有阻止阻卜人与宋朝通商。阻卜人很高兴,一边向辽国大献忠心,一边继续与宋朝做生意捞取好处。

但那能有这么好的事。

沾上了就别想撇清。

宋九接到消息后,又让斥候去前线陆续打听了许多消息。

然后写了两份详细的奏折。

首先是丰州,这个丰州不是唐朝的丰州,唐朝的丰州是在西阴山脚下的黄河边,北河套上。这个丰州是在府州与火山军的西侧,古长城外,若是以未来西夏与辽国的疆域来看,它虽与府州相连,但也能说孤悬于海外。

丰州北边就是未来辽国的河清军,金肃军,东胜州,黄河几字右上角内外地区,再往上就是辽国的云内州与夹山、金溪山地区,也就是辽国的所说的西山。

若是在宋九前世这一地区就是从呼和浩特西南到东胜这一片地域。

这里所居住的最多是鞑靼人,但与阻卜等鞑靼人因为种族融合,或其他原因,风俗习惯略有些不同,因此又称为白达旦。他们越往北越多,往南白达旦人数量则是很少。

其次是党项人,往北少,往南多,因此辽国号称西南征党项,不一定是王家折家与李家,也包括这部分的党项人。

另外还有许多汉人,他们是第三种族。其次是吐谷浑人,少量吐蕃人,或者其他人种。

这里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下控未来的西夏,以及宋朝的府州与河东,西控阴山,东指西京。

但在辽国与宋朝,西夏三国未鼎立起来之前,大家都忽视了这个地方。虽然这里名义上是辽国的羁縻地带,可现在这里的形势与巴蜀南面与大理交界的地方很相似,若是大理稍稍北扩,宋朝不会戒意,宋朝稍稍南扩,大理也不会理会,除非对方有雄心一口气将这个缓冲地带吃下。

辽国没有将它放在心上,可赵匡义心中也有忌惮。

哪里以王家为首,赵匡义担心会形成新的辖居力量。

在史上,王家最后让西夏灭掉。

不过没西夏,一切皆不大好说,宋九也担心。毕竟不是府州折家,他们离宋境过于遥远。

然而宋九思考了良久。

国家决策那有百分之百的好处呢,得择轻重选择。

与王家可能会形成的危害性相比,宋朝头号强敌还是辽国。一旦得到燕云,中原不会有危险了,可以释放出更多兵力。甚至可以调节,让辽国与王家发生冲突,控制王家力量的强壮。

因此此时不能顾虑得那么多。

并不需要朝廷花费多少钱帛,宋九也不想浪费,只是没人知道西夏未来危害罢了。

一是将羊毛商路向丰州北部扩大,甚至可以通过夹山,将辽国的皮革贩运过来,宋朝的出产贩运出去,在宋辽僵持状态下,形成一条走私商路。那么这个利益纽带形成,会使各部族渐渐完全倒向宋朝。其次是青盐,宋朝盐贵,不是制盐成本高,而是因为榷盐,使得盐价贵。辽国东部也产盐,这导致了整个河北地区因辽盐冲击,只好实施通商法。但这些盐因为成本无法运向夹山。

因此宋九提议,开通一些道路,改良运输车辆,使得青盐幅射到更广大的地区。因中原战乱,许多百姓逃向这里避难,仅向王承美投降的就达到七万多帐,一帐就是一户人家,可以想像这里的百姓数量。

一旦青盐道扩大,定难四州会受益,王家会受益,夹山各部族会受益,同时还减少了盐池附近各党项豪族的怨怼,朝廷所需的仅是起一个推动作用,就能将这一地区与中原紧密联连在一起。

辽国就会头痛了,强行征服,各部叛心更重,不征服,他们又不能提供足够的利益拉拢人心。

阻卜那边还是如此。

萧燕燕想清静无为,对羊毛商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若是阻卜将马匹大肆向宋朝贩运呢。

党项马就是河套马,高大,爆发力强。阻卜那边的马相对要矮小一点,它们就是后来的蒙古马,可这些马更能吃苦耐劳,成吉思汗远征欧洲,用的可不是河套马,而是清一色的蒙古马。

只要一动马,辽国肯定坐不下去。但他们怎么办,若出兵镇压,各部怨气会越来越重,那么再稍做引导,就能发生大规模的叛乱。或者禁商,那更行不通,漠外地域广大,人烟稀少,从哪儿能禁得起来。

而宋朝所做的不过是派几百名商人。

如果是原来,宋琪必然又要上眼药了。但他现在哪里能顾得上?

沉默了几天,赵匡义冷静下来。

连颁了两道诏书,既延灾于正殿,可能是朕做错了,如果刑赏有愆,措置乖当,或近习屏蔽,至物情壅塞,赋调未得均一,贤良多所论,中外群臣,各期无隐。

天下幕职,州县官,或知民俗利害,政令否臧,并许于本州附传置以闻,所言可采,必行旌赏,若无所取,亦不加罪。

让天下老百姓一起来说话吧。

朕做错了,或者百官做错了,或者政令失误,或者刑赏不当,或者赋税不均,或者好的大臣朕没有用,都可以向朕反应。

宋琪便说了一句:“狂瞽之人,当置严辞。”

可能他做贼心虚,后又又补了一句:“但刍荛不弃,以开言路,上圣之德也。”

有没有人真的听信赵匡义的话进言,宋九不在东府,不得而知。按照惯例,所有进言,除了与刑案有关的,都必须送到东府。

但到了七月初,赵匡义终于下了诏书,封禅之已久,今时和年丰,行之固其宜矣,然正殿被灾,遂举大事,或未符天意,且炎暑方炽,深虑劳人,徐图之,亦未为晚。他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下,停封禅,只于冬至举行南郊祭礼。

又改匦院为登闻检院,东延恩匦为崇仁检,南招谏匦为思谏检,西申寃匦为申明检,北通玄匦为招贤检。

这四个机构类似后世的信访机构。但比信访机构更复杂,包括冤案,国家政策,计策,民生,以及对官员的不满,都可以向这几个机构投诉。

那么大家就一起献计策吧。

各种五花八门的进言纷纷递给了赵匡义。

可没有多久,赵匡义就烦躁了,对宋琪说道:“朕下诏访民间利病,然上封事者多不知朝廷次第,所言孟浪,不切机会。朕本想下情上达,庶事无壅,故虽狂迅,亦与容纳。自古人臣谏君,固是好事,然须言当其理。国家擢任,亦须平允之人。如卖直沽名,侥求升进,悉非良善。”

说中了宋琪内心。

可边上坐着宋九,宋琪不能说陛下,你说得好啊,于是说道:“小臣章疏,陛下尽与披详,善恶贤愚,莫逃天鉴。苟百事之中一二可采,国家之利也。”

听着他们的对话,宋九卟哧乐了。

“你笑什么?”

“陛下,臣少年时何为,陛下是知道的,那时臣与诸衙内多打交道,又读了一些诗书,可陛下一直说臣轻狂。非是臣本性轻狂,不经风雨,如何见彩虹。不经磨砺,如何知国家次第。陛下yù广开言路,何用如此麻烦?”

“哦。”

“陛下,国家大小朝政,颁于邸报,送达各地官员手中,以便官员了解国家大事。为何不鼓励百姓自发办一些刊物,只要不是十恶之罪内的言论,让他们zìyóu书写,那么中间有好的策略,自当会有大臣看到,向陛下推荐。何必由陛下一一过目?国家那么多事务,就是两府宰执,都需要许多官员协助,况且陛下一人?以——诚——待——天下也,天下当以诚待天子。”

其他几个大臣一起低下头,想笑,赵匡义老脸一红。

这是宋九讥讽他与宋琪二人虚伪的。

然而赵匡义没有采纳。

真如宋九所说,办类似报纸的刊物,无所节制,可能都会有胆大的人说他帝位不正。

但不久田锡上一书,陛下混一天下,有功劳,左右奉诚谄媚,陛下说东,近臣说东,陛下说西,近臣说西。陛下要封禅,左右说能封禅。火起禁中,陛下反醒了,诏下海内,求大家进言。可臣在这之前连上两书,陛下都没有理睬。

这几年政令繁琐,朝令夕改,如前年敕下,令近州府互差司理判官,今年又敕下,令本州仍旧差置。等等。这篇奏折很长,达数千字。最后才点明,尚书曰,临下以简,得师者王。

什么叫临下以简呢,实际就是简政。何谓得师者王,就是得到好的宰执,国家政令才能变好。

后面又再点了一句,今宰臣若贤,愿陛下信而用之,宰相非贤,愿陛下择可用而任之,何以置之为具臣,而疑之若众人也。

宰相是你挑选的,那么就信任用吧。可你又不放心,那么你就换一个宰相吧。

明面上田锡是批评赵匡义主意不定。

实际是指宰相不好,不能担当,不能理政,只会谄媚巴结。换宰相吧!

又打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