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翻云覆雨(1 / 1)

一品富贵 午后方晴 4321 字 5个月前

赵普yin狠地看着朝堂发生的一切,他在等待。

卢多逊在大笑。

无人注意他们,边境陆续在发生冲突,不过宋军多有胜迹。

易州报破契丹数千骑,斩三百人,马五千匹,于是建易州大保寨为平寨军。

河东三交口西北三百里处固军,溪谷险绝,敌之所保,多由此入侵,潘美派师潜袭之,敌弃城逃走,军使安庆以其族来降。

契丹以七千人入侵平寨军,守将击走之,杀获甚众。

这都是小规模的冲突,无伤大雅。

又诏郝守浚等分行河道,抵于敌境,皆疏导之。又於清苑界开徐河、鸡距河五十里入白河。由是关南之漕河皆能通达,也就是自此以后,可以用船将粮草物资送到三关任何前线,节约用兵成本。

归德军节度推官李承信买的鳂鱼有烂者,笞其园户,导致园户病创数日而死,家人上诉,将李承信弃市处决。为了一个小小的家仆间接死亡,能将一个节度推官斩杀,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也罕有朝代做到。

再如两浙东北路转运使王德裔不亲事,部下不治,削两任,追缴先前所赐千两白金。

正是因为这些处罚,整个宋朝官场在高速的运转着,虽战事连连,因政策得当,而民不怨。这一条,就是后来的宋仁宗都难以做到。

也没有士大夫说它。

干嘛要说,摊上自己怎么办?最好是刑不上士大夫,那么不管自己做了什么,不会遭到严重处罚,甚至到吃苦的地方,因为士大夫不能侮辱,都能拒旨。

就在这时,赵普动手了。

卢多逊这时春风得意,有些马虎大意,甚至他看到一件事,北宋攻入太原城时,赵延美几个部下抢掠百姓,被大炮崔翰阻止,赵延美一直闷闷不乐,后来进谏,导致崔翰被严重处罚。

于是卢多逊反而与赵延美走得很近。

这个近不是投靠了赵延美,而是想获得更多的实权,xing质与赵普与李崇矩两家联亲差不多。

但赵普就想到了一件事,赵德昭死了,赵德芳死了,接下来会是谁?

赵延美难名会做出一些自保的措施。

不过整个局势他还没有看清楚,于是一直不动手。

他不动手,卢多逊又来了。

李崇矩悲催,候仁宝悲催,赵普的儿子赵承宗也悲催,在卢多逊的操作下,弄到潭州做了知州。

潭州也不错,荆湖重要的城市,原湖南的首都,然而赵承宗与潘美xing质不同,那终是南方,不是很适应。因此赵普想了一个办法,正好赵承宗前妻节李崇矩的女儿死了,让他迎娶高怀德与燕国长公主的女儿。

可能候仁宝牺牲,让赵匡义心软了软,于是允许。

赵承宗回京成亲,赵普操作,想要将赵承宗留下来。然而还没有等他动手找关系时,卢多逊开始催促赵承宗归任。

若呆在潭州倒也罢了,赵普很担心在卢多逊操持下,弄不好赵承宗会成为第二个候仁宝。

这时赵匡义藩邸功臣杨守一、赵镕、柴禹锡、相里勋等人告发赵延美骄恣,将有yin谋发。这四人肯定不是赵普的人。

他们只是顺从赵匡义心意,再加上赵延美确实想自保,做过一些事,因此就势而为,举报赵延美。

不一定与赵普有关系,然而赵普一直关注着时局,在等待机会,只要他稍稍表现,就会让赵匡义看到。

看到了赵普就好办了,想拿下赵延美,非是赵德昭与赵德芳那两个黄毛小子,比较麻烦的。还有卢多逊的举动也让赵匡义不放心,自然而然赵普就进入了赵匡义的视线。

为了帝位,就不要再提以前的事啦!

赵普为了权利,为了不被卢多逊继续打压,就不要再提良心的神马!

两人一拍即合。

赵匡义与赵普、卢多逊皆是权谋大师,为了打压敌人皆不择手段,可比起高下来,卢多逊太差了,即便打击,都没有重点,反而失去了道义所在。打击是对的,不打击赵普,百足僵虫,天知道会不会死,赵普一旦上来,卢多逊必然悲催,然而中间的手段呢?

赵普答道:“臣愿备枢轴以察jian变。”

老臣可以替你察访一下,然而答得很含糊,因为有外人在。即便这个外人是太监,但天知道他们会不会透lu给赵延美与卢多逊?

然而退下后,赵普脸上红光满面,他隐忍数年时机来到了。在这一刻,他完全忘记了赵匡对他的恩情与器重。

于是开工,金匮之盟出现!

然后写了一道密奏,说臣是开国旧臣,为权幸所沮,接着又说了金匮之盟的事。

为什么现在说,以前说管用吗?整个宋朝谣传纷纷,赵匡义可在乎过?提了也不管用。然而现在赵匡光要对赵延美动手,就需要更多的大义,一道金匮之盟抛出来,赵匡义会怎么想?

看到赵普密奏,赵匡义哭笑不得。没办法,为了帝位,只好牵让,重新将赵普提为中书门下平章事,早朝时位于赵延美班上。

赵普上台后,便开始了凶狠的报复,先将孙全兴毒打一顿,再拉出去砍头示众,刘澄连京城都不用回来细审,直接在邕州正法。

因此这是一场没有任何对错黑白的朝争,三方一个比一个狠,一个比一个不要脸。

但问题不止如此,为了保住权利,赵普开始拉拢读书人,给了文人越来越多的权利。

也就是宋朝的黜武重文由赵大与赵普完成第一步,赵二完成第二步,赵普完成第三步,宋朝软弱的时光终于降临。

但因为赵普对读书人好,所以史书居然对他评价无比的崇高,比萧何还要高,比房杜也要高…宋朝几乎就是赵普创造出来的,那么柴荣呢,赵匡呢?以及柴荣式的那些创新制度呢?然后赵普做了什么,黜武重文?

再来,王仁赡掌邦计恣下吏为jian,于是罢为右卫大将军;琪与度支判官、兵部郎中雷德骧,盐铁判官、金部郎中奚屿,并责本曹员外郎;户部判官、户部员外郎王遹责授太常博士。

可能王仁赡是做过一些不好的事,但还有赵普所做的更不好吗?

无他,王仁赡乃是赵普的政敌,在巴蜀时两人就结下了仇怨。宋琪原来是赵普的人,太平兴国三年赵匡义召见,诘责,宋琪表示悔过自新,他是赵普的背叛者!雷德骧更不用说了。

数月后,王仁赡怏怏不乐而病死。

春天到来,东京城上空却是yin云密布。

宋朝东京城春花渐渐含苞yu放,东北仍是白雪漫天。

但相比于酷寒的严冬,天气要略略暖和一点。

黄龙府城外一万六千多名大军正在集结。

宋九来到东北第一年都是秋天了,时间来不及。因此所做的事仅是训练乌玄明与燕颇的部下,制订更规范的制度。

第二年宋九让学子教导当地百姓耕种,并且指导乌玄明扩张。但对象仅是兀惹部的后方,没有向西也没有向西南。并且派使去契丹请降。可能契丹会产生警觉,不过辽东深处对于契丹来说,毫无疑问是宋朝的西南边缘地区,称臣最好,不称臣也不怪。只要不对宋朝管辖地区发起进攻就行了,你们内部随你们折腾去。

再加上满城与雁门两战,契丹正谋划更大规模的报复,这给了宋九宝贵的时间。

到了去年,在宋九指导下,乌燕二人不再扩张了,而是整合,同时为了防止契丹突然醒悟过来,派使献鹰献马,祝贺辽景宗南伐大胜。

因此对于东北那些小动作,契丹君臣拿不定主意,这又赢来宝贵一年时间。

在这一年里,宋九指导着乌玄明从兀惹城开始,向东向南,连续筑了九个高大的城池,不求多大面积,但求高与厚以及坚固。有了城池,就有了交易地点,加强来往,并且有了城池就有了防御。对于攻城契丹并不大善长的。

原来也有城,可非是城,而是寨。

也就是若前线不敌,退到大后方来,契丹也不易将这股力量吃下。

这是做长远打算,不求一百年,最少能保证这股反抗的力量持续二十年三十年,那么就会极大的拖累了契丹国力。

按照宋九想法,还打算熬一年,毕竟内部困难太多。

首先耕种,宋九带来了学子,带来了农具,当地人也有耕种,可这些人学习兴趣始终不高。明明看到前年丰收,他们仍然过着原先的半牧半渔半耕生活。

其次落后的文明,生活习惯与奴隶制度,造成这里人烟稀少,交通落后,不易聚在一起。而且各部仇杀现象严重,也不是很团结。总之想将他们拧成一股绳,比登天还要难。

最后就是乌玄明与燕颇的能力,无论政治或者军事能力皆很差。宋九怀疑只要自己与高琼一放手,马上这个松解的联盟就会四分五裂,故这两年来一直担任着老师工作,不停的教导他们如何做这个国家的一二把手。

好处也有,寒冷的气候,贫困的生活,以及大量游牧区,使得这里的百姓十分凶悍,高琼曾估量一下,若是同等武器,装备,以及将领与其他因素相等的话,若是能整合起来,这支生女真军队能够以一当十。

另外东北也有许多特产,比宋九想像的好,而且物价便宜,一副盔甲能换好几匹良马。直到前年,经过宋九指导,大多数部族知道通过交易,能与宋朝换来大量他们需要的商品,例如铁器与布匹。这种交易能加速将他们捆绑起来,也减少了朝廷的补贴。

当然,他来东北十分保密的,知道真相的人只有几个人,连卢多逊都不知道,甚至张齐贤离开登州后,赵匡义以潘惟正为登州通判,好替宋九打掩护。

然而去年秋后,宋九得知候仁宝的事,改变了想法。

离得太远,消息太落后,明明春天发生的事,秋天才让宋九知道。

因此去年冬天来临时,宋九让乌玄明兵分数路,直指黄龙府一带的各部族与铁骊部。这一带有很多大部族,例如铁骊部,达卢古部,突吕不室韦部,涅剌拏古部等,完颜部在里面只算是一个小部族,并且十分分散。

有的部族虽强大,可是乌玄明突然来袭,又得到宋朝武器的支持,兵力又比他们多,不久个个皆被拿下。可能还会不服,但表面上个个诚服了。

这些部族有的与契丹很亲近,离契丹实际控制范围越来越近,契丹终于感到不安起来,当时一是大雪封门,不便出动大军,二是由宋朝牵制,主意不定,只好派使者过来责问。

乌玄明按照宋九所指示的,说出无数个理由,并且表态即将派出一万战士,归契丹指挥,一道攻打宋朝。

契丹人未必相信,但他们丈二和尚mo不着头脑,再加上他们对生女真落后的鄙视,因此又再度犹豫不决起来。

不过这时图已尽,匕就要现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