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海洋(1 / 1)

五月芒种,夏粮收获的季节,这意味着难熬的春天的终于过去了,无论是对女真还是对大明,小冰河时期的气候都不算太友好。

不过相比于女真,明朝地大物博,尚有江南湖广的鱼米之乡可以辗转腾挪。

朱由检从韩廣的奏章里得知,靠着从湖广购来的粮食让陕西灾民渡过了这个难熬的春天,而且随着督巡赈灾、惩治贪官等工作的开展,朝廷失去的民心渐渐又回来了。

而且根据朱由检的指示,韩廣在陕西着实杀了不少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当然全都是证据确凿。

这一举动着实吓坏了陕西的士绅,在韩廣的强推之下,士绅们皆答应了减租的建议。

当然,针对韩廣在陕西搞得如此激进的一套,通政司弹劾韩廣的奏章堆到了一人多高。

但随后韩廣宣布的三年免税的诏令一出,士绅们全都没了话说,如果不用缴税,那给泥腿子们让点利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毕竟要是真把泥腿子们逼急了,士绅们也难以自保,白水县豪族被泥腿子们杀的全家不剩的惨剧还历历在目。

而参与民变的农民,在韩廣大方开出的招抚条件之后,也都陆续返回了乡里,一场尚在萌芽之中的民变,便被朱由检不费一兵一卒就化解了。

‘三年免赋,减租减息,希望历史上起自陕西的农民起义,能不在发生。’

朱由检看着韩廣从陕西发来的奏章,喃喃而语。

‘唉,光是不交税还不行,必须给陕西农民找条能吃饱饭的活路,土豆和红薯的育种工作虽然进行的很顺利,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船上的土豆和红薯并不是很多,大面积的推广至少得是五年以后了。’

朱由检思量着,放下韩廣的奏章,又拿起了一份,而这一份奏章,却为朱由检解决北方人民在小冰河时期的吃饭问题打开了一扇窗。

“福建巡抚熊文灿启奏陛下:福建泉州南安郑芝龙,聚沿海民众数万,战船千余艘,据大员之地,已成气候,官军屡次进剿,皆不得法。”

“疥癣在侧,恐惊圣安,自臣上任以来,誓要为陛下扫清此祸,屡屡向郑氏张朝廷大义,布陛下仁德,今闻郑氏已有悔意,欲向朝廷请降。”

“兹事体大,文灿不敢擅专,特奏明天子,以待决断。”

朱由检将熊文灿的这份奏折反复看了多遍,见上面并没有内阁的票拟,只是将左上角涂红。

朱由检知道这是内阁也不敢擅专,留待自己决断的意思。

内阁对此难以抉择,朱由检倒是没有多少犹豫,既然打不过,那就只能招抚,至于郑芝龙开出的条件,前世的朱由检也略知一二。

郑芝龙好像是被封了五虎游击将军,领泉州中左所,坐拥闽海,依旧垄断着与日本的贸易。

思虑一番,朱由检觉得招抚了郑芝龙好像对明朝也没有什么坏处,反正朝廷现今在海贸上也插不上手,还不如大方的拿来给郑芝龙谈谈条件。

想到了这里,朱由检便提起毛笔在奏章上批了几个红字:准予请降,便宜行事。

朱批用印,经通政司送回内阁,后又以八百里加急发回福建福州。

福建巡抚衙门,熊文灿接到朝廷旨意已是十日之后了。

看着朱由检朱批的八个大字,顿时喜不自胜,前前后后,历时一年的接洽,终于要有眉目了。

熊文灿当即与幕僚商议了一番后,便请来了郑芝龙在福州的谈判代表王忠孝,向其通报了朝廷的旨意,并附上了一份招抚条件,请其传回大员。

得知明皇批准了招抚,王忠孝亦是非常高兴,一年多的接洽终于有了结果,虽然熊文灿给出的条件非常之苛刻,但漫天要价坐地还钱,既然明皇准了招抚,那就不怕卖不上一个好价钱。

不敢怠慢,当日,王忠孝便将这一消息发回了大员。

五日后,大员魅港,郑芝龙得到明皇准予招抚的消息后,便将郑芝凤、郑芝虎等人招来商议。

“哥哥,明皇还是不错,明白咱哥几个的一片报国之心,但这老熊忒不是东西,竟然还想让咱们弟兄拆分,你看看这招抚条件,一点诚意也没有。”

郑芝虎一点就着的脾气,看了熊文灿的招抚条件顿时火冒三丈。

“二哥莫急嘛,熊文灿也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罢了,我们开自己的条件,自不必理他。”

相比于老二郑芝虎,四弟郑芝凤就镇静的多。

“四弟说的是,这只是常见的伎俩罢了,咱们开自己的条件就行,特别是手下弟兄拆分之策绝对不能答应。”

郑芝龙逐条分析着熊文灿的招抚条件,

“咱们弟兄今日能让朝廷招抚,全凭这数万将士,数百条战船,一旦被朝廷拆分打散,那咱们弟兄是死是活就只能全凭朝廷的了。”

郑芝龙三兄弟针对熊文灿一条条的驳斥中,慢慢开出了自己的条件。

福建与大员之间,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中,两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

而在这期间,朱由检却忙里偷闲,去了一趟天津卫。

天津府城始建于永乐二年,初为卫所,后随着朱棣将都城迁至北京,天津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二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北方一座重镇。

但由于永乐之后,明朝海贸不畅,天津只是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城市发展的,他的海运地位没有得到体现。

而朱由检此次出巡天津,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开发天津的海运潜力,为下一步开埠做准备。

天津是北方唯一一座兼着海运和运河的城市,海运物资上岸后,西可至京畿山陕,南可沿运河运抵山东河南,贸易地位极其重要。

根据朱由检对历史的了解,在随后的二三十年间,北方天灾不断,若不能源源不断的将南方乃至南洋的粮食运到北方,朱由检也不能保证不会再爆发民变。

朱由检急于招抚郑芝龙,目的之一就是要拓展粮食的进口渠道。

虽然这可能会花不少银子,但朱由检对大明的丝绸瓷器有着绝对的信心,饶是弱如历史上的晚清,保持贸易顺差都没有问题。

而且朱由检的西山轻工业工厂已经动工了,若是白糖、玻璃、棉毛纺织研制成功,用附加值高的工业品去换低附加值的农产品,这笔买卖怎么也不会赔的。

除此之外,天津港口地处渤海湾内,渤海北岸便是金国腹地,深谙后世海权主义的朱由检,自然不放弃如此便利打击金国的方式。

若是有一支北海舰队,便可以沿着辽东广阔的海岸线肆意骚扰金国,而且一旦战事不利,还可以从海路迅速撤退。

民政、军政、海贸,天津承担着如此多的任务,也不枉朱由检要亲自考察一番。

但一番考察之后,朱由检雄心勃勃的出海计划,受到了不小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