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节 在荷兰(二)(1 / 1)

近乡情怯啊!

考斯提特带着两个水兵,站在运河边上的一栋房子前踌躇不前。

这是他的家,时隔多年,他回来了。

家人们过得怎么样?他们生活得好不好?

那时期没有邮局和汇款,考斯提特有托荷兰老乡带钱回老家,但海途茫茫,那些荷兰老乡驾船从东方回到西方,托过五个船长,没有一个再返东方,更没有关于他家人的消息。

所以考斯提特带患得患失,忐忑不安。

过往的行人奇怪地看着一个族人穿着与众不同的装束,旁边还有二个华人。

就在这时,在考斯提特背后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道:“考斯提特,你回来啦?”

考斯提特扭头一看,见是一位结实胖大的大叔在和他打招呼,不由得惊喜地道:“马西森,是你啊!”

正是邻居,两人亲热地拥抱在一起。

“你总算回来啦!怎么,在东方发财了?”马西森问道。

“嘿嘿,混口饭吃。”考斯提特敷衍一句,颤声问道:“我家里怎么样?”

“很好,一家都好,云妮(考斯提特的儿媳妇)上个月生了第二个,是女儿,上一个是儿子,你孙子孙女都有了!”马西森告诉他道。

考斯提特不由得大喜!

“来吧!”马西森拖着他往房子去,考斯提特身不由已的跟随而去。

马西森亮出嗓门道:“看看是谁回来了!”

房子里的一家子出来,顿时惊喜交集!

考斯提特终于与家人见面,妻子、儿女、孙儿女,其乐融融!

老婆爱丽娜,大儿子弗朗西斯柯、小儿子帕布洛,抱着新出生的孙女,考斯提特爱不释手。

他托运过五次钱,有三次送到了家人的手里,家人过得不算好不算坏。

这一次就不同了,他带回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交给老婆收好,然后取出茶叶、奶糖、丝绸送给邻居们,以谢他们多年来对家里的帮助。

很多人听闻他回来,都赶到他家里来,考斯提特家里热闹非凡!

他在家里呆上几天,享受天伦之乐。

然后他逐家拜访在东南府的那些红毛番家庭,给他们送去了家信和金银!

有的家庭破灭了,找不着,但大多数人的家庭犹存,接到远方家人的消息,让他们又惊又喜!

纷纷写家信回去,托考斯提特带回去。

最终在离开家乡,返航东方时,考斯提特带了自己的小儿子和二个亲戚、十几个乡人,都是棒小伙子同去,准备带他们出身。

考斯提特看重东南府的发展能力,不乘着东南府高歌猛进的时候发力,还算是半途的雪中送炭,一旦大局定下,那就没有什么油水了。

考斯提特是如此看好东南府的未来,他带回的棒小伙子们加入东南府,宣誓归化,成为华人中的一员,加入东南军,最终功成名就!

他在荷兰时,再立新功。

协助取得了制钟的技术!

得到了制造玻璃技术!

明中叶后,随着欧洲传教士入华及广州贸易的开放,西洋钟表作为礼品和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到明朝末年,西洋钟表不仅已广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知晓,且已出现国人学习钟表技术并仿制生产。

但他们的钟表都是那种直接上发条的需要驱动机构来推动对称横壁的钟表,精度较差,最好的技术还是在西方,在阿姆斯特丹,考斯提特再三比较,找到了当地最好的钟表制作匠安立奎,他那里的技术水平接近于后来的“单摆机械钟”!

那个钟有摆锤,利用重力在那里摆啊摆的。(1657年也是荷兰人惠更斯将重力摆引入到机械钟去)

这是那个时期最好的机械钟,根据单摆定律制造,用摆锤控制其它机件,使钟走得快慢均匀,精度高,计时准。

安立奎觉得很懵逼,来了几个客人,把他店里的钟表一扫而光,统统买下,然后客人们除了买蛋,还想买生蛋的鸡,想请安立奎到东方干活,给予高价!

虽然可以拆开来仿制,但请上技师,能够少走弯路,钱,不是问题!

东南府领袖在吃的方面节省,但在知识技术方面很大方。

安立奎舍不得离开家乡,他推荐了他的儿子,而他的儿子有他的技术,也乐意去外国闯一闯,于是华人们满意而归。

除了钟表技术,还有玻璃技术!

很早前埃及人发明了玻璃,后来传入欧洲大陆,当时的意呆利为了保守玻璃的秘密,甚至把玻璃工匠集中在一个海岛上严加看管。

不过,世间无不透风的墙,玻璃技术最终传遍欧洲大陆,现在华人来了。

中国一直有琉璃,用在装饰为多,需要西方的那种玻璃技术。

华人搜罗到了几名技术精湛的玻璃工匠,以高薪相诱,准备带他们到东方。

那年头没有什么技术专利限制,国王们也很轻视工匠,所以华人不费什么事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大航海时代,红毛番对于远洋出国并不感冒。

有考斯提特和没考斯提特是不同的,如果黄种华人贸然上门说要请他们出国,恐怕不一定行。

但有考斯提特出面就大不一样,他拍着胸膛担保,红毛番就从了。

欧洲发展到现在,许多方面有他们的独到之处,所以这一回,来访的华人到处搜罗需要的专家、工匠以及技术,他们得到了机械技术、玻璃技术,由此得到了望远镜制造技术!

这些人关系重大,华人高价雇佣了二艘荷兰远洋船,请了最好的水手,将这些人才连同那些红毛番的棒小伙子们送回东方。

为了这件事情,考斯提特中途停止了出航,亲自带队,走非洲线路回国。

有一个排的官兵跟随考斯提特离开,以保护这批人才。

洪煕官并没有停留在荷兰,他再去一趟英国、法国,主持了那里的使馆开馆仪式,之后,又回到荷兰,主持了驻荷兰使馆的开馆仪式,各国都请来大臣们与他们一起剪彩,从此,华人就在欧洲扎下了根,陆续有华人到达欧洲游学、贸易。

只是数量并不多,毕竟,在东南亚的华人们生活好过,只要勤奋,都有好生活,干嘛到异国它乡讨生活呢!

那时期的东南亚,俨然是灯塔国,华人是很牛气的,反倒有为数不少的红毛番归化东南府,作为中华小跟班的倭国、朝鲜、安南、琉球等国子民们,做梦也想得到一份东南府的户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