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功名利禄熏人心,父子离德又离心(三)(1 / 1)

如果说之前邓洵武参蔡京那一本,已经让不明真相的大宋百官们,惊掉了下巴。

那么,蔡攸,参他老爹的这一本,彻底让这些吃瓜群众们,怀疑起人生来。

所谓百善孝为先,连孔圣人都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意思是儿子犯了错,父亲得帮着遮掩,父亲犯了错,儿子也得帮着遮掩,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不仅不应该处罚,还应该大加褒扬。

大宋自开国以来,便是以孝治国,可从未听说过,曾有儿子状告老子的稀奇事!

蔡攸,这么多年的圣贤书,都读进狗肚子里去了么?

他,难道就不怕受天下人唾弃么?

就在极少数卫道士,想要顶着巨大的风险,出来指责两句时,蔡攸,又说话了。

“启禀陛下,非是微臣要参家父,而是……”

蔡攸缓缓展开了手上的奏折,向着众人一亮。

咦?

怎会?

……

在一片惊呼与窃窃私语声中,所有人的目光一凝,均是脸色狐疑,面露不解。

原来,蔡攸手上的奏折,一片空白,竟是连一个字也没有。

“居安呐,你这是何意?”

纵然对今日之事,早有准备,但徽宗仍被蔡攸此举,搞的有些没头没脑。

按事先约定,今日朝会,由邓洵武出面,借着昨日城北那事,狠狠的参上蔡京一本,然后由蔡攸出面,替他父亲上表,乞骸骨,接着便是徽宗故意不准。

然后御史台跟进,参蔡京,蔡攸代父再上表,徽宗再不准。

然后,百官上表,参蔡京,蔡攸再上表,徽宗留中不发。

最后,经过三辞三留之后,太师蔡京,得以告老还乡。

以上这些,就是徽宗的全部剧本。

按剧本来走戏的话,蔡攸掏出的,应该是蔡京的辞呈,而不是这一份不知所谓,空白无一字的参本。

“启禀陛下,非是微臣想要参家父,微臣是有苦衷的啊……”

跪在殿前的蔡攸,将手中的空白奏折往地上一放,俯身下拜,言辞恳切,语带悲怆。

只不过,他冲着地面,又被宽大袖袍给遮的严严实实的脸庞上,根本看不出一丝丝的悲凉之意。

相反,有的只是阴翳,与断然。

苦衷?

徽宗一怔,原先的剧本里,可没这一说啊?

“蔡学士,何出此言呐。”

心中有了些许不满,徽宗的语气悄然改变,连称谓,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蔡攸在察言观色方面,可是相当精通的。

他一听徽宗的语气,便知自己这般做作,已然让龙椅上的那位,起了不满的心意。

但是,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能早日登上那个梦寐以求的位置,他不得不顶着被徽宗不满,被文武百官腹诽的压力,自己给自己加戏,来了这么一出。

毕竟,三辞三留,所费时长,可不是一两日的功夫。

时间一长,谁知道,会起甚变数!

所以,今日,他就要将事情做绝!

“启禀陛下,微臣参家父,乃是家父之意!”

蔡攸此言一出,顿时惊起了一片惊呼之声。

甚?

是蔡京之意?

蔡京,这是……老糊涂了?

让儿子参自己,是想做甚?

别说不明真相的文武百官了,就事先知道内情的徽宗,也有完全迷糊了。

“家父年事已高,精力实在不济,绝大部分政事,皆是交由微臣四弟蔡绦,以及诸多假子去办,故而……”

蔡攸猛然抬起头,面带不忍,但又义正言辞,郑重道:“故而家父再三考虑,实在不愿再行权宜之事,特命微臣,参他一本,以示自责的决心。”

指着地上的空白奏折,蔡攸面露苦笑,满是委屈道:“家父的命令,微臣不得不从,但身为人子,又岂能真做出这等有违人伦之事,所以……”

说到这里,众人再看那空白奏折时,真也好,假也罢,皆是一副恍然大悟状,霎时引起了殿中的窃窃私语。

原来如此,好一派父子情深,却因为国事,不得不秉公而行的人间惨剧,不,人间美谈啊……

唯有徽宗,盯着声情并茂的蔡攸,默不作声。

是真,是假,并不重要。

只要是蔡攸,能自圆其说,那便是板上钉钉,千真万确!

“微臣,代父上表,请乞骸骨!”

蔡攸见火候已到,便不紧不慢,从怀中掏出了一份,已经捂的发烫的奏折,高举过顶。

这一份,才是原剧本里的正主!

按说又回到了正轨,能将事情推进下去,徽宗应该是高兴才对,可他的内心,不知怎地,突然起了一阵腻歪。

他这腻歪,是冲着蔡攸去的。

蔡攸的这点小动作,在别人眼里,或许还能遮掩过去,可在徽宗眼里,却是原形毕露。

倒不是说徽宗责怪蔡攸为了早日上位,不顾父子纲常,有违人子的本份。

而是徽宗,突然又有了一种失控的感觉。

身为大宋天子的他,为何要布下这个局,说穿了,还不是因为受不了大事小事,事事都要受太师的摆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