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丁征被卖身的船队是金陵传统的商号,金陵商号,他是有金陵三大家一起集资搞出来的远航商队。
赵家,沈家,柳家。
虽然晋商在满清时代,成为皇商,曾几何时有独占鳌头之势。
但在这个时期,晋商虽然很团结,但他们在大明帝国的大西北倒腾一点盐,生铁的生意,还是处于时代的下风口,不算主流,
他实际上并没有与江南那些商号比较的资本。
赵家,沈家,柳家,这三家做着的是丝绸生意,他们的手段不比晋商低。
江南织造局。
是给皇帝陛下,两宫太后刺绣龙袍凤袍的。
先别管赚不赚钱。
这算是大明朝商人能够接触到的天花板了。
天花板的生意,他们提供生丝……
当然,两千年不变的规矩,他们要招标,可在隆庆年到如今,竞标成功的也一直出现在这三家之中。
越大的家族,越是保守。
在朝廷开海之后,他们也想赶上这个浪潮。
三家,合资做了一个船队,投入了上百万。
张丁征被卖到了这个船队中,算是他的幸运,因为在第一波的时候,这个金陵船队已经积累了经验。
不可能出现大批次劳工死亡的事情。
对于船队上的人员安排更合理了些。
虽然张丁征每日都很累,但是,整体的工作量是不会累死他的,甚至还给他留出些许的时间游玩。
到了晚上,船舱里面依旧颠簸不停,张丁征却早已习惯了这种晃动。
他完成了一天的劳累工作,趁着换班的间隙,来到甲板上透气。
海面上,一轮明月高悬,与陆地上的月亮截然不同。
大明的陆地太过广阔,太过繁华……
因为繁华,因为广阔,导致大明朝的月亮,仿佛被山川、房屋和树木环绕,多了几分烟火气……也没有海上的圆了。
而海上的月亮,孤独地悬挂在广袤无垠的天幕下,洒下清冷的光辉,照亮了波涛汹涌的海面。
那月光如同银色的轻纱,在海浪上舞动,随着海浪的起伏闪烁着神秘的光芒,这也是海上最主要的光源之一。
张丁征静静地凝望着这海上明月,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
就在这时,他看到了一个身着锦绣丝绸衣服的老者背着手站在船头。
张丁征心中明白,在船上能穿丝绸衣服的定是主子们。
这么多天,他也只见过一个人穿着丝绸的衣服,那个人是这艘船的船长,而眼前这个老者,定是有着崇高的身份,但却不涉足于船上的生意。
当然在开海之后,很多大儒虽然嘴上说着,开海会误国误民,但他们的行动却是截然相反的。
有很多有名气的大儒,会上船出去看看。
井底之蛙,虽然舒服,但想当的人,是很少的,有机会开拓视野,谁不想尝试一下。
天涯海角,存在吗?
他们也是有求知欲的。
这些,张丁征是知道的。
原本在他的船上就邀请了这些大儒,写传记,写话本,不过,他没有机会成为主子,参与到创作中了。
他走上前去,恭敬地行礼道:“先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不知这海上的明月,先生有何感受呢?”
老者转过头来,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看着张丁征,微微点头道:“你一个船工,竟能说出此等诗句,不简单呀。”
张丁征谦逊地笑了笑,说道:“先生谬赞了,小人只是偶尔听闻,觉得这诗句与眼前之景甚是契合,再加上先生站在船头,天涯共此时,好似成了眼前之事。”
老者轻轻笑道:“多年前啊,咱们的皇帝陛下曾经给已经去世的高拱,写了一个匾额,上面 所说的便是海上生明月,一晃多年过去,物是人非,但也依赖高拱之力,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这老者说完之后,有些疑惑,他不知自己为什么会跟前面的这个劳工,说这么多,可能是因为上船的时间久了,没有人给自己讲述诗词歌赋。
张丁征提了诗句,倒是让他有些控制不住自己,说了过往的事情。
而此时张丁征面对的老者。
可不是个简单的角色。
他叫徐渭。
皇帝陛下的老师。
他此次随着船队出海,一方面是因为与金陵王家交情深厚,想来看看这开海后的景象;另一方面,也是想远离两京的喧嚣,寻找一份宁静。
徐渭在万历四年初,便离开了北京城,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觉得自己教不了皇帝陛下什么东西,在加上南方开海的势头越来越猛,他也想着出去看看,便给皇帝陛下告辞。
朱翊钧一直尊敬徐渭,对于他的要求,直接全部满足,放他离开京师,两人约定,在徐渭回来之后,定要给皇帝陛下好生讲一下海外的事情。
徐渭看着眼前这个聪慧的年轻人,心中多了几分好奇。
“你叫什么名字?为何会在这船队之上?”徐渭问道。
听着徐渭的话,张丁征稍稍一愣神,片刻之后,还是回答道:“小子张小二,机缘巧合,上了船,出了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