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李成梁,历史定位复杂,有人说他是大明朝的功臣,也有人说他是大明朝的罪人。
若是不加与控制,这个时空的李成梁也有发展成为东北王的潜质。
首先,他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
李成梁镇守辽东长达二十余载,多次取得对蒙古和女真各部的重大胜利。
他自隆庆四年至万历十九年镇守辽东期间,有文献可考的与蒙古、女真开展的大小战事多达五十二次,达到朝廷规定的“上捷”标准的战斗超过二十次。
他的战功之显赫,在当时的武将中极为突出,边将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
他的镇守下,辽东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对蒙古和女真各部形成了沉重的打击,使他们不敢轻易侵犯大明边境。
他麾下的辽东铁骑战斗力强劲,与戚家军不相上下,且配备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
并且,李成梁也有开疆辟土之功,在历史上,张学颜为巡抚之时,李成梁向朝廷请奏,将原有的六个明军堡垒向外移至宽奠、长岭散等处,设立辽东的宽奠六堡。
六堡设立后,大明辽东“拓地千百里,益收耕收之利益”,后来此地人口多达六万四千户……
同样,在历史上李成梁也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第一点是他虚报战功、作风不良,李成梁曾多次被御史弹劾虚报战功、纵容子弟、拥兵自重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地位的提高,他的进取心下降,但对爵禄的渴望却没有减少,到了后期甚至出现杀良冒功的行为,严重影响了他的声誉。
而第二点,就是李成梁慷国家之慨,将公家的土地分给辽东铁骑官兵。
而这些军人自然会感谢李成梁——主帅讲究啊,冒着极大风险给我们土地,我们应效忠于他
戚家军,空有其名,但没有其实,虽然后世把戚继光带领的军队称为戚家军,但他们还是朝廷的边军。
而李成梁带领的辽东军,虽无家军之名,却有家军之实……
而在后世,对李成梁名声影响最大的还是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的崛起,与李成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李成梁扶持努尔哈赤,在辽东方向塑造一个大明朝的劲敌,一个只有他才镇得住的劲敌。
朝廷,皇帝也不得不依赖他,只能由他在辽东折腾。
至于努尔哈赤,也是相当“配合”。李成梁,李如松父子活着时,他始终“乖乖的”,只打女真内战,不能也不敢越雷池半步,不仅如此,还听李家父子的调遣,进入朝鲜,参与援朝灭寇的战争……
李成梁,他的习惯,是谁露头就打谁,谁强大就灭谁,蒙古如此,叶赫部如此,哈达部也如此。
然而这个习惯,在努尔哈赤的身上,失效了。
整整十年,努尔哈赤从一个弱小部落逐渐强大,统一了建州女真,对如此庞然大物,李成梁却视而不见,海西女真四分五裂,叶赫哈达部只是刚刚冒泡,就被他一顿猛打,压制下去。
在李成梁的扶持下,于是,只有三十人起兵的努尔哈赤变成了辽东外,除明军外,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李成梁直接或间接的帮助了努尔哈赤清除了蒙古和女真所有强大的对手。
万历十九年,李成梁致仕。
努尔哈赤对继任的李如松也是很服帖。
但,万历二十五年,李如松率数骑在辽东遭土着设伏,身死,努尔哈赤便没了恐惧之人,而辽东也无可胜任的主将。
“十年之间更易八帅,边备益弛”。
(李如松有带少数兵冲锋的恶习,在朝鲜,曾带一千人被二万东洋军包围。幸亏将士用命,李如松才逃出生天。)
于是,努尔哈赤开始不安分了。以前,蒙古人所干的抢劫勾当,努尔哈赤继承了下来,并且,比蒙古人做的还要绝,不仅想要大明辽东万里江山,还有了窥视关内的野心。
当然,最后的结局是。
汉人的江山再一次的忘了。
而清朝人修的《明史》是为李成梁作传了的,但是只字没提李成梁跟努尔哈赤的关系,只说李成梁抓住闹事的建州右卫都督王杲,还杀了王杲的儿子阿台、阿海。
那个被李成梁送到京城凌迟(磔)处死的王杲就是努尔哈赤的亲外公,而且李成梁还利用女真内乱干掉了努尔哈赤的爷爷和父亲。
李成梁可谓与后金,也就是努尔哈赤有血海深仇。
但满清修撰的《明史》,却对李成梁不吝溢美之词,连李成梁的儿子们也都介绍了个遍,还特别介绍李成梁的重孙子、抗倭名将李如松的孙子李尊祖的结局:“闯贼陷京师,遇难”。
这无疑,又是在对后世猜测的一种应证。
努尔哈赤统一整个女真部落用了三十年时间,而且多次挑战大明的底线,不断给自己加封各种头衔。
对此,辽东的官员,守将视而不见。
只因努尔哈赤对明朝边将极力笼络,对大明也俯首称臣。
他本人在万历二十九年还到北京去朝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