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子攸身死家国乱(1 / 1)

530年,十二月,洛阳。

这几天尔朱兆过足了皇帝的瘾。他把部队驻扎在尚书省内,自己成天在宫里肆意妄为,皇帝用过的东西都要拿来用一遍,后宫诸多嫔御妃主都难逃魔爪。元子攸的皇子还不满两个月,被尔朱兆从皇后,也是自己堂妹尔朱英娥的手中抢下来,直接摔死。

几天后,尔朱世隆陪着新皇帝元晔也抵达洛阳。

元子攸的上一届班子成员里没来得及跑的都被清算。

临淮王元彧打算从东掖门逃亡,被尔朱兆部众抓获。元彧也是个反复之人,曾经投奔过南梁,追随过元颢,但这次还算有气节,在尔朱兆面前辞色不屈,被当场殴打致死。侍中李彧暂时躲了起来,但他的老爹青州刺史李延实受儿子牵连,被杀害于青州馆舍。只有胶东侯李侃曦跑得快,一溜烟逃奔南梁。

行台源子恭逃到洛阳东面的缑氏,没多久也被抓了起来,押回洛阳。

南道行台高道穆此时还没来得及离开洛阳,他见势不好,想要装病避祸。但为时已晚,他是元子攸的铁杆亲信,也是刺杀尔朱荣的主谋之一,这个账赖不掉的。尔朱世隆到洛阳之后,很快把他也抓起来砍了。

北道行台杨津正在邺城招兵买马,本来打算从滏口陉穿越太行山去偷袭并州,结果还没准备好就得到了洛阳失守的消息。杨津知道再折腾已经没意义了,他把招来的兵都解散掉,自己轻骑赶回洛阳。

杨津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弘农杨氏乃洛阳一带的高门大族,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自己如果畏罪潜逃可能会牵连整个家族。况且不管后面是谁当皇帝,正常都会拉拢杨家这样的豪强帮忙巩固地位,所以回洛阳比逃跑更明智。

东道行台杨昱也跟叔叔杨津的想法差不多,得到消息后弃军回到洛阳家中,静待下一步事态发展。

滑台城内的郑先护听闻洛阳已经失守,皇帝都被人抓起来了,不禁方寸大乱,仓促之间弃城窜逃到南梁,滑台被尔朱仲远占领。

最奸滑还要算城阳王元徽。他抛下元子攸跑出宫城之后,用最快的速度回家收拾金银马匹,趁乱逃出洛阳城。

其实尔朱兆能够这么顺利杀进洛阳,元徽要负相当大的责任。

元徽为人外似柔谨,内多猜忌,最大的追求就是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绝对不能忍受别人比他更受宠信。他当年因一己之私,否定了广阳王元渊安置六镇镇民的建议,错失了六镇之乱被平定后的大好局面,引发后来的河北叛乱。之后又向胡太后进谗言,调走于馑,逼死元渊,导致葛荣的叛军做大。这次他这么卖力推动刺杀尔朱荣,同样不是出于为北魏的国家社稷考虑,实在是因为尔朱荣阻碍了他恃宠专权的路子。

元徽本来认为尔朱荣一死,其残余势力必然树倒猢狲散,没料到捅了马蜂窝,各路尔朱氏纷纷起兵讨伐。元徽本人出个馊主意还可以,处理这种军政大事可是一点儿思路都没有。

按说都火烧眉毛了,就应该集思广益大家一起想办法,偏偏元徽害怕被人发现自己没本事,每次开会都把别人赶出去,就留他跟元子攸俩人在屋里纸上谈兵。其他人有什么好主意提上来,元徽都会在第一时间给否掉,使得元子攸没有机会听取多方意见,误判了形势。

而且元徽为人还特别小气,本来元子攸都打算敞开国库去激励将士了,结果元徽心疼得不得了,私自降低赏格,还经常把赏出去的财物再追回来,导致众人心灰意冷斗志全无。

等到尔朱兆杀进宫城,元徽知道元子攸已经没戏了,带着又是个累赘,还是自己保命要紧。于是他没理元子攸,自己逃了出来。

元徽对自己的退路规划得也很周全。现在北魏国内已经不安全了,跑到哪里都可能被抓回去,所以最好的方案就是投奔南梁。以自己皇室宗亲的身份,在那边混个王爷当当不成问题。

洛阳距离南梁虽然直线距离不太远,但四周山川纵横,路不太好走。现在元徽带着很多财宝马匹,颇为扎眼,而且尔朱兆肯定也在重金悬赏追拿自己,所以必须非常小心才行。

这个元徽也早有计划,他一路逃到崤山以南,直接投奔到前洛阳令寇祖仁家中。

寇祖仁出身上谷寇氏,祖上就是名列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寇恂。寇氏乃商洛一带的豪门大户,在他家里应该没有贼人敢打自己的主意。更重要的是,寇祖仁一家连着三个刺史都是元徽引荐提拔的,念在这个恩情上,寇祖仁肯定会尽心尽力帮助自己。

为了表达诚意,元徽狠了狠心,把带着的一百斤黄金和五十匹马都送给寇祖仁做见面礼。

但元徽想错了。他本身就不是正人君子,他看上的肯定也不是啥好人。寇祖仁表面上热情款待,背地里却偷偷召集宗族子弟,跟大家说:今日我寇氏时来运转,金猪拱门了。屋里坐着的那个家伙就是城阳王元徽,听说现在尔朱兆正悬赏要他的脑袋,得之者能封千户侯,你们看怎么下手合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