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豳州革新(1 / 1)

大唐逆行者 红迭 1650 字 4个月前

耕牛的数量,还是太少。

马周和尉迟敬德两人,想尽了一切办法,依然无法弄到更多的耕牛。

望着在田地里辛苦耕作的百姓,马周无奈的说道:

“鄂国公,耕牛果真找不到了吗?哪怕先借用一些,也是好的啊!”

一个半月前,马周的任命诏书就已被送达。

新官上任三把火。

马周决定,按照他和李代既定的政策,治理豳州。

尉迟敬德对马周在治理豳州上的某些举措,不甚理解。

当即反问道:

“马刺史,你说你费劲巴拉的,开垦那么多荒地做甚?”

“豳州附近,那么多的田地,还不够你用吗?”

马周侧身望向尉迟敬德回道:

“鄂国公,土地虽多,但都是有主之物。”

“本官不开垦荒地,那些流民将如何安置?”

“难道还让他们继续南下,都涌去长安城里讨生活吗?”

尉迟敬德撇了撇嘴,不满的说道:

“话虽如此,可有些田地尚无人耕作,现在还空着呢。”

“不如把这些个流民,交由豳州士族大夫安置,做个佃户,不也算是安置了吗?”

马周对尉迟敬德此言,不置可否。

右手轻捋胡须,慢吞吞的说道:

“王爷曾言,百姓之贫穷,因地起,因地失。”

“想我大唐,幅员辽阔,岂是缺少良田?”

“可我大唐之百姓,苦于手中无地,而颠沛流离者,却比比皆是。”

“鄂国公,您难道就从未想过,为何会如此吗?”

此话说完,马周等了半晌,却见尉迟敬德沉默无言。

只得继续缓缓说道:

“王爷说,守不住的东西,就会无人珍惜。”

“百姓守不住手中的土地,要么远走他乡,要么就地为奴。”

“现在还好,若长此以往,我大唐还有良民百姓吗?”

“全成了世家大族富人的奴隶,敢问鄂国公。”

“谁来为我大唐种地?府兵的兵源可还安在?”

“您要本官,将这些流民送与豳州士族。”

“岂不正合他们之心意?”

马周的话,听得尉迟敬德胆战心惊。

“怎么会?这些话都是王爷说的?”

马周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王爷说,士大夫不服徭役,不纳税,就是一个政策巴哥。”

“巴哥?巴哥是什么意思?”

“就是漏洞,空子的意思。王爷就是这样解释的。”

“哦,那为何要说士大夫不服徭役,不纳税,就是个空子呢?”

马周笑着解说道:

“起初本官也不甚理解。”

“直到王爷问我。”

“一亩地,若上交赋税之后,只余一成。”

“若不交赋税,可余两成。”

“问本官会如何选择?呵呵~。”

“鄂国公,今日本官也想向您请教一番。”

“您会如何选择呢?”

那还用问吗?

肯定是余下的越多越好啊!

尉迟敬德似乎有些明白了,于是不答反问道:

“你是说,百姓们,会将手中的土地,挂在那些士大夫们的名下,从而偷漏赋税?”

马周颔首笑道:

“不错。”

“虽然此事也许尚未发生。”

“但未来,谁又能猜得到,说得清呢?”

“当然,这些话,也是王爷说的。”

“所以王爷未雨绸缪。”

“才想在豳州,成立我大唐第一个特州。”

“在豳州,试着把这个漏洞补上。”

“前段时间,我们彻查人口数量。”

“细数粮田亩数,正是为此而做的准备。”

“别的地方,我们管不了,也管不上。”

“但是身处豳州的任何人。”

“无论身份地位,都要按亩征税。”

“虽然每亩只收半旦粮食,但其数量,却也大的惊人。”

“鄂国公,您要不要猜猜,能收多少粮食上来?”

豳州所处之地,虽不甚广大,但也不小。

各府县的土地,面积皆不算小。

但人口,即便经过前段时间的彻查。

登记在册的,却也只有三十多万。

还未登记造册的家奴,数量依旧是不清不楚。

所以地多人少,大唐皆是如此。

成年百姓男子受口分田百亩。

老残者,受口分田四十亩。

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

也就是说,一户人家若只有五口人。

也要种植近二百亩的田地。

换算下来,豳州至少有一千万亩以上的田地。

一亩半旦六十斤,一千万亩就是五百万旦粮食。

数量可不就是惊人的巨大吗?

足够十万大军,打一次大仗了。

这还没算那些个,家仆家奴无数,田产无数的大户人家呢。

尉迟敬德虽然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但尉迟敬德本人,对于李代的话,还是选择了相信。

虽然依旧还不太明白,百姓为何要将土地出让出去。

但不妨碍他支持马周的做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