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盛宣怀:开创中国现代金融业的第一人(1 / 1)

一、初出茅庐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11月4日,盛宣怀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龙溪(现今常州市钟楼区五星乡盛家湾村)。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清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频发。盛宣怀的家庭背景并不显赫,但他出生在一个相对富裕且重视教育的家庭中,这为他后来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咸丰十年(1860年)二月,正值太平天国运动席卷江南地区,盛宣怀一家为了躲避战乱,先是逃往江阴长泾镇,随后又辗转到了盐城避难。在这个过程中,盛宣怀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生活的艰辛。此时,盛宣怀的父亲盛康正在湖北担任粮道,得知家人安全无恙后,立即派人将他们接到湖北安顿下来。

同治元年(1862年),盛宣怀与董氏成婚。这一年,盛康升任湖北盐法道,面对四川与淮北两地因争夺盐引地而产生的长期僵局,盛宣怀提出了一项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即允许川盐与淮盐并行销售,这一提议最终解决了两地之间的矛盾,展示了盛宣怀在处理复杂事务上的初步才能。盛康深受启发,更加鼓励儿子学习实用的知识和技术,以备将来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在盛宣怀的成长过程中,湖北巡抚胡林翼和严树森都是当时着名的经世致用派人物,他们的治政风格严格且高效,对盛宣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中,盛宣怀不仅学习到了如何治理地方,更树立了自己以实际行动报效国家的理想。

同治五年(1866年),盛宣怀与其弟弟一同回到武进县参加童子试,并成功通过考试,成为了县学生。这次经历增强了盛宣怀的信心,也为他未来的学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好景不长,次年(1867年),盛宣怀的祖父盛隆去世,盛康带着家眷返回家乡办理丧事。在这期间,盛宣怀参加了乡试,但遗憾落榜。盛康在守孝期间,全心投入家族事务,如设立义庄、增加祭田、修建义学、修订家谱等,盛宣怀也积极参与其中,协助父亲进行规划和管理。

二、协办洋务

同治九年(1870年),盛宣怀进入了李鸿章的幕府,正式开始了他的洋务生涯。李鸿章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家,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盛宣怀在李鸿章手下表现出色,很快就得到了李鸿章的赏识。仅仅一年之后,他就被提拔到了相当于知府级别的高位,显示出了其出色的办事能力和领导才能。

光绪元年(1875年),李鸿章委任盛宣怀负责湖北煤铁矿务,这是盛宣怀涉足矿业的开始。次年(1876年),盛宣怀在湖北广济盘塘设立了“开采湖北煤铁总局”,并聘请了英国矿师郭师敦来勘察湖北境内的煤铁矿藏。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人员的帮助,盛宣怀及其团队于光绪三年(1877年)七月发现了大冶铁矿。同年十一月,盛宣怀亲自前往黄石港,与大冶知县林佐等人一同详细勘查铁山的土地情况,并从当地居民手中购买了部分土地的所有权,计划在黄石港东吴王庙旁设立炼铁厂。但由于资金问题,这一计划未能得到李鸿章的批准。

光绪五年(1879年),盛宣怀担任天津河间兵备道,进一步积累了行政管理经验。到了光绪十年(1884年),他被派往广东处理沙面事件,并暂时担任天津海关道的职务。此后,盛宣怀在多个重要职位上任职,包括光绪十一年(1885年)任招商局督办,光绪十二年(1886年)任山东登莱青兵备道道台兼东海关监督等。在此期间,他还独自经营了烟台至旅顺的客货海运业务,扩展了航运业务的范围。

光绪十五年(1889年),盛宣怀与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合作进一步加深。张之洞决定将原定在广东建设的炼铁厂迁至湖北,盛宣怀主动提出愿意将之前在大冶购置的铁山矿提供给张之洞使用。在盛宣怀的建议和支持下,张之洞最终在湖北建立了汉阳钢铁厂,并开办了大冶铁矿,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机械化大规模开采的矿山诞生。

除了在实业方面的贡献,盛宣怀也非常注重教育和慈善事业。光绪十七年(1891年),他在烟台设立了胶东第一广仁堂慈善机构,致力于帮助贫困人群。而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他又奏请朝廷设立北洋大学堂(即今日的天津大学),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平步青云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盛宣怀的职业生涯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一年,他被授予四品京堂候补,并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同时获得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特权。盛宣怀接办了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并在上海创立了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的前身),为中国的现代教育体系贡献了力量。他的这些成就得到了朝廷的认可,被授予太常寺少卿衔,这标志着他在官场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