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经历
和琳的早年生活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出生在一个满洲贵族家庭,原本应该拥有优越的成长环境,但命运却早早地给他设下了考验。母亲因难产去世,父亲则在福建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使得他和哥哥和珅自幼便失去了父母的庇护。这对兄弟只能相依为命,共同面对生活的困境。
在这个艰难的时期,作为兄长的和珅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责任。他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和琳关怀和支持,还在学习上为他指引方向。兄弟俩在学习上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和珅专注于文学和经世致用的知识,而和琳则致力于武术和军事策略的学习。这种分工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未来职业规划的深思熟虑。他们希望将来能形成互补,一个在朝内担任要职,另一个则在外领兵作战,共同为国家效力。
兄弟俩的努力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尤其是他们的老师。当时着名的诗人袁枚更是以诗句来赞扬这对兄弟:“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这里的“擎天”指的是和琳,寓意他在军事上的成就;“捧日”则是对和珅的赞誉,表示他在政坛上的地位。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对他们才华的认可,也预示了两人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和珅率先步入官场,并逐步崭露头角,他开始为弟弟铺设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深知官场复杂性的和珅明白,要在朝廷立足,除了个人能力之外,还需要强有力的背景支持。因此,他建议和琳寻找一位具有影响力的大臣作为靠山。最终,和琳选择了追随阿桂,这为他日后在军事领域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尽管性格迥异,但和琳与和珅之间的兄弟情谊始终如一。他们在各自领域相互提醒、帮助与提携。
二、初入仕途
和琳初入仕途的经历,可以说是步步为营,逐渐积累政治资本的过程。1777年,他以文生员的身份被任命为吏部笔帖 式 ,由于哥哥和珅当时担任吏部侍郎,为了避免利益冲突,和琳被调至工部任职。在工部,他勤勉工作,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兄长的影响,逐步晋升至工部郎中。
1786年,和琳的职业生涯迎来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乾隆皇帝派遣和琳跟随军机大臣阿桂前往浙江调查杭州织造盛住涉嫌贪污的案件。盛住不仅是乾隆皇帝的小舅子,而且在进京朝见时携带了大量贵重财物,这一行为引起了御史窦光鼐的注意,并向乾隆帝参奏。乾隆虽然想包庇亲属,但也不得不顾及舆论压力,于是决定派遣阿桂和和琳前去调查。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阿桂秉持公正原则,深入挖掘案情,结果反而受到了乾隆的责备。而和琳则表现得更为圆滑,既没有完全揭露盛住的问题,也没有完全袒护,最终处理得恰到好处。乾隆对此表示满意,并因此提拔和琳为湖广道御史。不过,盛住并未因此受到过多的惩罚,一年多后,他又被重新启用,官复原职。
1789年,湖北按察使李天培利用职权之便,借用官船运送私人木料给两广总督福康安。这一事件原本并不严重,但由于和珅兄弟与福康安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他们决定利用此机会打压福康安。于是,和琳向乾隆皇帝上书弹劾李天培。乾隆帝此时正有意整顿吏治,便派遣阿桂进行调查处理。最终,李天培被流放边疆,而福康安也因为纵容部下受到处罚,被罚扣俸禄多年。
这些经历不仅展示了和琳在处理政务时的机敏与手腕,也反映了他在官场上的精明算计。通过这些事件,和琳不仅巩固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还进一步加深了与乾隆帝的关系。他的职位也因此不断提升,1790年担任吏部给事中,次年又相继担任内阁学士、兵部右侍郎,并兼任工部左侍郎。
三、步步高升
和琳的军事生涯中最为辉煌的部分,莫过于跟随福康安参与两次重要的军事行动:平定廓尔喀对西藏的侵略,以及镇压贵州、湖南苗民起义。这些经历不仅展示了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也成为了他仕途上步步高升的关键节点。
1792年,廓尔喀(即今日的尼泊尔)突然入侵西藏,威胁到了清朝的边疆安全。在这一关键时刻,和琳被委以重任,与大将军福康安共同赴藏作战。他以正蓝旗汉军副都统的身份参与此次军事行动,并在与福康安的合作中表现出色。和琳与福康安的合作非常默契,不仅赢得了乾隆帝的高度信任,还迅速获得了晋升。先是被授予都统衔,不久之后又升任工部尚书,并且深受福康安的器重。1793年,因在西藏战役中的杰出表现,和琳被授予云骑尉世职,这是对他贡献的一种长期认可。
1794年,和琳被任命为四川总督,这标志着他的官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总督,他负责管理四川地区的行政事务,并继续在军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1795年,贵州、湖南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苗民起义。和琳在从西藏凯旋途中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投身于平叛之中。在昂州时,他听说松桃的起义军已经攻打到秀山,便不顾长途跋涉的疲惫,立即指挥部队投入战斗,并取得了初步胜利。随后,他带领参将张志林,协同司马瑜,成功击退了起义军,并击败了敌军将领晏农。在进攻泡木山黄陂的过程中,和琳收复了松桃,因此受到了乾隆帝的嘉奖,获赐双眼花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