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年仕途
兆惠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位重要官员,他的早年仕途充满了荣耀与挑战。雍正九年(1731年),兆惠以笔帖式(一种官职名)的身份被授予军机处章京之职,这标志着他正式进入了权力的核心圈层。军机处作为清朝皇帝直接领导下的最高决策机构,兆惠能在此任职,说明了他在当时的政坛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地位。
随着仕途的发展,兆惠先后担任了多个要职,包括兵部郎中、内阁学士等,直至成为盛京刑部侍郎以及刑部右侍郎。这些职位不仅让他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经验,也为他后来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乾隆十三年(1748年),兆惠的官职进一步提升,他被任命为户部侍郎,同时肩负起了更为重要的职责——督办金川战事中的粮食运输。此时正值清朝对大小金川进行平叛的关键时刻,兆惠亲自前往前线,处理后勤补给问题。他向乾隆皇帝报告了前线的情况,指出在众多将领中,只有乌尔登和哈攀龙二人表现突出,而其他省份的军队存在诸多虚报现象。乾隆对此高度重视,命令经略傅恒进行调查核实。这一事件体现了兆惠的直言不讳和对于国家利益的高度责任感。
在平定了金川之乱后,兆惠再次展现了其在政务上的才能,负责审查军队以往的军需使用情况。随后,他又奉命前往山东处理一起伪造文书案件,并暂时担任山东巡抚一职。这一系列的经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从政经验,也让他成为了乾隆帝信任的大臣之一。
乾隆十八年(1753年),兆惠又被派遣到西藏地区,负责筹划防御准噶尔部的工作。这一任务要求他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外交能力,还需要对边疆事务有着深刻的理解。准噶尔部作为当时威胁清朝边疆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兆惠在此期间的工作无疑对维护清朝的领土完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从征准部
乾隆十九年至乾隆二十二年(1754-1757年),兆惠在平定准噶尔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准噶尔部的动乱给清朝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乾隆帝为了稳定边疆局势,决定出兵平定准噶尔。兆惠在这场战役中被委以重任,先是协理北路军务,总理粮饷事务,确保前线军队的物资供应。
乾隆二十年(1755年),随着准噶尔部台吉噶勒藏多尔济的归顺,兆惠的任务也相应调整,他被指派驻守乌里雅苏台,并负责管理牲畜分配。然而,就在这一年,厄鲁特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突然叛变,攻陷了伊犁。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乾隆帝迅速作出反应,命令兆惠移驻巴里坤,同时监管额林哈毕尔噶台站,确保战略物资的安全运输。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清军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击败了阿睦尔撒纳,收复了伊犁。由于原定西将军策楞在指挥过程中表现不佳,乾隆帝召回兆惠,并授予他镇守北疆的战略规划任务。在兆惠尚未回京之前,策楞因谎报军情被解职,兆惠被任命为定边右副将军,负责伊犁地区的善后工作。
然而,平静并没有持续多久。厄鲁特蒙古内部的宰桑们密谋叛乱,噶勒藏多尔济秘密告知兆惠,巴雅尔即将入侵他的领地。兆惠迅速采取行动,派遣宁夏将军和起带领士兵前往驻守,但不幸的是,噶勒藏多尔济的侄子扎那噶尔布及其他宰桑在途中叛变,导致和起阵亡。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兆惠亲自率领五百伊犁军士迎战,与叛军达什策零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击败叛军,并继续追击至库图齐。在随后的战斗中,兆惠再次击败达勒奇,歼灭叛军数千人。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兆惠率领的清军抵达乌鲁木齐,与集结于此的叛军进行了多次激战。由于天气恶劣,清军在特讷格尔被叛军包围。关键时刻,巴里坤办事大臣雅尔哈善派出援军,成功解救了被围困的兆惠部队。乾隆帝得知兆惠英勇作战的消息后,对其予以嘉奖,授予他一等武毅谋勇公的爵位,并任命为户部尚书、镶白旗汉军都统、领侍卫内大臣等职。
三、转战回疆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兆惠在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同时,发现了回部头人波罗尼都(大和卓)与霍集占(小和卓)有叛乱的迹象。面对这种情况,兆惠一方面派遣参赞大臣富德去追捕叛逃的阿睦尔撒纳,另一方面则率领自己的部队停留在济尔哈朗,以便随时支援富德的行动。然而,乾隆帝认为兆惠在处理回部叛乱和追捕阿睦尔撒纳之间未能妥善平衡,批评他轻重不分。
在接到乾隆帝的责备后,兆惠迅速调整策略,继续北进,并派遣使者前往哈萨克,要求归还潜逃的阿睦尔撒纳。随着富德的大军在塔尔巴哈台俘获了叛军首领巴雅尔及其随从,兆惠也开始着手处理阿睦尔撒纳的问题。通过哈萨克汗阿布赉的帮助,兆惠成功地获得了阿睦尔撒纳的部分亲属,并将他们押送至京城。同时,兆惠还派遣其部下击败了阿睦尔撒纳的残部,并招降了部分叛军,进一步巩固了清军在该地区的控制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