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族背景
富察·马齐出生在一个显赫的满族贵族家庭之中,这个家庭在清朝初期就拥有很高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他的祖父哈什屯在顺治年间就已经是内大臣,而父亲米思翰则在康熙年间官至户部尚书。哈什屯原本是满洲正蓝旗人,后来转入镶黄旗,这也让马齐成为了镶黄旗的一员。由于家族的显赫地位,马齐从小就生活在汉文化为主导的文化环境中,接受汉文化的熏陶,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满族传统制度与习俗的影响。
哈什屯去世时,马齐尚未成年,而他的父亲米思翰则在清朝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因竭力备办军需而过度劳累,最终在任上去世。米思翰的离世给马齐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同时也为马齐未来的仕途埋下了伏笔。
18岁时,即康熙八年(1669年),马齐以“荫生”的方式踏入仕途。“荫生”是当时满族贵族后代较为普遍的一种入仕途径,指的是通过家族的地位和影响力直接获得官职的机会。马齐首先被授为工部员外郎,这是一个负责监督和管理工程项目的官职。在国子监读书并通过考试之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官场生涯。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马齐的官职不断得到提升。康熙十一年(1672年),他被任命为管佐领,这表明他在军事行政方面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到了康熙十四年(1675年),他又调往户部任职,这显示出朝廷对他的信任与重视。
到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七月,马齐被升任为工部郎中,并且获得了监督芜湖关的机会。在监督芜湖关期间,由于税收超额完成,他还得到了特别的表彰和晋升。两年后的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马齐又被提拔为内阁侍读学士,这是一个更加接近皇帝的核心职位。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九月,马齐被授予山西布政使之职,这意味着他已经成为省级行政官员,负责处理山西省的政务。紧接着,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九月,马齐又被擢升为山西巡抚,这是一份更为重要的职位,不仅负责民政事务,还肩负着地方治安和军事指挥的责任。从18岁以荫生身份步入仕途,到成为山西巡抚,马齐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
二、仕宦转折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对于富察·马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四月,康熙帝为了表彰直隶巡抚于成龙的清廉,特地下令大学士等高级官员根据他的指示推荐优秀的官员。在这次推荐中,马齐与范承勋、姚缔虞等人一同被提名,这表明他在朝中已经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同年十二月,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重大事件。御史陈紫芝向康熙帝上书,弹劾湖广巡抚张汧贪污腐败的行为。张汧是一位由当时的权臣大学士明珠所举荐的官员,因此,当被派去调查此案的钦差大臣色楞额在奏报中试图庇护张汧时,引起了朝野上下广泛的不满。色楞额的奏报中故意避重就轻,企图保护张汧免受牵连。
面对这种情况,康熙帝决定派遣于成龙、马齐与副都御史开音布三人共同前往湖广调查此事。这次调查对于揭露腐败行为至关重要,因为张汧的案件背后涉及到了权臣明珠的利益。经过详细的调查,于成龙和马齐等人发现张汧确实存在严重的贪污行为,包括勒索属员、科派盐商等;同时,祖泽深也被查出有 婪 取 民财的行为;而之前被派去调查此案的色楞额则被证实存在徇私舞弊的情况。
这一案件的成功审理不仅彰显了马齐的刚直不阿和清廉无私,而且也为康熙帝在次年二月罢黜权臣明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马齐在审理此案过程中的表现赢得了康熙帝的高度赞赏,并且被认为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同年三月,马齐被提升为左都御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职,负责监察百官,确保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得到公正执行。
三、辉煌时期
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开始,富察·马齐的仕途迎来了辉煌时期。这一年,他被提升为左都御史,并在参与中俄边界谈判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建议在档案记录中使用汉字,并有汉族官员参与,这反映了他对于维护国家利益的深刻理解。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马齐再次提出类似建议,要求在理藩院的事务中同时使用满洲、蒙古和汉文注册,以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长久保存。这些提议不仅体现了他对多民族国家治理的理解,也为清朝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做出了贡献。
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马齐担任左都御史的同时,与理藩院尚书阿喇尼一起成为议政大臣,这是清朝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况,显示了他在政治决策中的重要地位。同年十一月,他暂时兼任兵部尚书,并不久后兼任理藩院尚书,这标志着他在清朝政治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