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图海:清初名将的智勇传奇(1 / 1)

一、大起大落

图海,这位清初的重要人物,其仕途可谓跌宕起伏。他的一生中既有顺治帝的特别赏识与提拔,也有遭遇贬黜和冤屈的经历。图海早年凭借其忠悫的性格和敦笃的性情,以及出众的才华,很快就受到了顺治帝的关注。

顺治二年(1645年),图海被任命为内国史馆侍读,并兼任明史纂修官,这标志着他正式踏入了仕途。同年,顺治帝对图海的印象极为深刻,认为他举止稳重,有宰辅之才。顺治帝想要提拔图海,却担心其他人不服气,于是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策略来测试和提拔图海。顺治帝当着众人的面故意说图海应该依法处置,众人纷纷为图海求情,顺治帝这才透露自己的真实意图,随即授予图海内秘书院学士的要职。

顺治十年(1653年),图海更进一步被提升为弘文院大学士,列议政大臣,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大臣之一。顺治十二年(1655年),图海因为恪尽职守而被加封为太子太保,并兼管刑部尚书事。图海在刑部任职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改革。他与姚文然一同修订法律,废除了明朝时期的酷刑,改善了囚犯的待遇,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广泛赞誉。

然而,图海的仕途并非一路顺畅。顺治十三年(1656年),他被革去了拜他喇布勒哈番、太子太保的职务,并降三级。两年后的顺治十五年(1658年),图海又因为江南乡试作弊案而受到牵连,被革去了少保、太子太保等职。顺治十六年(1659年),图海遭受了最为严重的打击,因侍卫阿拉那与公额尔克戴青家奴斗殴案,图海被革职,家产也被籍没。

这次处罚对图海来说无疑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但他并未就此沉沦。顺治帝在临终前的遗言中表示图海的情罪原本是被冤枉的,希望将来能够给予弥补。顺治帝的这番遗言,实际上是对图海的一种肯定,也为图海的后续仕途铺平了道路。

康熙帝即位后,遵照顺治帝的遗愿,马上授予图海正黄旗满洲都统的要职。这不仅标志着图海重新回到了朝堂,也是对他之前遭遇的一种补偿。从此以后,图海再次活跃于朝政之中,继续为清廷效力。

二、初试锋芒

在清初的历史舞台上,图海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逐渐崭露头角。清兵入关二十年后,南明政权以及各地的抗清势力大多已被镇压,唯有大顺军余部在郝摇旗、刘体纯、李来亨等人的领导下,坚守在湖广、四川、陕西三省交界地带,成为清廷统一全国的最后一块绊脚石。

为了彻底平息这块抗清据点,清廷在康熙元年(1662年)九月下令三省各抽调三万绿营官兵,加上西安驻防的八旗兵,组成强大的会剿部队。面对清军的强势进攻,郝摇旗等领导的大顺军余部进行了英勇反抗。在次年七月下旬的彝陵之战中,大顺军重创了湖广总督董学礼的部队。随后,他们又集结七万人的兵力进攻驻扎在四川巫山县境内的湖广、四川总督李国英部,清军在战斗中处于不利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清廷决定加强力量,任命图海为定西将军,与靖西将军都统穆里玛共同率领禁旅从京师出发,前往前线征剿。图海到达前线后,与李国英、提督郑蛟麟、总兵俞奋起、于大海等清军将领联手,实行连营围困战术。大顺军趁清军立足未稳之际,以三千余人的兵力袭击了俞奋起的营地,图海得知消息后立即亲自率兵迎击,成功击败了对方。但由于双方实力差距悬殊,大顺军各部最终被围困在湖广兴山县一带,相继失败。

十二月底,清军攻破了大顺军的陈家坡大营,导致刘体纯自缢身亡。紧接着,农民军的另一个据点黄草坪也被攻陷,郝摇旗等将领被俘并英勇牺牲。只有李来亨孤军奋战,凭借茅麓山的险峻地形继续抵抗。面对二十万清军的强大攻势,图海采取了长期围困的策略,切断了农民军的粮道和支援,迫使农民军陷入绝境。到了康熙三年(1664年),李来亨下令烧毁山寨,阖门自焚,壮烈殉国。

在这一系列的战斗中,图海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不仅有效地指挥清军取得了胜利,而且在处理俘虏方面也采取了严厉措施。十月,图海与穆里玛等下令将俘获的六千余名大顺军余部成员尽数处决,并带着三千余名俘虏及八千余名投降的士兵凯旋回京。

图海的出色表现得到了清廷的高度认可。康熙六年(1667年),他被晋升为弘文院大学士,加世职为一等轻车都尉,并担任《世祖章皇帝实录》的纂修总裁官。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图海多次受命参与重要事务,包括参与历法的检验和重犯的审判,均表现出色,深得康熙帝的信任和赞赏。

康熙九年(1670年),图海改任中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权势显赫。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才干,使他在大学士中位列第三,后晋居第二。康熙十一年(1672年)七月,他又被加封为太子太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