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与建设宝岛(1 / 1)

一、出身背景

郑成功,这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人物,其出身背景颇具传奇色彩。郑成功原籍福建南安石井镇,根据《漳浦营里郑氏族谱》的记载,郑氏家族的祖先在东晋永嘉年间的动荡时期为了躲避战乱,迁移到了福建。到了宋末时期,郑氏一支迁移到了龙溪(今福建龙海市),随后又迁移到了鄱山(今福建龙海颜厝镇古县)。之后,这支郑氏家族又从古县迁移到了南安,最终定居于此。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位着名的海商和海上走私集团的首领。他一生中有五位妻子,其中第二位妻子田川氏是日本人。郑芝龙在日本拥有相当高的地位,平户藩主松浦甚至赠送宅邸供他居住。在这样的背景下,郑芝龙与田川氏相遇并结为夫妇。

1623年(明熹宗天启三年),郑芝龙来到日本进行贸易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田川氏并与其结婚。田川氏是平户的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她的父亲田川七郎左卫门是一位当地的小商人,而母亲则是田川七郎左卫门的妾室。郑芝龙与田川氏之间的结合,不仅仅是两个个体的联姻,也是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交汇。

1624年农历八月二十八日(明熹宗天启四年七月十五),郑成功诞生在日本肥前国平户岛上一个叫作川内浦千里滨的地方。这个地方位于日本九州岛的东北海岸,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郑成功的出生,标志着一个未来将在中日两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的诞生。

在日本度过了童年时光后,大约在7岁那年,郑成功跟随父亲返回中国。这一时期,郑芝龙已经成为了东南沿海地区最大的海商和海盗集团的首领。郑成功返回中国后,受到了良好的儒家教育,这也为他后来的政治和军事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少年时期

郑成功六岁之前跟随母亲田川氏住在日本平户,享受着相对平静的生活。直到1630年左右,他的父亲郑芝龙受到明朝朝廷的招安,成为官府的一员后,郑成功才被接回中国,居住在泉州府安平(今福建省泉州市安海镇)。在那里,他开始接受儒家教育,为他日后成为军事领袖和政治家打下了基础。

1638年,郑成功考中秀才,这标志着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同年,他经过选拔成为了南安县的二十位“廪膳生”之一,这是对他学习成绩的认可。廪膳生是指由官府资助学习的优秀学生,这一身份不仅体现了郑成功的才华,也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支持。

1641年,郑成功与福建泉州惠安的进士、礼部侍郎董飏先的侄女董夫人结为夫妇。这场婚姻不仅巩固了他的家庭地位,也为他带来了更多的人脉资源。

1644年,郑成功被送往南京国子监深造,这是当时中国最高学府之一,旨在培养国家栋梁之才。在这里,郑芝龙为儿子聘请了着名的江浙名儒钱谦益作为老师。钱谦益不仅教授郑成功学问,还给予了他深刻的思想启迪。最初,郑成功的名字是福松,老师认为这个名字不太适合,便给他起了新名字“森”,寓意深远而茂盛。此外,钱谦益还给郑成功取了一个表字“大木”,以此来勉励他。

同年,中国历史发生了巨变:闯王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导致明朝皇帝崇祯帝自缢身亡,明朝灭亡。随后不久,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入清军,清军击败李自成的军队,占据了北京,建立了清朝政权。明朝的残余势力则在南方建立了一系列南明政权,试图延续明朝的统治。

1645年,清军继续南下,攻陷扬州,占领南京,弘光帝被俘并遭杀害,弘光政权随之覆灭。这一连串事件的发生,对郑成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亲眼见证了明朝的衰亡和清军的强大,这也激发了他后来投身抗清事业的决心。

三、隆武时期

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七月,郑芝龙和他的弟弟郑鸿逵在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称帝,改元“隆武”。与此同时,鲁王朱以海也在绍兴宣布监国,改元为“鲁监国元年”。虽然隆武政权和鲁监国政权都宣称要恢复明朝的统治,但由于各自的利益和立场不同,它们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和冲突。

隆武帝对郑成功表现出了极大的赏识,他曾表示遗憾没有女儿可以许配给郑成功,并说道:“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忠吾家,勿相忘也!”为了表彰郑成功的忠诚和才能,隆武帝赐给了他明朝皇室的姓氏“朱”,并将他的名字改为“成功”。从此,郑森改名为朱成功,被尊称为“国姓爷”。

1646年起,郑成功开始带领军队参与与清军的战斗。他多次奉命在福建、江西一带与清军作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色,赢得了隆武帝的信任。然而,掌握着更大权力的郑芝龙却无意全力抵抗清军。当清军南下福建时,郑芝龙命令守将施福将军队撤回福州,这使得清军能够轻易地进入闽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