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不贪功(1 / 1)

朱祁镇这几天心情非常好,不仅是米尼步枪和火药研究有了成果,更让他兴奋的是东厂在南直隶的奏报。

“你在东厂做不错,把有功人员的名单呈上来,还有你,朕有赏赐。”朱祁镇微笑着点着一摞奏报说道。

“奴婢不敢贪功,都是下面的人的功劳。”侯宝笑着说道。

朱祁镇看着侯宝,满意的点点头,喝了口蜜浆,“有功就要赏,有过就要罚。”

“皇爷运筹帷幄,奴婢和下面的人不过是尽了做奴婢的本份。”侯宝谦逊的说道。

“知道朕为什么留你在身边吗?”朱祁镇笑着问道。

“奴婢愚钝。”

“因为你这人从不贪,而且知道分寸。更难得的是忠心。”

这样的褒奖,让侯宝心里一阵暖洋洋的,伺候了这位爷两个月了,总算是稳了。

“奴婢心里清楚,皇爷是奴婢的天,奴婢的一切都是主子您给的,奴婢唯有死命效忠,方不负主子的厚恩。”侯宝哽咽道。

“夸你两句你还流马尿了,起来。”朱祁镇笑骂一句。

“给你,朕这几日太忙,给忘了,昨晚睡不着,起来写的。”朱祁镇将那首《己亥杂诗》誊抄了两份,一份说好的,是赏给侯宝的。

侯宝双手拿过来,又跪下磕头谢恩。

朱祁镇摆摆手,示意他退下。

“臣锦衣卫镇抚使马三刀奏报吾皇万岁,臣率人在苏州,扬州,常州三地暗查月余,收获甚多。

苏州制造局掌事太监吴富贵,自宣德五年起合谋苏州富商赵,周,钱,孙四家,倒卖生丝十万石,棉布三十万匹,苏州经历经历傅德与其内地私设钱庄,放高利贷,常有百姓因偿还不起,而被其手下打手逼的家破人亡,或卖儿卖女偿还债务;昆山知县任豫、县丞吴仲郢昏庸无能,贪污受贿,放纵家仆当街行凶,强占桑田丝厂、长洲县典史薛孟真买凶卖凶,无罪之人被冤入狱,有罪之人逍遥法外,薛与当地地痞流氓沆瀣一气,欺行霸市,强收保护费,商贩稍有不从,轻则遭殴,重则被杀,当地百姓为其取绰号“薛扒皮”…”

“一群畜生,让你们在多活几天。”朱祁镇暗骂一句,旋即心里又高兴起来,这些人可富的流油,老子又能捞钱了。

随即,在密奏上批阅道:“迅速查明其家产。”

接着放下后,又拿起另一本,是南京东厂的密奏。

“臣东厂千户苗子文恭呈吾皇万岁,本月,东厂遍查南京全城,所获甚巨……”

“臣东厂千户张五哥奏报吾皇万岁,本月,东厂暗查……”

一本本密奏看的朱祁镇火大,但又有些窃喜,这些密奏涉及的官员,富商,地痞流氓无赖,无不是和钱有关。

“哎,看来老天爷都让咱发财啊。”朱祁镇心里乐开了花。有了钱,五万火枪军不用一年就可形成战斗力,到时候,朕手里有人有枪又有钱粮,谁敢扎刺?弄死丫的。

“王天云,进来!”

上次派王天云去江西协助汤杰办案抓人,王天云一直在暗中协助,连面都没露,其实朱祁镇派他去还有一个非常隐晦的目的,那就是看看当地的锦衣卫和东厂到底涉没涉案,朱祁镇知道,不可能完全听信侯宝和徐恭的奏报,必须要有多条情报来源。所幸,当地的锦衣卫和东厂的人虽然有些吃拿卡要的行为,但是没有烂掉。

朱祁镇也不好明着赏赐王天云,只好私下里抚慰了他几句。

“你去趟南京,看看这上面的这些人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朱祁镇拿过密奏递给王天云,点了点密奏。

“臣遵旨。”王天云会意,接过密奏,揣入怀中,躬身退下。

“看来南直隶14府问题不小,尤其是南京,自迁都北京后,大部分勋贵都迁到了北京,但是开国勋贵太多,还遗留了不少勋贵,这些人经过这么多年的蛰伏,又开始不老实了。”

想着想着,朱祁镇的眼神杀机尽显,这些勋贵经过近七十年的经营,早就形成了庞大的关系网,想要动他们,不是那么容易,正如张氏所说,一个不小心,有可能造成内乱,到那时若北方的鞑子趁机南下,大明危矣。

揉着酸痛发胀的太阳穴,朱祁镇一阵烦闷。

大明现在表面看着太平无事,可封建王朝的各种弊端已经显现,后世史学家说,大明亡,亡于万历。其实笔者看来,大明之所以没有逃脱亡国的命运,还是因为没有清醒的认识到封建王朝最根本的问题所在:土地。

朱元璋在开国之后,也曾理想化的改变土地政策,当年朱元璋曾问对李善长,刘伯温,吕昶等追随他的文臣,言及元朝灭亡的原因,众人几乎异口同声的说元廷暴虐,索取无度。朱元璋说,你们只说对了一半,当年阖家十几口活活饿死,皆因无半尺良田。

其实自夏商周以来,历朝历代都是围绕着土地问题建立灭亡,似乎土地兼并成了无法摆脱的梦魇,让历朝历代烦恼不已。前一个朝代灭亡,新建立的王朝即使明知前朝灭亡的原因,还是继续沿用旧的土地政策,直到灭亡,周而复始。

直到伟人在深入农村实地调查后得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就能取得革命成功的结论后,随后在秋收起义时,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并付诸实施,压迫了华夏农民三千多年的土地问题,才得以解决。

建国后,国家层面吸取历朝历代的教训,国家提出全国土地国有,农民和富农只有使用权,没有产权,再到后来安徽凤阳的小岗村的试点成功,中国土地政策又一次改变,农民拥有自己的责任田,但产权仍归属集体所有,更好的解决了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即使到了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不论科技和经济怎么高速发展,始终离不开土地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提供动力。

土地,土地,大明若想长治久安,必须根除这一弊端。

想着这些问题,朱祁镇沉沉睡去……

梦里,金戈铁马,锦绣文章,万里长城,如画般的从脑海中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