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东兴方向的异动(1 / 1)

十二日之后,诸葛恪接到了自己儿子的传书,于是皱着眉头找到了右将军吕据。

“大将军,蜀人会不会故意散播消息,挑动魏吴的争斗,他们好从中渔利?”,吕据对蜀地来的消息,并没有多少信赖。

诸葛恪点点头:“想要从中渔利肯定是有的,但未必是假消息,这样的消息只要稍作探查,便可以分辨真伪,没有必要扯谎。”

吕据一惊:“大将军的意思是……”

诸葛恪眯了眯眼睛:“大战恐怕就在眼前,眼下我们有几件事情要做好。其一,取消监视官民情事的制度,罢免耳目之官,免掉拖欠的赋税,取消关口通行的苛捐杂税,稳定人心,其二,去信步家兄弟、朱绩、陆抗,做好各条战线的防务,其三,中军立刻以都试的名义进行整训,以作应对。”,顿了顿之后,又说道:“东兴乃前线要地,可修筑大堤,拦截水路,并在两山之间筑城两座,令将军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东城,以防魏军。”

吕据闻言还是问道:“魏军如果分兵包围东西两关,我军危矣啊。”

诸葛恪却说道:“右将军放心,若魏军当真来攻,我诸葛恪也有妙计退敌。”

吕据听了微微放下心来,于是也立刻下去进行准备。诸葛恪看了看手中的来书,终究还是轻叹了口气。

“镇东将军!”,在洛阳城,司马师亲自迎接了回来述职的诸葛诞,面上十分高兴:“盼星星盼月亮,总算将您盼来了,请进。”

“大将军您太客气了,下官可担当不起啊。”,诸葛诞也是笑着回礼。

司马师赶紧道:“瞧您这话说得,论官职您称呼我大将军,可要是论关系,我得叫您一声叔父呢,不必客气。快请坐,来这可是上好香茗啊。”

诸葛诞笑着点头,却没有饮茶,只是正色道:“大将军,眼下可是伐吴的好时候,吴国在淮南深入内地侵略袭扰,深以为患,我以为可以派王昶逼取江陵,派毋丘俭攻向武昌,以羁绊住吴国上游的兵力,然后挑选精锐兵力进攻其东兴的左右两城,等到他们救兵赶到,我们已夺取东兴,大获全胜,如此也取得了进逼庐江的桥头堡,大将军,何不图之?”

司马师犹豫了一下,也说道:“此事,本将军也问了其他人的意见,荆州都督王昶认为应当分四路同时进攻,攻占其城垒;毋丘俭则主张乘船直接渡江,横行于江南;胡遵认为应该屯兵边境,平时耕作土地,然后乘其内乱之机发动进攻;你们各有各的道理,实在是令人无法决断啊。”

诸葛诞继续劝道:“大将军刚刚上任,若能以军功立身,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请将军一定要深思熟虑啊。”

司马师没再继续这个话题,寒暄一阵之后,礼貌的送客离去,然后派人叫来了自己的首席参谋,傅嘏。诸葛诞的话,实际上也让他心动了,的确,若能建立军功,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胜利,也能为他在魏国的朝廷之上,争到一丝话语权。

听完了司马师的话,傅嘏思索一番之后,说道:“诸位将军都各有各的计策,这的确都是攻取敌国的常用之计。但是自从我们训练集结伐吴部队以来,前后已有三年,敌人早已知晓,已经不是一支可以出其不意进行偷袭的军队了。最近孙权新丧,君臣上下心存忧惧危难,加强戒备,假使他们下令在重要渡口排列战船,加固城池占据险要,那么我们横行大江之上的计策,恐怕就难以奏效了。”

“而且,关键在于边境的守军,与敌军相隔甚远,敌军设置的观察联络哨所,又数量众多戒守严密,我们的间谍不能进入,得不到任何消息。如果军队没有耳目消息,侦察不够详密,却冒然发重兵以面临巨大的危险,这就是怀着侥幸心理以邀取成功,企图先战而后求取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良策。”

司马师当然知道傅嘏所言有理,于是问道:“那你以为我应该如何做?”

傅嘏点点头:“第一,令三个都督进军夺取江北肥沃的土地,让吴军士卒逼退到贫瘠的土地。第二,兵士到百姓中间,不许欺压劫掠,令军民之间秋毫无犯。第三,在附近区域实行招抚怀柔政策,使吴国投降归附之人每天来到,便如当年韩综的事情一样。第四,以淮南一带,数里一个设置侦察联络哨,使间谍不能过来。这样敌兵退守之后,侦察联络哨必然不能深入,耕作土地也不容易开展。第五,军队以屯田的办法就地食用积储的粮食,不用分出兵力运输。第六,散开无数斥候,打探消息,这样,时间一长,敌军内部矛盾混乱情况可以及时得到消息,能迅速作出征讨突袭的决断。”,顿了一下,他又恳切地说道:“如此一来,东吴以小敌大,就会劳役频繁,而导致国力衰竭;以贫敌富,就会不得不加重税敛,使得自己的财力匮乏。因此兵法说:‘敌人安逸能使之烦劳,敌人饱足能使之饥饿。’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司马师沉思片刻之后,微微点头:“你的话我清楚了,本将军要细细想想,你先下去休息吧。”傅嘏似乎是好想再劝,但想了一下,终究没有继续说出来,于是只能无奈地拱手退了下去了。

窗外的星辰依旧明亮,按照军事角度来看,傅嘏的建议当然是更加地周全,但正如诸葛诞说的那样,他现在也需要一场军功,哪怕只是一场小胜……

“干了!”,司马师一拳轻捶在桌案之上,立刻坐了下来,开始埋头写着上书。

第二天的朝堂之上,司马师立刻向曹芳上书,请求讨伐东吴的不臣之举,并且以诸葛诞的计划为基础,制定了进攻东兴堤的主要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