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质疑(1 / 1)

“若是在以德行和庶政能力的基础之上,再能有丰富的学识,自然便是上上之选!”,诸葛瞻笑着说道,“只是,任何事情做的时候,也需要因时而定。眼下,曹魏在北方虎视眈眈,国内又有灾荒,学识的要求自然应当稍稍靠后,不知谯公以为如何?”

谯周沉默片刻还是点了点头,虽然他也希望朝中多一些饱读诗书之人,但眼下从政,诸葛瞻的想法也没有什么问题。

“对了,还未问谯公属意的副试官是谁?”,诸葛瞻问道。

谯周笑着捋了捋胡须:“谯某相中了,目前是民曹尚书的樊长元,思远以为如何?”

“长元公,性格宽雅博爱,又是非分明,足堪大任。”,诸葛瞻也表示赞同。

谯周也点点头:“既如此,你我各自准备规则文稿,具体策论考校的地点、方式,三日之后,再来谯某宅邸,我们核对商议之后,在一起敲定了如何?”

“就依谯公之论!”,诸葛瞻站起身,又是一礼:“瞻这就回去准备,就此告辞,谯公留步。”

诸葛瞻对他礼数周全,谯周也很满意,也点点头:“好,思远慢走!”

回到自家府邸之后,诸葛瞻也是开始细细地翻阅手中已经收集的资料,研究琢磨,又吭哧吭哧地写了三天,最后顶着俩黑眼圈,去找了谯周。

谯周看到诸葛瞻的样子都吓了一跳,听完诸葛瞻的解释又是哭笑不得,两个人汇合了郤正和樊建,针对具体的选定范围,人数、地点等等,都基本做了敲定。

几个人汇总好了,以谯周、诸葛瞻领头,上奏刘禅,汇报了详细的章程,吕乂则提议总考校的当天,刘禅与太子刘璿也要到场旁观,以振奋诸郡参加考校的人才。

于是到了十一月底,刘禅颁布了求贤策论的诏令,益州十六郡、南中七郡,皆可以按照朝廷公布的要求,推举人才并由详细说明推举理由,由朝廷审核之后,同意者,发放路费前往成都参与考校。

不过蜀郡、犍为郡、广汉郡因为路途较近,于是谯周建议这三郡的人才,由州郡上报之后,直接前往成都官学府进行第一波初试,直接筛选,刘禅表示赞同,并且让已经退休的孟光与杜琼参与旁听,协助初试。

于是十二月初十,就在腊日的前一天,策论的初试也就开始了。一百三十多个人齐聚一堂,满怀期待的准备参加考试。

樊建于是也起身宣读刘禅亲手写的诏书:

“诏曰: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位乎庙堂之上,则思其广纳贤才,以为国之栋梁;生于斯世之间,则愿普天之下,皆得其所,各展其能。治大国者若烹小鲜,非贤士无以致太平盛世,非英才不足以兴邦安民。

昔周文王访渭滨之姜尚,高祖筑台拜将韩信,皆以求贤若渴之态,终成大业,澄清宇内。朕自嗣位以来,日夜思虑,深知治国平天下,非独力所能及,必赖众贤之力,方能兴邦立业。朕特昭告天下,求贤纳士,以图国泰民安,共谋汉室中兴。

今三郡之英杰,无论出身几何,凡具经纬之才,胸怀济世之志者,皆可参与策论考校,择其贤者,待诏金门。”

“诸位考校官!学生有一问,不知可否解答?”,樊建的诏书刚刚宣读完毕,一个看上去快三十岁的年轻人站了出来,众人一看,却是许靖的孙子,许游。

“元习,你有什么要问的?”,一旁旁观的杜琼开了口,代替四位考校官发了问。

许游走了出来,淡淡说道:“杜公,游有一事请教,陛下在此设堂召集各路士族英杰,召集策论,乃是为国举贤,以实现国家的大治,既然如此,那么考校之官,是否也应该有足够的学问和见识,来担当这份责任呢?”

杜琼一愣,突然心中一惊,看向了诸葛瞻。

而许游这一问,大家一下子开始议论纷纷,许游这个问题看上去问的很是废话,没有足够的学问见识,肯定不能担当考官啊。

但有心人也立刻明白了,许游这句话直指诸葛瞻没有资格,担任主考,毕竟谯周身为益州学者之首,担任主考无可厚非;郤正担当秘书郎,爱好学问,也是人所皆知;樊建性情文雅,谈吐不俗,也是远近知名。

可诸葛瞻,正如姜维担忧的那样,太年轻了,虽然也确实有实打实的军政成绩,但过来参与要求极高的考校之任,大家也心中觉得是不是刘禅拔擢的太过了,名不副实。

诸葛瞻心中一动,立时明白了许游的建议,但他面不改色,微笑着开口问道:“还请元习公将话说的更明白一些。”

许游立刻接话:“国家选贤用能,自是治国大道,选贤任能本是强国正理,但许某想问的是,射声校尉素来不以才学筑城,有何能力位列主考之位?”

众人脸色均是一变,许游这两句话直指诸葛瞻才学不足,没有资格评判。

樊建脸色一变,当即出言斥责:“许元习,你怎滴在此胡言!陛下当朝钦定诸葛校尉为主试官,若无才学,安能当此任?”

一旁的孟光也有些恼火,诸葛瞻毕竟是他学生,他也咳嗽了两声:“元习,此乃考校之所,汝一家之言,做不得数。难道陛下所托非人吗?”

诸葛瞻却是站起来,先行了一礼,从容说道:“元习公既有此问,倒也是为国之心,但本校尉秉承陛下诏令,与谯公主管考校,不知需要怎样,元习公才会信服?“

许游立刻昂然说道::“游以为,诸葛校尉以诸葛丞相荫庇而居高官,虽有些军功政绩,但才学识人之能未必名副其实,眼下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哪怕非公所建倡,而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游以为,校尉你美声溢誉,有过其实。既如此,又有何资格,坐于此堂?考校众人之事,有允南公、长元公之任也,公在此,有滥竽充数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