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印度主要城市——首都新德里(1 / 1)

这就是印度 开心可可 1871 字 4个月前

新德里是印度这个国家充满魅力和神秘感的首都,它占地 1485 平方公里,拥有着约 2500 万常住居民(截至 2021 年 12 月统计数据)。这里不仅是整个国家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活动的核心区域,还是至关重要的铁路及航空运输枢纽所在地。

德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坐落在恒河支流——美丽的朱穆拿河畔。这座城市独具特色,由风格迥异的新城和旧城两个部分共同构成。漫步于此,仿佛置身于一个时空交错的奇妙世界:古老的历史遗迹与现代化高楼大厦交相辉映;传统文化韵味与时尚潮流气息相互交融;昔日的容颜与今朝的风貌完美结合。

早在 12 世纪末期,英勇善战的穆斯林征服者们便选择在德里建立他们的王朝都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 19 世纪中叶,当强大的英国殖民统治者占领印度之后,他们决定将首都迁往加尔各答。直到 1911 年,德里才重新夺回了其作为印度首都的地位,并自此开启了一段崭新的发展历程。此后不久,在德里的西南部地区,一座全新的城市逐渐崛起,这便是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新德里。而在 1947 年,印度终于赢得了独立,新德里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个新兴国家的首都。

关于“德里”一名的来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些学者主张,德里之名源自孔雀王朝的某位君主——“德鲁”,乃是其名读音转变所致;然而,亦有部分学者坚信,早在公元前 10 世纪,这座城市已凭借着因陀罗·婆勒斯特声名远扬,彼时国王阿恩格巴尔更将其易名为拉勒高德,并竖起众多铁柱。无奈这些铁柱竖立得并不稳固,尽管后续采取了加固措施,却依旧松动不堪。而在印地语中,“不牢”读作“梯里”,于是乎此城便得了“梯里”(即德里)这么个称谓。

不过,最为正统且具权威性的看法则指出,“德里”一词源于波斯语,意为“门槛”或是“门户”,当然,还有人将之解读为“山冈”、“高地”、“尽头”甚或“流沙”等意,此类释义均可溯及古印度语。

德里的主要景点包括:

甘地墓,这座庄严而神圣的地方,承载着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1948 年 1 月 30 日下午 5 点 17 分,伟大的领袖甘地在前往寺院祈祷的路上,遭遇了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他被一名疯狂的印度教右翼青年暗杀。

按照印度古老的传统习俗,次日清晨,甘地的遗体在德里的朱穆拿河岸上火化。他的骨灰如同一粒粒珍贵的明珠,洒向了印度的各大河流之中,仿佛要将他的智慧与勇气传递给每一滴水、每一片土地。

为了纪念这位伟人,人们在甘地遗体火化之地建造了一座宏伟的陵墓。走进陵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黑色大理石,它宛如一面镜子,映照出甘地那坚毅而慈祥的面容。在这块大理石的正中央,摆放着一盏永不熄灭的长明灯,熊熊火焰跳跃不止,象征着甘地的精神永远长存于世。

陵墓的出口处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甘地于 1925 年撰写的《年轻的印度》一书中列举的“七大社会罪恶”:搞政治却不讲原则,积累财富却不付出劳动,追求享乐却不顾及他人,拥有知识却缺乏品德,经商却丧失道德底线,钻研科学却忽视人性关怀,膜拜神灵却不愿奉献自我。

这些文字犹如一把利剑,刺破了世间的虚伪与丑陋,唤醒着人们内心深处对于正义、公平和善良的渴望。而在大理石的两侧,各自放置着一个募捐箱,它们默默地收集着来自世界各地善心人士的捐款。这些善款将用于援助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饱受苦难折磨的人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甘地墓不仅是一座纪念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符号。它时刻提醒着,要坚守真理、关爱他人;要以实际行动践行甘地的理念,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库特布高塔,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南郊,有一座巍峨耸立的库特布高塔。这座高塔总共有五层之高,仿佛是一座矗立于天地之间的巨人。

它的底部直径达到了令人惊叹的 14.5 米,给人一种沉稳而坚固的感觉。下面三层塔身完全由红色砂岩建造而成,显得古朴而庄重;而上方的两层则采用了红砂岩与大理石混合修筑的方式,增添了一份典雅与华贵。

塔身表面布满了精美的雕刻,这些雕刻全部使用阿拉伯文精心雕琢而成。其中不仅刻有《古兰经》中的经文,还描绘了各种繁复而美丽的花纹图案。每一层的花纹都别具一格、独具匠心,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和细腻程度。

整座高塔高达 72.5 米,内部设有多达 397 级的石阶,沿着楼梯盘旋而上,可以感受到这座建筑的宏伟与壮观。这座高塔乃是奴隶王朝时期(公元 1206 年至 1290 年)第一位皈依伊斯兰教的国王——库特布所下令兴建的。其建造初衷旨在纪念他战胜印度教,并展示伊斯兰教的胜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