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的时间转瞬即逝。
萧景战带着高贵妃和一众大臣浩浩荡荡的往京城外的西鹫山而去。
西鹫山,传闻离国第一位君王萧烬少时曾在西鹫山上被一鹰鹫所救,后来那鹰鹫跟着少年萧烬一路马革裹尸,从一个乱世的平凡人到大离王朝的开国皇帝,一人一鹰,从未分离。
西鹫山以前叫西山,萧烬登基后常常梦到少时被鹰所救的场景,后寻了一位大师,大师说那山和鹰鹫与萧家有缘,又看那山风水极好,建议萧烬将宗庙建在那山中,后为西山改名为西鹫山,成为皇家宗祠所在。
鹰的寿命几乎和人一样,后来那只鹰陪着萧烬走到生命的终点。
西山改名为西鹫山,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纪念鹰鹫。
后来,萧烬驾崩之时,曾留下遗诏,萧家后世子孙,每年必须到西鹫山上举行“秋尝祭祖仪式。”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崇拜,以及祈求祖先保佑来年五谷丰登。
早晨。
沈嫣嫣站在宫墙上看着浩浩荡荡的离京队伍,有些震惊,古人对中元节的重视堪比春节。
在现代,中元节给人的印象就是鬼节,很恐怖,家家户户烧烧香纸也就过了。显得比较冷清。
但是古人的中元节是从早到晚都在忙碌着。
京城的各处,家家户户都在用新丰收的粮食准备祭祖,以告收成,祭先祖,敬鬼神。感谢先人积攒的福气和幸运。
皇宫中,浩浩荡荡的队伍出宫后显得有些冷清,沈嫣嫣回了瑶华宫,用过午膳后睡了个午觉。好养足精神晚上去看灯会。
中元节的一天,百姓们一般祭祖过后晚上会放河灯,赏月等等进行很多活动,所以晚上才是热闹的时候。
傍晚时分,沈嫣嫣带着夏竹出宫了,暗七赶着马车,缓缓向宫外前进。
出宫后,看着渐渐暗下的天色,大街小巷的灯笼高高挂起。
大街上仿佛被点亮了五彩斑斓的霓虹。
五颜六色的灯笼高高挂起,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灯笼的形状各异,有的像精致的宫灯,有的则似活泼的动物,还有的绘有传统的图案和祝福语。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将街道装点得如梦如幻。
随着天色全部暗下来,大街上热闹非凡,街道两旁是无数的河灯摊子和各种吃食摊子,大人小孩,纷纷在街上游走奔跑,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沈嫣嫣走在人群当中,也被周围的氛围感染了,拉着夏竹的手逛着河灯摊子和美食摊子。
“小姐,好热闹啊,比扬州热闹多了。”夏竹看着周围的闹哄哄的人群,开心极了。她和小姐一样都不喜欢宫里那般枯燥的生活,进宫许久,看着眼前的人间灯火,脸上满是笑容。
“对啊,比扬州热闹。”沈嫣嫣看着周围的纷纷杂杂,心里很放松,她还是喜欢这样自由自在的样子。
两人走在大街小巷,每一个角落都是满满的人。
西大街尤其热闹,这里有人工引渠而来的河道。
人们纷纷站在河道旁,向河中放河灯。
河流之上,数不尽的河灯缓缓漂流。
河灯上点着小小的蜡烛,烛光在水面上跳跃,如同点点星光。这些河灯载着人们的思念与祝福,顺着水流飘向远方。
整个场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人们沉浸在这温馨而神秘的氛围中,感受着中元节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看着眼前的场景,沈嫣嫣也是被惊艳了一瞬,各式各样的河灯漂流在河道之上,美不胜收。
天上月,坊间人,水中灯。一幅繁华昌盛景象的场景展现在沈嫣嫣眼前,她有些懂了萧景战日日夜夜处理奏折的意义。
能看见离国百姓这般安居乐业,他真的付出了很多。
“夏竹, 你去买两个好看的河灯过来,我们也去放放河灯。”沈嫣嫣看向不远处的河灯摊子说道。
夏竹循着她的视线,看见了一个妇人带着一个小孩在卖河灯,随即便理解了小姐的意思,点了点头朝着河灯摊子走过去。
给了妇人一锭银子,挑选了两个好看的河灯,随即说道:“不用找了,多的算是我们小姐赏的。”夏竹指了指沈嫣嫣的位置,转身离去。
妇人看着沈嫣嫣戴着面纱,穿着朴素,但是周身的气质一看就是大家闺秀,心中暗道今天遇到好人了。
看着手中的银锭子,眼眶微红,满是感激,她带着孩子艰难度日,这钱她得绣半年绣品才能赚到。
“小姐,这个可以吗?”夏竹将河灯递给沈嫣嫣,询问道。
沈嫣嫣点了点头,拿过其中的一盏,向河边走去。
她一时到也不知道这灯为谁点,只是看见众人都在点河灯,也跟着凑凑热闹。
夏竹郑重的将河灯放入河中,蹲着的身子有些哽咽。
沈嫣嫣看着夏竹的样子,并未说话,只是静静的站在一旁等着她。
她知道夏竹有个外祖母,夏竹刚刚出生时在沈家做工的母亲没有时间带着她,就将她送到外祖母那边养,一直到她的外祖母过世,夏竹的母亲才将夏竹带回沈府,那时的夏竹已经是记事情了,所以对外祖母的印象很深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