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亲卫营部署(1 / 1)

崇祯命令孙传庭带领亲卫营前往南京,接管南京的目的无疑是为了保证太子朱慈烺的安全。

可是,孙传庭很清楚,朱慈烺在前往襄阳的时候,便让曹变蛟率领骁骑营前往南直隶。

这样一来,骁骑营很有可能驻扎在南直隶,那自己就完全没有必要带这么多人去南京。

同时,太子朱慈烺苦心经营皇家科学院、皇家制造局、大明武器制造司、皇家庄园等产业都在京城附近。

如果自己把亲卫营所有人马全部带走,万一有人趁机抢夺这些产业,那可就不好了。

孙传庭心中盘算着,来回的踱步,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留一部分人马驻守大营,守卫这些产业。

但是皇帝的命令已经下发,如果自己不遵照行事,那就是抗旨啊。

正在孙传庭陷入两难的时候,帐外传来亲兵的传报声。

“总督大人,锦衣卫指挥使张大人求见!”

孙传庭一听是张君来了,连忙请张君进帐。

张君对朱慈烺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见到张君后,孙传庭没有任何隐瞒的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顾虑。

“孙总督深谋远虑,卑职佩服。”

张君听了孙传庭的话,知道孙传庭是真心为太子考虑的。

“这次卑职这次就是奉陛下的之命来传话的。”

听到张君的话后,孙传庭等人立刻下跪听旨。

因为是传崇祯的口谕,所以张君模仿崇祯的口吻说道:“孙爱卿,亲卫营将士由你全权调配,朕相信你!”

最后的一句朕相信你,顿时让孙传庭泪目了。

孙传庭内心感慨良多,他由衷的感觉崇祯皇帝变了,而且是彻底变了。

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薄情寡恩,猜忌多疑的崇祯了,现在变得果断、大度,竟然都能说出相信自己这样的话。

早知道,孙传庭以前就是因为被崇祯猜忌才有了牢狱之灾的。

其实,崇祯确实变了。

身处的环境和自身的实力都会深刻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

之前的大明风雨飘摇,外忧内患,加上文官集团的忽悠,崇祯的性格、性情难免会偏激。

可是现在,崇祯所处的环境,面对的事情,和之前完全不同。

加上朱慈烺的洗脑,崇祯自然也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臣领旨,谢陛下隆恩。”

听完张君的话后,孙传庭心头一松,自己为难的事情也迎刃而解。

“总督大人,太子陛下拜托你了,你尽管放心,卑职在京城,绝不会让宵小之辈趁机作乱的!”

张君拱手深深向孙传庭鞠了一躬,一切都在不言中。

孙传庭也没有多说什么,迎向张君投来的目光,狠狠的点了点头。

随后张君没有继续逗留,他还需要返回宫中向崇祯复命。

张君走了以后,孙传庭看向朱复国等人。

“张世泽,你率领亲卫营第三军留守京城,负责皇家科学院、制造局、庄园等地方保卫工作,加强警戒,如果有人趁机闹事,立刻缉拿!”

孙传庭此话一出,张世泽立刻不干了。

“总督大人,末将想去南京!”

张世泽一脸小媳妇的样子,委屈的说道。

“这是军令!”

孙传庭一脸严肃,没有任何表情。

看到孙传庭这样,张世泽立刻立正行礼,大声喊道:“末将领命!”

“小国公,本督担心大军离京期间,京城的一些武勋贵族们会趁机闹事,由你留守,这些人忌惮英国公府,可能会老实很多。”

孙传庭语重心长的对张世泽说道。

张世泽这才意识到孙传庭的良苦用心。

“还有,所有的武勋贵族中,太子殿下只启用了你,说明殿下很信任你,也信任英国宫府。殿下在京城的这些产业,可是殿下安身立命之本,非常的重要,千万不能疏忽大意!”

“请总督大人放心,末将保证完成任务!”

张世泽这时才彻底明白其中的缘故。

孙传庭的点了点头,又将目光看向了范能仁。

“范能仁,你率领亲卫营第二军留守大营,确保亲卫营大营安全,同时负责保卫京城,以防有人趁机谋反作乱!”

听到孙传庭的话,范能仁立刻领命。

相比朱复国和马震清,出身宦官世家,让范能仁比这二人更加的理智,同时有谋略。

所以孙传庭让范能仁守卫京畿。

“末将领命!”

范能仁没有啰嗦,毫不犹豫的领命。

孙传庭很满意。

“朱复国、马震清,你们二人立刻集合亲卫营第一军、第四军所有将士,无需携带火炮等辎重,即刻出发,前往南京!”

朱复国二人立刻领命。

安排好一切,孙传庭将目光投向南方,眼神里充满了担忧。

朱慈烺遇袭重伤的消息自然不止传到了北京,也传到了庐州府。

庐州府的地主福绅们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一个个都乐开了花。

他们心中期待这朱慈烺快点驾鹤西去,这样狗屁的赋税三策自然也烟消云散。

在庐州府负责推行赋税三策的任毅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一脸慌乱。

不过他很快就冷静了下来,随后便立刻请凌五山一起商量对策。

凌五山自然也得到了这个消息,不过凌五山没有任何慌乱。

“任大人,本将没有收到任何军令,那本将依旧负责协助大人推行赋税三策!”

凌五山根本没有想那么多,没有新的军令下达,就是天塌下来了,他也不会管。

听到凌五山铿锵有力的话后,任毅内心也安定很多,打定决心继续推行赋税三策。

随后,凌五山加强了对庐州府各县的巡逻防务,又抄了几户想趁机作乱的大户后,庐州安定下来,并没有发生什么乱子。

关于取消崇祯十六年会试以及对应天府士子处罚的旨意也很快就出现在了崇祯面前。

崇祯看了一眼,很满意,现在的内阁很懂事。

没有任何犹豫,直接用玺,随后发往各地。

崇祯也不清楚,这道旨意传下去后,天下学子会是什么反应,但无论如何,他不会后悔。

伤害自己的儿子,必须要让他们付出代价。